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族哭嫁歌虽源远流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民族间交流加深,哭嫁逐渐失去了舞台。为进一步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促进鄂西南地区区域文化多样性发展,通过实地探访,亲身体验和查找整理资料,对土家族哭嫁歌语言风格进行研究,且国内外与哭嫁相关的研究多从社会层面入手,单从语言方面较少,具有更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哈尼族哭嫁歌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哈尼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哭嫁歌作为女性婚前教育的蓝本,其不同的哭唱内容暗含了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对女性的自我认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哈尼族女子在出嫁时都会举行"哭嫁"的仪式,其哭嫁歌主要对本族女子进行孝亲感恩的教育、绝对服从的教育以及帮助她们了解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等。但是,哈尼族哭嫁歌中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内容,是值得我们批判的。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教育与社会分层研究特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与社会分层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当今中国学界和民间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热门话题.从整个研究情况看.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特点:在教育与社会分层相互影响上,分别沿着两个方向分别进行分析的多.将两者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进行研究的较少;在研究理路上大多分为以理论思辩为主和以实证研究为主两类.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分别从地区、阶层、职业等多个不同角度着眼.专门从文化视角着眼并充分认识到文化资本在教育系统中的特殊作用的研究较少;许多研究重视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外在环节.但对作用于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具体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4.
在沿河土家族婚俗中,首先要请媒人说亲,然后送聘礼、讨庚、定亲、迎亲、回门。其中,独特的婚俗有哭嫁、过礼、迎亲、拜堂等。哭嫁"哭嫁"是土家姑娘出嫁时告别亲人的仪式。新娘一般在婚前二三天开始"哭",会"哭"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要求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一定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就是实现财富增长的最大化和分配的公平化.只有把二者完整的结合起来,才能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自党的十四大以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经历了"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效率与公平的优化组合"(或者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过程,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怡 《涪陵师专学报》2013,(5):26-31,137
土家"哭嫁"习俗生成的最初土壤,以一个"苦"字为基调,磨砺出土家族人民敏感与细腻的情感。"娘"在"哭嫁"得以发展成一套完整民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哭嫁"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民俗,拥有较为固定的环节和仪式。"哭嫁"等民俗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也是民族精神的外化、习俗的具体化和日常化,日复一日地塑造着土家人民不可复制的气韵与风骨。  相似文献   

7.
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根据"理论研究--调研分析--实训练习--社会实践"的研究过程,提出了培养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人才的技术对策与措施,以优化本专业建设,为城镇建设提供会规划、能设计、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哭家歌,作为客家民间文学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研究,人们甚至忽视了它的存在。千百年来,客家哭嫁歌与客家妇女相随相伴,结下深厚情结。相对于其它地区,客家哭嫁歌更有它的深层表达与特殊的涵义。客家哭嫁歌是映射客家社会万象的一面特殊镜子,它是研究客家妇女社会属性的一种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哭嫁,顾名思义,为出嫁而哭。歌唱与叙述结合,抒情与发泄并行,人生百味情感杂糅,生命内蕴激情喷发,纵观中华民俗千姿百态,最隆重、最典型、最具影响、最富人性的民俗,当是哭嫁习俗。哭嫁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传承之过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特殊形式;在这个过程中,生存智慧、道德伦理、民俗音乐共存共发展,维系着人文的生存哲学与道德传统;哭嫁,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最优秀的传统。五千年来,哭嫁之哭声喜大于忧,哭嫁之歌声希冀大于悲怆;"哭嫁歌",五千年来幸福成河,五千年来哭声如歌;本文从哭嫁之音乐性,哭嫁之民族大义及家国情怀等情愫着手,为中国古代汉朝著名哭家人王昭君歌咏,为千年哭嫁歌《昭君出塞》配乐。  相似文献   

10.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08,(12):33-34
在校本教研过程中,我校逐渐形成了以"学习--研究--实践--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循环提高式"研究机制,探索出"个人探究、备课组互动、教研室探究"的校本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