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郑景南 《教育艺术》2005,(10):23-2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的一切活动都是社会交际活动,诸如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等,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为研究对象,一探该版本教材中人文性与工具性整合的状况. 一、语文教材整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意义 1.语文的人文性 人文性是人类文化体现出来的最根本的特质,人文性以追求真、善、美的崇高价值为核心,以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突出“人本”,体现深切的“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语文教育者在教育和引导学生的时候应知识与情感并重,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和谐互长。  相似文献   

5.
蒋晓龙 《学语文》2004,(4):54-54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主次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文学科给予了新的定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以说这一定性使得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性质纷争告一段落。然而在这一新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诸如学习活动、劳动活动、社会活动等都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要使学生有效地学好语文,必须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也就是说要实现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周莺歌 《新疆教育》2012,(13):223-22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晤丈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的“工具”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人艾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先实现工具性目标,后补充人文性内容,或者先突出人文性,而后加强工具性,这两种想法都是不妥当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才是晤文课程应该争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学习贯彻《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课标》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接着,《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功能,这就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还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作为语言教育工作者,只有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一、工具与人文的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般来说,工具性告诉我们“是什么”,人文性则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前者是逻辑判断,后者是价值判定。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两者经过矛盾运动,达到和谐统一,沉淀在人的意识里,才可能造就“立体”…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学科的性质与特殊性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提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语文课程性质、特点这一长期争论不休、悬而不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怎样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不少一线教师来说,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呢?一.分析教材,把握两点。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时间积淀和精心挑选的优秀篇章,既是语言训练的范本,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是,从广大教师到部分的研究人员就把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在大谈人文教育的同时,往往把工具性推到了人文性的对立面,似乎是工具性削弱了人文性。我认为,  相似文献   

15.
在所有的基础学科中,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讲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下语文最本质的目的也是为了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一、新课标的昭示———今年命题指导思想:追求人文性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这样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前过于重视对语文工具性的考查,而语文所负载的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蕴含的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往往被忽略。现在开始重视人文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方面接受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的熏陶,与深邃的思想对话,与伟大的灵魂交流;一方面学会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其健康的个性,健康的人格。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会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追求人文性,以检…  相似文献   

17.
涂胜荣 《甘肃教育》2003,(12):26-26
当下正在执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定位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毫无疑问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对语文的性质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说,《标准》在强调工具性的前提下,同时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得到了人们的基本肯定。那么,语文到底是什么样的工具呢?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人文是一个涵义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作为西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思潮的人文主义,其思想的内核是强调以人为主…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课标》) ,对语文课程及其特点作了准确而简明的概括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①[P1]语文的工具性是第一性的 ,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只有掌握了语文这个工具 ,才能更好地掌握人类文化和各类科学的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通过语言的运用(包括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 )表现出来的 ,所以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 ,提高语言运用的水平。人们一向所担忧的中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一、新大纲与语文教育的性质   新的教学大纲的第一句话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即是肯定了语文的另一属性“人文性”。因此,“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语文的两个属性。应该说工具性是就其手段而言,人文性是就其意义内容属性而言。或者说,工具作为载体,是表现方式和承传的基本途径;人文则是灵魂和内容,是工具的蕴涵物。工具作为“表”的成分,是基础和凭借;人文作为“里”的成分,是精髓和生命力所在,是目的和结果。   那么什么是人文性 ?人文性即是体现人文精神的一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