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lt;清史列传&;#183;文苑传&;#183;袁枚传&;gt;记载,袁枚“年逾六十,犹独游名山,尝至天台、雁宕、黄山、匡庐、罗浮、桂林、南岳、潇湘、洞庭、武夷、丹霞、四明、雪窦,皆穷其胜“.这一时期,他写了一系列游记,记载了各地的风景名胜,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性灵"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标准,也是袁枚美学思想的核心。实际上一部《随园诗话》还有一个"清"字被袁枚屡屡提及,见诸《随园诗话》及其《补遗》始终,并可细分为清妙、清绝、清老等21类,其使用频率、界定之细是高于"性灵"的,这表明"清"既是《随园诗话》选诗论诗的又一个标准,又是袁枚诗歌美学思想一个核心点。"清"是把握和理解《随园诗话》意旨、袁枚诗歌美学思想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正>清代诗人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中写道:"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要像群山一样"壑谷幽深,峰峦起伏",才能引人入胜。波澜起伏的文章,不论长短,总能紧紧拽着读者的心,让他们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重要的史学理论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提出"史德"之说,实则是对史家理性的自觉反思,意义不可谓不深远。然而,在《文史通义》涉及袁枚的篇章里,章学诚不但做不到他所谓的理性自觉,相反,充斥着偏见和对事实的有意扭曲,甚至于情绪化的攻击和谩骂。选取章氏攻击袁枚的三条,即袁枚编造与画家童钰的友情、刘墉欲诛杀袁枚、袁枚有意抬高朱珪对他关于古文观点的赞许,通过相关的史料考证,证明章氏并未忠实于事实,足证他与自己所提出的"史德"标准,相距甚远。知难,行更不易。  相似文献   

5.
二百年来,袁枚一直是以诗和诗论传名的。由于官场运气和自己的爱好偏向等种种原因,他的名字未能荣进大臣传而列入《文苑传》了。但是,在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短短六年的地方官生涯中,他在经济、吏治领域内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从这些见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乾隆时代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些思想先进的人物头脑中所引起的观念的变化。也可以发现袁枚之所以能在文学上能提出那么多新观点的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忠义类传是正史的组成部分之一,《宋史·忠义传》凡10卷入传280人,在正史忠义类传中占有重要地位。《宋史·忠义传》贯彻秉笔直书与适当隐讳的纂修体例;开创性地以"不事二君"作为入传标准,使得忠义类传具有不拘身份地位、面向全体民众的开放性特点;同时根据忠义事迹"以类附从,定为等差",明确把忠义行为划分等级,彰显出国家的价值导向;而其忠义叙事浓厚的文学色彩,则使得忠臣烈士的忠义行为极具感染力,有助于忠义类传功能的实现。《宋史·忠义传》诸多新变化,既是宋元时期忠义观念的投射,也对后世正史忠义类传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批评史上,关于学古与著我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袁枚对此却有独特的见解。文章具体阐述了袁枚对著我本质的理解,以及学古的原则和方法:崇尚多师,反对宗古;崇尚多识,不受古欺;崇尚新变,变“迹”传“心”,最终实现著我的革新目标。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隐居随园时,曾喂养一只山羊。一日,羊入邻人园内吃了邻人种的青菜。老农出来责问袁枚,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的写法吗?必须在外边筑上一圈篱笆,才可种菜。"岂知这老农并非一般村  相似文献   

9.
乾、嘉之际,人文思潮涌动,"情"获得重新强调。伴随着情与理的冲突,清代诗学思想逐渐潜移暗转。在这样的诗学氛围中,袁枚与曹雪芹独具一格,崇尚性灵,强调真情。但在诗的发生方式上,袁枚强调"感兴",曹雪芹重视"立意",这是二者诗学观上的重大区别。通过比较曹雪芹与袁枚这一不同看法,可以更深入地体会到"感兴"的运思方式更符合"性灵说"这条诗学潜流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10.
袁枚放浪不羁的私生活颇为当时人及后人所诟病,甚至其性情被人称之为"妓女嫖客的性情"。透过这些面纱,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冲决儒家诗教和理学束缚的、关爱女性的真实袁枚。  相似文献   

11.
袁枚趣事     
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说豆腐可以有各种吃法.什么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里。有一天,杭州有一个名士.请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艳似云霞,吃起来.清嫩鲜美。袁枚急忙请教做法。主人秘不肯传,笑道:“古人不为五斗米折腰,你肯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诉你。”  相似文献   

12.
《随园诗话》是清初诗人袁枚的代表作,其中世俗化倾向是区别同时期诗学理论家的一个主要特征。它的世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一、诗学理论之"真",袁枚摆脱传统儒家诗学道德性之要求,独求真实性,性灵说注重情感真实;二、诗歌技巧之"俗",善用白描,语言不事雕琢等;三、"情"之诗歌内容,袁枚诗歌具有浓厚的欲望化倾向,且内容多表达对女子的同情。  相似文献   

13.
清代文学家袁枚一生高举"性灵"说,《子不语》是其小说代表作,描写鬼怪异闻,长于叙事,于诙谐犀利中讲述悲欢离合,借狐鬼写世情,集中反映了袁枚"自娱戏编亦真实"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4.
袁枚诗歌中有一部分是以"自嘲"、"自赠"、"自题"等为题的,这类诗作均以"自"为题,也就是写自己的或写给自己的歌.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袁枚对自己的认识,所以对这些诗作进行集中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其诗学思想与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15.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说蕃>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文士集团,并以"士林"号之.<梁书·武帝纪>有竟陵"八友"之说;<梁书·沈约传>言竟陵文士则仅列举六人.三种说法,人数不同,名号有异.如此差异恐与<梁书>编撰过程有关.<金楼子·说蕃>篇所列十一人的竟陵"士林",较之<梁书·武帝纪>的竟陵"八友"之说和<梁书·沈约传>的"六人"说,似更能反映竟陵文士集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南才子袁枚隐居随园时,曾喂养了一头山羊。一日,山羊入邻人园内,吃了邻家种的青菜。老菜农出来责问袁枚,袁枚对老农说:"你知道‘园’是怎么写的吗?必须在外边筑上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袁枚在《李觉出身传评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以看山类比,平铺的语文课堂,学生也是不喜欢的。语文课应该有点"立体的美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三维教学目标也是"立体"的教学目标,对语文课堂的教学、对学生发展都提出了多层  相似文献   

18.
《随园诗话》是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所著,论及内容包含了诗歌美学、诗歌理论等古典诗歌的方方面面,其中含有不少修辞理论,涉及到修辞的多个领域。本文从"修辞立其诚"、诗之美、辩证思维以及鉴赏品读四方面论述探讨袁枚的修辞观。  相似文献   

19.
张问陶诗论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美学思想,其中的重点就是倡导真,包括表现对象及内蕴的真,如真性情、真意气、真阅历、真趣、真诚,表现手法的求真传真,还追求天真之美.他将真、天真与"人巧"相对,所谓"惟应谢人巧,随意发天籁".甚至以真为诗歌的根本,所谓"要从原始传丹诀,万化无非一味真".他既说"想到空灵笔有神,每从游戏得天真",又说"关心在时务,下笔唯天真".与袁枚的性灵说单纯指个人情趣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神仙传·孙登传》今存两个不同的文本,即《四库全书》本和《增订汉魏丛书》本。四库本《孙登传》是蹈袭唐修《晋书·孙登传》而来,系唐后所出。汉魏本《孙登传》中所记孙登卒死被杨骏埋于振桥、后又复活被见于董马坡之事,以及"寄书与洛下故人"句,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已被引录,较四库本更接近原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