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睡书”现象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唤醒“睡书”的办法和杜绝“睡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计算机中的"黑客"一词引用到图书馆中的借阅过程,浅谈了图书馆书库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偷书、盗书、损书的现象,以及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呼吁读者们在读书的同时也应该更加爱护图书,在阅读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学生对"早读"是持一种抵触应付态度的,经常会有人早读不带书,两人合读一本书或三人共享一本书的现象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4.
1991年秋,在河南安阳发现一个甲骨坑,后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多年整理,将这批资料以《殷墟花东甲骨》一书的形式于2003年全部公布。本论文以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为研究对象,结合卜辞对其中出现的倒书、侧书、饰笔、形体线条化、随文改字等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一般语法书中很难看到对“强调语气”这一语法现象的全面论述。对于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来说,这又是一个应该系统掌握的语法项目。  相似文献   

6.
敬告作者     
高涟霞 《物理教师》2004,25(8):26-26
一个偶然的机会,班上一位学生很兴奋的来告诉我:“老师,我们家茶几的影子被我的手指吸过来了!”我们立即在阳光下用书和手指进行现场模拟,居然真的出现了奇怪的现象:当我把手指渐渐靠近书且非常接近时。书的影子在手指影子接近的地方被吸出一个小包.  相似文献   

7.
徐馨 《青年教师》2004,(2):47-47
走在书店里,或是匆忙中经过地铁站中的书摊,人们都会发现现在的书不仅仅有着华美的外表,还有一个个堂而皇之的名字。比如近期上架的《天亮以后就分手》等等。这些书在成功地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之余,也引起了社会对“书名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在晏殊的诗词中,多次出现"鱼书欲寄"却"水远山长"的情节,这些矛盾情节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通信困难的社会状况,以及晏殊感伤的内心世界所引起的。而"音书难寄"的情节,已经变成了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出现在了中国众多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9.
史湘云是二百多年前问世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而“性美的戾换现象”则是本世纪提出的心理学名词,本文拟将这种性心理现象在史湘云身上的表现作一初步的分析。什么是性美的戾换现象?英人霭理士在其《性心理学》一书中作了明确的回答:“性美的戾换现象”,一称“哀鸿现象”,又称“服饰的逆转现象”,虽有时候和同性恋有些连带关系,却不能和同性恋混为一谈,性美戾换的人也是男女都有,但在服饰上,在一般兴趣上,在动作时  相似文献   

10.
频率与概率     
袁震东 《数学教学》2010,(5):F0002-F0002,1
一、问题的提出一年前,一位善于思考的高中数学教师给我提出了两个问题,他是这样问的:“(1)频率是随机的吗?(2)到底什么是随机(现象)?有的书举例子,然后说如同上面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这还是没有说出(定义出)随机性.难道随机现象如同集合,是元概念吗?”  相似文献   

11.
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附近地区发现的女书文化,千百年来,只在当地妇女中流传,而未与外界的文化系统进行融合和交流,这种现象的发生正是由于缺乏跨文化传播的条件。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女书文化现象中跨文化传播条件的缺失来分析跨文化有效传播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浩瀚的诗词海洋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精华。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也带着科学灵气,其中很多诗词反映了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如光现象、声现象、力与运动、化学以及热现象等。  相似文献   

13.
会话中打断现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打断现象是会话中的一种自然语言现象。它反映了交际者试图控制话轮的意图。打断现象是话轮转换原则的一种特殊体现,同时也是语言和社会行为的具体形式。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比会话模式和打断现象的运行模式,指出了会话模式在解释打断现象时的不足,并用打断现象的运行模式从功能的角度分析了会话中打断现象的向上、向下以及向前的三种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流长,浩瀚的诗词海洋浓缩了博大精深的中固文化的精华.充满诗情画意的同时,也带着科学灵气,其中很多诗词反映了一定的自然规律和科学道理:如光现象、声现象、力与运动、化学以及热现象等.  相似文献   

15.
“韩寒现象”中的韩寒代表了现今一部分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另类式的发展模式。“韩寒现象”是一种多元化价值取向的文化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现象和敢于反叛与创新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6.
阿布都热依木·尼扎里是生活在清代的维吾尔古典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以叙事长诗创作见长。水文作者从书而文学与口头文学的关系入手,挖掘尼扎里的《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与麦吉依》和《麦赫宗与古丽尼莎》的创作源头,着重分析维吾尔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的相互渗透现象。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3 X现象”的种种表现 ,指出尽管形式各异 ,但实质都不是什么“新题型”、什么新鲜的东西 ,仍然是往年高考复习资料的改头换面或者是个别现成经验的简单模仿。接着分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一些出版社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对“3 x”高考改革方案缺乏研究造成的 ,最后针对其原因提出制止“3 X现象”蔓延的举措 ,强调出版社要从大局出发 ,出好书 ,自觉地为基础教育服务 ,努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语言歧义现象是普遍的,英语也不例外,英国Kess和Hoppe在Ambiguity讯Psycholinsuistics一书中指出,“Upon careful consideration,one cannot but be amazed at the ambiguity in language.”(仔细想一下.我们不能不惊奇地发现语言歧义现象普遍存在。)语言歧义现象较为复杂。它涉及到语音、词义、语法结构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民族现代化的内涵,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刘景慧所著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化》一书中以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出发,提出了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使人耳目一新。该论著认为:人们在谈论这话题时,往往忽视了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现代化的内涵在不同时代的人们观念中并不相同。民族和文化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川滇藏交界地区居住着一个信奉东巴教的民族——纳西族.纳西族人举凡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生产劳作、起屋出行、逢年过节等都要请东巴举行仪式.东巴的祭祀仪式中法器必不可少.本文从东巴经书入手收集纳西东巴教法器在原典中的字形及读音,从形音义的角度入手分析法器字的异读现象.东巴文作为目前仍在使用的一种早期文字系统,在文字史上还未发展成熟,从法器类词语用字在材料整理与收集中提炼出语境异读字概念,解读了东巴经释读中不对应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