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尊重生命,关注人的生命发展,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俨然已成为最被推崇的教育理念。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而语文又是培养“人”的一门学问,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一种“操作性”教学,是一种“死的教学”。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被当作是无生命力的机器,在接受完机械、繁琐的训练之后,还得接受教师强加的评价,这样的课堂禁锢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创造能力,学生的个性、灵气一点一点地被抹杀了。这样死气沉沉的课堂怎样能培养出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我们呼唤作文“生命”课堂。作文“生命”的课堂,是一种有“生命”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活的教学”,它是按照学生的重要天性——探究性、创造性所设计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堂”构建的理念1.新课堂是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新课堂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其基本内涵是: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正如学生追求的“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碧蓝的天空,任凭我们翱翔;我们多么渴望,课堂像浩瀚的大海,任凭我们跳跃”。2.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游乐场”。新课堂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精神世界既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新课堂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气氛,努力寻找有利于…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对理想课堂形态的生命化解读,生命课堂旨在实现“生命在场”的美好课堂愿景,这种“在场”应是具体的个体生命的“在场”。后现代主义在对现代性的审慎和沉思中,赋予个体生命一种独特的诠释视角。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个体生命彰显着非理性、共生性、生成性和不可尽述性的生命特性。走向“个体生命在场”的生命课堂建构应立足后现代主义的视野,关注个体生命之非理性,构建多层次的课堂目标体系;遵循个体生命之共生性,促成“共生态”的课堂交往;立足个体生命之生成性,彰显教学设计的开放性与创造性;理解个体生命之不可尽述性,突显审美导向的课堂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生命教育与高效课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级教科研成果——构建“五步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目标。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为我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呵护自然生命、完善社会生命、涵养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师幸福、学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生命的完善与美好应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6.
运用启发式教学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继承与创新地运用好启发式教学,让新课程改革充满着生命力。其主要策略是运用启发式教学要赋予“生命教育”的意义;在课堂“师生积极互动”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整合化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高度关注人的生命发展的时代,新课程改革强调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作为渗透于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因此,教师在每一个评价环节中,要充分挖掘价值,把握目标,投入真情,促进互动,构建真实有效的评价框架,让有效的课堂评价激起美丽的浪花,从而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构建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课堂生活不利于教师、学生的发展,“生命课堂”不仅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关注教师、学生在课堂生活中的“生命”活力。从增强课堂的人文性,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关注过程性评价三个方面来建构“生命课堂”。“生命课堂”力图建构一种关注学生生命的课堂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刘志箫 《成才之路》2010,(20):55-55
叶澜教授说:“课堂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应从生命层次。用动态的观念诚心构建英语课堂教学观——让英语课堂充满交际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家园。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新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课堂评价,同样也应该充满生命力.课堂即时评价,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种有生命力的主要评价形式,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及时作出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课堂即时评价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因其鲜明的随机、瞬时特性,成了及时调控教学、激励引导学生的"导航仪".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改、新教学理念之下,新型的历史教师需要打造新型历史课堂——“生命课堂”,历史课堂的生命力主要来自历史教师及时捕捉课堂契机,锻造精练的历史语言,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整合历史教材。这就是智慧型历史教师所需要的教学基本功。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说过:“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儿,只有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活力。”可见,  相似文献   

14.
陆莉萍 《上海教育》2009,(13):55-56
课堂是富有活力、师生共同构建的生命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生命”型课堂中,教学要求我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树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的观念和“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的思想,将课堂教学视为人的一次生命之旅,师生共建知识交往的场景与平台,让知识教学充满生命对话、交流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尊重生命,彰显人性,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生命化课堂”就是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不仅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求,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远发展,让师生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体验着生命的涌动与成长。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构建语文“生命化课堂”。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以人的生命为研究对象,而“生命课堂”主要探讨在学校教学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生成的意义。二者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生命课堂”是在批判传统的“知识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价值诉求与“知识课堂”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命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充满人性魅力、蕴涵生命关怀、富于生命价值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生命课堂”是在批判传统的“知识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价值诉求与“知识课堂”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生命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真正成为充满人性魅力、蕴涵生命关怀、富于生命价值的场所。  相似文献   

1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相互沟通,政治课堂应是有生命的,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学习评价采用标准化的考试与简单划一的行为检测,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冷淡学生的非学科行为能力。经常有学生感叹思想品德这门课大道理多抽象难学,空洞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堂上表现出非常消极的学习情绪,使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没有生命力,抑制了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学习领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由此可见,关注学生的生命教育尤其是生命情感的培养,让课堂充满生命力已成为学习方式的一次革命,某种程度上生命情感的教育比认知更加根本。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学习时有什么感受,期望学生产生与学校、老师、同伴积极合作的态度,更加关注课堂生命的存在,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中学生物学教学走上了“不道德”甚至是“反道德”的歧途。其主要体现在片面认识教学的基本价值,缺乏教学价值的整体结构观念,忽视生物学科所特有的教学内容的生命性,生命意识淡薄,以及课堂生命活力的丧失等方面,使得本应着眼“人”的发展和丰富多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