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文与科学两种文化从融合、分离到重新融合的过程深刻地影响着教育 ,历史地看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大学同样出现融合到分离再到逐步融合的过程。现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高度综合化的时代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也是科学技术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那么 ,在现代大学中人文教育何以融合 ,如何实现融合 ?本文仅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落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与社会灭亡的深渊"。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科学观会产生科学教育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传统科学哲学的科学观在本质上是一种知识论,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呈现的是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知识实用性的价值取向;科学文化哲学的科学观将科学视为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过程,凸显科学的人文性,以此为理论基础的科学教育应充分挖掘其自身的人文价值,追求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历史世界,让学生在模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范云霞 《成才之路》2011,(18):18-I0013
一、物理教育应融合人文教育“人文为科学导向,科学为人文奠基。科学与人文的主要关系即如此。”科学文化中含有人文文化,人文文化中含有科学文化。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脱离将带来的弊端是:科学技术将不是造福人类而是带来危害;科学发展将不是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而是造成新的矛盾和冲突;脱离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不利于高素质人的培养,会出现有知识而无文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新兴科学的发展在科学和人文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催生了生态文化的萌芽。新课改以来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已经显现生态文化内涵的雏形,在许多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有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艺术、哲学、史学、伦理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特别是历史对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放在首位。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的人建立在人文科学知识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收、受人类文化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益于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 ,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 ,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 :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 ,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在经济社会领域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进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时代,然而在人类期望通过科学技术获得更大利益的同时,它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与社会风险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人文关怀是指对人类本身生存与发展状态的关注,从内在本性上看,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与相互促进的。一个社会只有同时倡导、高扬科学与人文,才称其为一个完美和谐的社会。实现科学技术的人文关怀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使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造福人类或服务于人类福祉,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从这一问题的提出,即从现代科技中人文关怀的定义、对科技人文关怀的匮乏,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辩证关系,科技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何以可能以及科技活动中人文关怀的原则和内容等几个方面展开阐述,以期对人类认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之作出自己的努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人文就是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教育是由文化到人的纵向过程,即通过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塑造,内化而成为人的心理品质,成为人的内心世界稳定的一部分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不但是  相似文献   

10.
杜洁  屈陆 《中国德育》2009,(11):25-28,41
一、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学校生活 (一)科学教育与工具理性文化催生制度化教育 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十九世纪以前的教育基本上是人文教育或人文教育占主导地位。但在近代工业文明产生以后,在科学技术和大工业生产的冲击下,科学教育走进学校并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对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的人类社会将进入信息化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对未来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申明 《当代教育论坛》2007,(12):114-117
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发展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强调二者的相融,可以激励大学生追求人文精神,追求科学真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引导、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和国家振兴强大。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科技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池田大作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科学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他指出科学是用理性方法获得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科学与人文之间具有互补性;现代社会不能离开科学,但是宗教应该有领导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在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中,科学文化有其应有的作用,但根本还在“依正不二”的理念;他对现代东方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文化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池田大作的科技思想是东方思想界对西方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5.
C.P.斯诺在关于“两种文化”的演讲中所批评的现象在今天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回顾20世纪人类社会两种主要的文化存在形式——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考察这两种文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出现不协调、甚至分离现象的各种复杂原因,说明这种现象的存在是人类自身认识和发展的一个误区,并导致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表现在教育上则为害尤烈:造成普遍的人文素质下滑、创新能力低下。从两种文化的相互冲突走向相互理解、相互参照,进而互补式地融合,尤其是在教育中强化和推行通识教育,是未来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申明 《当代教育论坛》2007,(23):114-117
大学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是当代教育的主题,发展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强调二者的相融,可以激励大学生追求人文精神,追求科学真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引导、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促进经济繁荣和国家振兴强大.  相似文献   

17.
田径运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对人类从“精神到肉体”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优化”作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断面临着新的健康挑战如“文明病”、“亚健康”逐渐增多,导致我国中小学生耐力素质、柔韧性、肺活量等持续下降,与我国田径文化缺失和社会认同感低有重要关系。为此,从提升田径文化意识、把田径项目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达到增强学生健康之目的;从提高我国田径竞技水平为目标,应在中小学建立田径训练俱乐部,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学校教育融为一体,把训练、竞赛与选拔等各个环节都安排在教育体制的框架内运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与竞技水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社会中,社会大众对科学文化与科学知识的需求也日趋增强。引导与激励高校教师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使社会公众了解新科学、新技术,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人文和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1]。在当今这个重视人文、科学技术日益更新的时代,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不行的。科技的创新,能够带动  相似文献   

19.
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而所谓文化,绝不是单纯的就知识而言,它是指人类在不断的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基于人文科学的教育,即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并重的丰富的人类文化内蕴的采撷,它是教人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应该贯穿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高职生急需补上的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主要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所谓“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其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现代大学与人文教育》一文中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