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健 《现代语文》2007,(12):61-6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与巴金的《灯》虽然写作背景不同、内容相异、风格有别,但却异曲同工,造化天成,是现代散文中的两朵奇葩。笔者试从三个方面作些比较,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散文之美源于作者对于自然、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和自然流露.《荷塘月色》是中学教材中的散文经典名篇,对其赏析的文字洋洋洒洒,何止千万.如果再对其赏析,很难不拾人牙慧.尽管如此,鄙人斗胆对其思想感情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期与诸位方家探讨,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3.
朦胧美是优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宁静、和谐、洒脱是它的价值体现。本文从朦胧美的角度对《荷塘月色》作了初浅的赏析,概述了朦胧美在文中的特征,进一步探求了这种审美趣味与作者的思想联系,并用类比和分析的方法试图找出朦胧美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系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要研究作品真实的创作意图,就必须对文中所渲染与烘托的氛围,即所创造的意境作深入的探求。 当时,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在全国实行白色恐怖,接连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革命形势急转直下,这对当时的作者在思想深处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一位正直而又追求光明与进步的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名作《荷塘月色》人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6.
在教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时,常常被作者所创造的审美境界和艺术技巧吸引.于是想就此谈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一、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文章中最能传神的语言,人们通常称之为“文眼”.“文眼”是作者感情的凝聚点,也是文章内容的精髓.理解与掌握“文眼”,好象开门找到了钥匙,能帮助读者理清文章的脉络与构思,把握文章的内容.而这种“立片言以居要,乃通篇之警策”的手法,朱自清是常用的.  相似文献   

7.
以张梦井先生在《比较翻译概论》中提出的散文译质的三个标准表情(或情感)的传递是否正确;韵味的表达是否恰当的标准为理论基础,并基于他的"采蜜式比较"和"借鉴式比较"方法,提出"采蜜借鉴式比较"。基于以上理论对《荷塘月色》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绿》与《荷塘月色》同是朱自清先生手笔,这两篇文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描写一样形象细腻,文辞一样秀美可人,笔调一样清新脱俗。但是,过细体味,深入比较,我们便会发现,这虽同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差异何在?概括地说,就是前者“浓”,后者“淡”。《绿》的浓和《荷》的淡首先从景物描写的色泽表现出来。《绿》中,作者为了显  相似文献   

9.
冰心的<笑>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早期最优秀的白话美文之一,誉为"最初的美文".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认为是现代白话散文的典范之作,"尽了对旧文学示威的任务的"(王瑶<朱自清先生的诗和散文>).冰心和朱自清都是在"五四"时代精神的哺育和召唤下,从旧文学的营垒中走了出来而步入"五四"新文坛的.共同的艺术追求使他们不约而同地走到了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旗帜之下.尽管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少共同之处,然而他们人生经历、艺术旨趣等方面的不同,又使他们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差异.现就将他们的两篇散文加以比较,相互生发,来探求他们的散文特色.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一课是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同样是人教社出版的与教材配套发行的教参在“课文研讨”之“整体把握”部分,谈了编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看法后,又说:“关于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历来有种种不同的理解。”紧接着它列举了曾经有过的种种见解,并随后紧接着说“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对这篇文章究竟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思,有太多的解读。笔者认同教参编者对这篇文章的主旨的的理解,以为编写者可以有足够的自信,不必讲他人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1.
刘黎 《湖南教育》2003,(21):37-37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通篇都散发着和谐之美,笔者认为,它主要体现在文字画面的构图、色彩、声音与写作主体性格这四方面。一、文字构图的和谐美读《荷塘月色》,你仿佛觉得自己就在看一幅荷与月的山水画。远处的、仿佛挂在树梢上的、阴阴的、一团雾气似的,那是只有一些大意的山。低低的杨柳、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叶、零星碎点的白花、流水似的月光以及参差的、斑驳的树影(当然,还有只能听见而看不见的蛙声),这就是整个画面的元素。清一色的真实、清一色的宁静与柔美,而这每一个平凡的、很多夏日的荷塘都能觅到的元素,在作者的笔下却…  相似文献   

12.
《荷塘月色》的主题,表现作对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强烈不满,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心情,理解本的主题,应综合作一生的发展历程及当时社会大环境前后关联去理解。  相似文献   

13.
大凡高明的作家,都很少单纯地去描写景物,总是善于通过对某一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映衬人物的精神状态,表现主题。但又因作家各自的经历、气质、所处的心境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意图、表达主题思想的不同,而使同一景物在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显示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美感。下面是《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的描写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的主题 ,表现作者对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强烈不满 ,以及希望在一个幽静的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心情。理解本文的主题 ,应综合作者一生的发展历程及当时社会大环境前后关联去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朱自清是“五四”时期极小数能用白话写出脍炙人口名篇(可与古典散文名篇媲美)的散文家。《荷塘月色》是他写景抒情的名篇。文章把朱自清善于精确观察,妙用修辞,融入自己的感情色彩的  相似文献   

17.
<荷塘月色>是篇个性化很强的散文.文章写于1927年7月,当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他明白:"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  相似文献   

18.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19.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自然美的散文。自然美,是美学范畴之一,其基本含义是广大神秘的自然界所蕴藏、表现出的美。它同社会美、人的美感一起,共同组成美的全部领域。自然美往往要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使之更具有美的社会特征。《荷塘月色》自然的美,表现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表现技巧之一,就是双声叠韵词的  相似文献   

20.
<正>《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也是诸多读者十分喜爱的名篇。笔者虽教学过多遍,但未能成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文本赏读。近来拜读余映潮先生的著作,深受启迪,笔者对《荷塘月色》的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设计,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的审美赏读。一、结构美赏读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指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也把圆看作是至善至美的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