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曦 《宜宾学院学报》2012,(9):99-102,113
中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从分担主体的角度来看,政府投入比例偏低,社会力量投入微薄,导致个人和家庭负担过重。因此,政府需明晰各分担主体的需求、收益和承担能力,使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状况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造及其与高等教育相关概念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列举了一些专家、学者对创造与创新概念混乱使用的现象,然后从创造与创新的原始涵义出发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提出:创造只具有新颖性特征,而创新虽然也具有新颖性特征,但它同时又具有第二层次的经济价值性特征。因此,创新就是创造,但创造不完全都是创新,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创造学。最后,探讨了由此而引伸出来的创造教育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建议人们在学术著作中应按其原义而慎重地使用创造、创新及其与之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田利 《考试周刊》2011,(7):195-196
我国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其实施的过程中,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存在一些主体错位、比例不适当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等教育创新是时代的呼唤、高等教育创新的基本要义、高等教育创新的内容、高等教育创新的方法、人才观念创新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关键五个方面,简要探讨了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过程中的高等教育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创新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而高等教育创新则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高等教育创新属于化创新的范畴,应包括教育思想创新、教育目标创新、教育制度创新、教育管理创新、教育内容创新和教育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呼唤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间性的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最经常的就是交往活动,使活动的双方主体都能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可以说双赢是主体间性的宗旨。在强调以人为本的今天,人自身的价值和合理需求日益得到重视和张扬,普通教育也将视角从重视单子式的主体性转向重视主体间性。本应最具主体间性的高等教育却严重缺乏主体间性。这种缺乏主要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即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中表现出来。这种缺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致命的。因此,高等教育中不得不发出对主体间性的呼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对于高等教育的创新与价值取向提出更为明确的目标.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阶段,不但要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质量,而且要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引导其树立科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高教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却存在一种偏差,过份强调老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学是一种包含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性活动,教改必须需要学生主体的参与与配合。只有“教”与“学活动的谐调发展,高教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回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是指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等进行价值判断的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评估主体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新生事物,评估主体必然存在某种先天不足,现实中也会存在许多问题。评估主体的完善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目的,增强评估主体的独立地位,扩大评估主体的社会来源,提高评估主体的专业素养,并促进评估主体之间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民办高校创新办学主体内涵的目的就是按照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提质办学理念,深化办学管理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1.
大众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高等教育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走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之路,正确把握规模与质量的辩证关系,推进不同类型、层次,所有制和不同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功能问题源于西方,研究者众多,本文从功能问题的缘起切入,对国外学校教育功能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3.
非营利组织、营利组织和政府组织是三种主要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按照特定的机制运行。私立学校大多属于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有"无所有者"和"非分配约束"两个突出特性。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结构分别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的信任和管理者对于雇员的信任为基础。依靠这种信任机制,非营利组织可以从外部获得资源,在内部开展复杂程度高的专业性工作。根据私立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我国应该将民办学校区分为营利性学校和非营利性学校,引导民办学校朝非营利组织方向发展,在非营利组织框架内,设计其外部和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余春日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23-125,136
讨论了高师物理专业电磁学和电动力学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改革现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一些具体设想。希望为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的深层次改革,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道路上的公平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四十余年的曲折缓慢发展后 ,正快速向大众化迈进。尽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公平原则就成为了发展大众高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 ,但是 ,公平问题仍然严重地存在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之中。城乡高等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不同社会阶层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平等 ,地位、不同地区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以及教育质量的差异、女性较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利处境等已经严重地威胁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实现。大众化将由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优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转变到一个主要以解决处于弱势社会地位人口群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的阶段。这是一个困难更大的阶段 ,是一个攻坚阶段 ,政府在这个阶段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学术职业化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借鉴职业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探讨 16 36~ 1914年间 (特别是 19世纪后期 )美国学术职业化进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高等教育正从精英化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本文评述了不同学科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解 ,分析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 ,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需要支撑系统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层化以及形式和水平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依附、借鉴、创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之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全球化过程中 ,文明和谐与共同繁荣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主题。就此问题而言 ,“依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契机。本文分析了中国教育理论领域依附理论出现的原因 ,指出依附理论的基本概念、立场和研究方法值得商榷 ;高等教育研究套用依附理论的合理性值得质疑 ;将中国教育近代化笼统归结为“依附性发展” ,忽视了百年来中国教育在引进与借鉴西方教育模式中的主体自主创新。作者认为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创新的典型案例 ,在全球化进程中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 ,进一步重视本民族文化传统 ,增强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