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30年才是有所收获的阶段刘东生院士不仅在2002年为我国科学家第一次摘取了被人们誉为“环境科学诺贝尔奖”———泰勒环境奖的桂冠,还获得了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面对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荣誉,刘东生院士说:这主要得益于我所在的中科院有着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几代科研群体长期积累形成了坚实的工作基础,得益于我的科研前辈对我早年的严格训练。如果说我个人所作出的某些成绩有什么诀窍,那就是我始终坚持科研工作要着眼于未来。刘东生早年曾师从古生物学家兼地质学家杨钟健先生。从1954年开始,他专注于地质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基金》2004,18(3):174-174
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于2004年2月20日在北京揭晓,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东生院士因第四纪环境科学与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2):154-156
王选、黄昆院士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 2 0 0 2年 2月 1日在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 2 0 0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大会。会上 ,江泽民向荣获 2 0 0 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江泽民等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国务院2月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3):192-197
20 0 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授予王选、黄昆两位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奖励 2 2 3项科技成果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8项 (一等奖空缺 ) ,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14项 (一等奖空缺 ) ,科学技术进步奖 191项 ,国际科技合作奖 6项。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是国家调控科技资源配置和引导科技方向的重要手段之一。 2 0 0 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结果反映出国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强烈关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 ,尤其是原始性科技创新。如授予黄昆、王选两位院士最高科学技术奖 ,就是因为他们做出了原始性创新工作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国…  相似文献   

6.
《学会》2004,(11):20-20
<正>未来若干年,灾难性气候会不会出现?地球会进入《后天》那样的冰期吗?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会上,世界环境科学最高奖"泰勒奖"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刘东生院士指出,在这些问题上,作为地质营力的人类负有重大的责任。他同  相似文献   

7.
2月 1 9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 ,江泽民主席首先为获得 2 0 0 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文俊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由他亲笔签发的奖励证书和奖金。这是我国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 ,首次获得该项奖励的两位科学家。吴文俊系著名数学家 ,现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70年代后期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此外 ,在中国数学史、代数几何学、对策论等领域也有独创性成果。…  相似文献   

8.
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科技成果343项,  相似文献   

9.
正[人物小传]王泽山,火炸药和含能材料专家。1935年10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双聘院士。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2次)、国家科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56项(人)。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著名材料科学家师昌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