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今年才入初中。开学之时,学校组织家长听素质教育讲座,校长主讲,内容非常精彩。其中讲到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时,校长提醒我们:一定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把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较,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校长还举出精彩一例: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一加一等于几",有学生答"一加一等于三",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说"错了",而应该说:"你好有个性哟!"最后让学生在  相似文献   

2.
沙燕 《文教资料》2007,(20):184-185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知识和学历的重视程度日益高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也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期望自己的子女成为"人上人"。高期望家长的教育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3.
儿子去年才入初中。开学之时,学校组织家长们听了一堂素质教育讲座,校长亲自主讲,讲得非常精彩!其中讲到如何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时,校长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放大”孩子的优点,千万不要拿别的孩子的长处与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较,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校长还举出精彩一例:如果老师在课堂提问“一加一等于几”,有学生答“一加一等于三”,这个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说“错了”,而应该说:“你好有个性哟。”最后让学生在愉快中认识到自己的“错”。回到家后,我把校长举的精彩个例又“趸”给妻子听,妻子就开始数落我了:“怎么样,你过去对孩子是不…  相似文献   

4.
陈岩玲 《辽宁教育》2013,(5X):84-85
<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成为人下人,也不要让孩子成为人外人,要让孩子成为人中人。""人中人"就是"平常人"。要培养平常人就要有平常心,就是少给孩子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方式告诉孩子,让他们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孩子快乐地成为  相似文献   

5.
"玩"出名堂     
或许由于自己是在"放羊吃草"的教育方式下一路玩大,玩出自己一片天空的人,因此,当其他同龄孩子被妈妈们领着去赶上奥数、心算、钢琴、绘画、书法等才艺学习班时,我的两个孩子却是在玩.  相似文献   

6.
老人们会说:人这一辈子过的就是人。可是"人"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变得越来越是一种奢望了。有钱的人家,会花钱买教育:小的时候让孩子上亲子班学习如何玩,读小学的时候让孩子上寄宿学校,上中学了就把孩子送到国外。那么小的孩子到了国外,好一些的父母分居有一人陪伴孩子,更多的人家是把孩子委托给孩子的监护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家以为挣了钱就是对孩子好,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扔在了家里,自己出来打工。父母们似乎忘记了,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注重"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出错,好像孩子是不能够犯错的,于是,一旦孩子出错,则群起而"教"之;为了防止孩子再出错,还要天天"教",月月"教",一刻也不放松地"教",结果物极必反,终于有一天,家长、老师们发现,自己的"教"失灵了,因而无计可施,无可奈何地叹息:现在的孩子真难"教"!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社会教育的纵深发展,家长们也越来越懂得,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最终目的不应该只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顺从听话的小孩,而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高"情绪智力"的人,我们把这种对于人以及感情世界的发展称之为"IQ(智商)"或"EQ(情商)"。眼下,家长不敢让自己的小孩到街上去玩,小孩子也花越来越多的时间盯着电视或荧光屏。那么如何尝试利用多媒体对孩子进行情绪辅导尤其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时下,诸如"真聪明"、"真棒"之类的夸奖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当作口头禅一样来表扬自己的孩子。父母当然是希望这样的夸奖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更快乐、更自信,他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在听到夸奖之后喜笑颜开或欢呼雀跃的样子,这个时候父母们也就更加深信这些夸奖获得了满意的教育效果。然而,父母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夸孩子"聪明"其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入学前,望子成龙的爸爸妈妈们、爷爷奶奶们,都在各自按自己的心愿精心打造孩子的未来,可谓呕心沥血。孩子咿呀学唱,想打造音乐奇才;孩子信手涂鸦,想造就丹青手;孩子会背几句古诗,想成就文坛枭雄;……所有这些愿望,无疑是人人所想、家家所望的。仅有这些愿望就足够了,但随之而来的带幼子四处求学,弄得孩子苦不堪言,无所适从,则是不可取的。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威逼下逆来顺受,以致成人后落下性格缺陷的坏毛病;有的孩子为争得自己玩的权利,遭到父母的毒打,他们还美其名曰"苦其行励其志";有的孩子甚至为此付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德国人都以专注、严谨著称,这点从小就被要求做到。那么,你一定很好奇:德国妈妈们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不要从形式上太强调"给孩子营造安静环境"。孩子长长的一生,他不仅需要培养闹中取静的能力,还要掌握更强大的能克服诱惑的能力,从而让自己专注于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2.
谁的楼房高     
最近班里正在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每个孩子都对创造自己的家充满了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十分热衷于在建构区用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搭建自己的家。一天区角活动时,建构区里的"建筑师"们忙得不亦乐乎,各式各样的房子拔地而起,引来不少孩子围观。这时Simone发话了:"你们搭的房子好高呀!子键的最高!"一边  相似文献   

13.
<正>在生活中,孩子很容易看见钱的物质形态,而忽视了钱的"精神内涵"。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被过早地功利化,不愿意和孩子谈钱。其实,让孩子从小认清金钱的本质是很有必要的。钱是实现愿望的一种工具,除了真正的"财迷",绝大多数人的爱钱,其实不是爱钱本身,而是爱自己的愿望。因此,不要回避和孩子谈钱,而是及时帮助孩子树立金钱观,才是家长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成了热门话题。不管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家长们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最优良的教育。但是,备受瞩目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孩子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吗?作为一个教师和家长,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夸奖式"教育让人手足无措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  相似文献   

16.
正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就是父母的模样。如果家里的宝宝懂得关爱老人、孝顺老人,说明父母也是用同样的方式关心老人的,只有父母做出了正确的示范,宝宝才会有样学样。一提起自己的孩子,每位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话。为了激励家长看见、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2019年,《父母必读》杂志在网络上发起了第二届"我家有个好宝宝"故事征集活动,家长们都积极参与,很多宝宝的故事被家长们记录了下来。宝宝们的善良、纯真、贴心让人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肯定,小孩子也不例外,所以表扬和赞美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下面就向大家介绍一些我对女儿"赞美"教育的小故事,希望能对家长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自主选择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国人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在孩子尚小,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时,偏偏让他们自己做主,比如让刚满百日的孩子"抓周"等;等到孩子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自己做主时,家长们又不干了:"不行,哪能你自己说想干啥就干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报:最近,见我的人都问:"校长,你是不是病了?没精打采的,人也瘦了。"不是我有意减肥,实在是入学择校问题让我心力交瘁。每逢入学季节,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家长们四处托人、费尽气力找校长。而校长们为应付来自四方八方的  相似文献   

20.
《家长》2022,(4)
"双减"以来,校外培训的"虚火"已明显下降,家长们却"心火"难退.教育专家朱永新曾对一位朋友讲,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个普通人吗?被问的友人想了想后回答:"如果孩子自己满意,我也可以."朱永新说,父母的一些焦虑有时可能是自己制造的.享受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兴趣,接受孩子长大成人的事实,父母或许会少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