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文化涵盖范围极广,教师往往对它的具体内容缺乏明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有必要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进行界定。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中的知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传统文化中的艺术、传统文化中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资源,在枝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认识和导向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基因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化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铸就有传统元素的师资团队、创新传统文化活动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前,公安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是:公安院校大学生未能厘清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区别,认同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预备警官和开展公安工作有积极作用;多数公安院校大学生具有积极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性别和年级对公安院校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的影响差异较大,大一学生可塑性强.公安院校应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开展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格修养、职业精神教育,构建系统教育、舆论宣传、实践活动、行为养成相结合的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现代广告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并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习俗、传统文学艺术、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广告都有着不解之缘。现代广告离不开传统文化,正是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使得现代广告事业发展的更为迅速和强健。  相似文献   

5.
唐韶源 《文教资料》2008,(26):147-149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感到传统文化在退化,以至于出现失传和断层.笔者运用美术教育这一文化载体,寻找视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吻合点,从视觉认知、视觉表现、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体验、拓展对传统文化接触面、挖掘传统文化学习资源几方面进行论述,旨在让传统文化真正植根于生活土壤,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6.
闫彩虹 《教师》2010,(18):122-123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认识和导向作用,传承传统文化基因可以通过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优化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铸就有传统元素的师资团队、创新传统文化活动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宣传传统文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但传统文化在近现代历史发展中命运多艰,教学内容与重点也不好把握,本文从传统文化是否就是儒家文化、五四运动反封建是否就是反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中国人民御悔图强中是否起到作用、毛泽东思想中是否包含传统文化内容、根据地建设中是否提到传统文化、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破坏与影响、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展现传统文化久久不息的魅力,为教学活动提供新的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对于扩展和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教育中的发展空间,弘扬和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因地制宜、诵读经典、山河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文化、节日文化中进行内容创新,在信息技术中传递传统文化,课后服务中滋养传统文化,校园环境中展示传统文化,社会实践中贴近传统文化,家社环境中渗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指数千年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文化遗存,这些当然要继承。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中更根本、更本质、更稳定的价值取向与制度取向,就中国文明而言,这样的文化传统无疑是几千年的皇权专制主义。鲁迅“反传统”反的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答案无疑是后者。因为事实上,鲁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一直是不遗余力且颇多建树的。鲁迅从未打出“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旗号,却实实在在地做着许多保存、继承传统的事;因此,鲁迅反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文化传统”。因为对皇权专制主义的文化传统始终葆有深刻忧惧与高度警惕,有时难免连带着对传统文化显示出一种极端的态度,但这些极端化的表达不宜坐实了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通过调查当前河南省部分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现状,认为造成当前民间传统文化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客观上现代文明对民间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的冲击,主观上人们在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等相关工作中忽视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由此提出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思路:加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注重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科学研究,促进民间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往往都承载在一些具象上。承载文化的具体载体很多,不仅是文字篇章。所以传统文化的学习也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背诵经典文化篇目上,这是由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学习的目的、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和传统文化学习的对象等因素决定的。正是基于以上因素,传统文化的学习才需要和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走传统文化的生活化学习之路。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节日春节年味的淡化、西方竞技体育与强势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自身存在问题,系统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嬗变,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式,明确提出文化立国、文化兴国,社会发展终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内涵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张扬与文化回归,保持民族文化与社会经济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将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有助于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传统文化。本文选取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对中国传统文化古诗词融入幼儿教育的现状、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是民族人文精神、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的载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和吸纳,不仅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使学生获得文化底蕴的丰富和文化品质的提升。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内外传统文化阅读文本的学习和训练也能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更加浓郁,在文化精髓吸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而达到全面而健康地发展。本文就高中阶段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指导学生接触、认识和接受传统文化及思想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静 《文教资料》2012,(18):89-91
"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不仅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而且有着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所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厚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北京精神"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向上的精神特质,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尝试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认识。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批判、尊重与诠释、眷念与继承三个方面。解析李大钊的传统文化观,有助于我们全面辩证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坚定传统文化自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生物学教学必须遵循主体性、科学性和适度性原则。提出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素材、运用信息化技术收集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渗透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成果、利用传统文化素材创设多样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文化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的5条融入途径,帮助学生提高生物学学习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多维评价监测机制的缺失,使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缺乏内驱力。多维评价监测机制能有效捕捉、反馈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信息,激励、敦促道德主体践行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好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多维评价、监测机制平台,消解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平台搭建的不利因子,如此才能实现传统道德文化现代践行的多维评价监测机制,从而切实保障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践行。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成人成才影响深远,但是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影响程度各不同,例如70后、80后、90后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一定的差别。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回避中国传统文化消极因素,吸收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投身弘扬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