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闽南天一信局全称"郭有品天一汇总银信局",位于龙海角美流传村,是旅菲华侨郭有品于1880年创办,至1928年停业.在48年时间内经历了兴衰过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经营时间最长的早期民间侨批局,在闽南侨批史乃至中国邮政史、中国金融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侨批业初探     
侨批是侨信、侨汇的俗称。《辞源》对“批子”条的解释是“支取银钱的宇条”,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采取这种用法,但在福建的各种方言中,特别是闽南话中,“批”作为银钱解释却是一种基本用法。“侨批”即华侨的批信,是华侨既寄钱又寄信,因此侨批业就是为华侨汇款送信的行业,是一种特殊的邮政业务。经营这种业务的机构叫“批馆”、“银信局”或“侨批局”等,1934年后邮局则规定其统称为“批信局”。它具有民营信局、邮局、银行  相似文献   

3.
吧达维亚华人公馆的档案资料记载了19世纪中叶侨批局出现之前侨批业营运的情况,包括早期水客、经营方式、经营过程的信用保证、侨批纠纷的解决、经营过程中不可预见情况的处理等.在1787年到1846年这段时间里,水客作为一种行业,从事侨批递寄,制度上已经相当成熟.侨批局设立以后,水客在早期侨批业运营过程中建立的制度,诸如发展总分局的网络、收款后出具单据、兼营金融或者商贸业、利用汇水差价和商贸业获得利润等等,几乎都为批局所继承.  相似文献   

4.
在韩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议上,"侨批档案"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以泉州为代表的闽南侨批,自1989年起,泉州文化界、侨界就开始举办侨批展及研讨会,先后编辑、出版一批专著,曾获得包括全国集邮展览、世界集邮展览金奖等30多个奖项。  相似文献   

5.
闽南侨批源于民间个体的跨国金融与通信活动,却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汇聚成一个群体的文化行为,衍生出丰富的内涵和作用。闽南侨批以"银信合封"的方式架设起华侨与侨眷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了现实与情感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支撑力。传统文化以侨批为载体,以家族宗亲理念为根基,进而形成以血缘、地缘为中轴的乡土观念,滋养出浓厚的故乡情感,派生出近代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融之下的社会改造理想。这种情感最终演化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作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在悠久的华侨华人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正是在这种情感升华中得以绵延传承。  相似文献   

6.
清末至民国时期我国邮政部门对侨批业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邮政建于清末,此时闽粤地区特有的民营侨批业已具有相当规模,被纳入了政府邮政管辖范围。此后,从清末至民国年间,政府邮政部门逐步加强对民营侨批业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在规范侨批行业的同时,也给侨批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限制,促使侨批局不断设法寻求生存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晋商与侨批业在中国金融发展史上就像一对南北对称的姐妹花,但在今日的命运则大不相同。凋零了的票号仍广为人知,在山西的乔家大院天天部在迎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时,位于福建省龙海市流传村的天一信局旧址依旧门可罗雀,难以摆脱持续衰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侨批文化研究的兴起,成为当下潮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回顾有关侨批业的研究,探索口述历史应用于侨批研究的新视角。作者认为,已有的侨批业研究不够宽泛。未来的侨批业研究应从口述历史资料收集、研究领域和研究理论等方面着手,拓宽和加深相关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将口述史方法运用于侨批研究中的问题。从口述史学基本理论入手,追溯了口述史在欧美和亚洲的发展进程,探讨了口述史定义和学科性质,并结合侨批研究的学科特征,试图理清口述历史学科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在侨批文化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并对这一领域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侨批档案"是特定历史时代人类的记忆遗产。以信局网络发展为主线,以侨批实物上记载的信息为依据,考察水客个人、信局网络到侨批行业网络整个侨批业发展过程,认为闽帮侨批局作为企业组织,有其网络经营的国际化视野和金融属性,能够因时因地而变,从而促进和适应不同时期侨批的业务发展。最后以吴道盛从当信局学徒,到开办建南信局,进而创办建南银行为例,说明闽帮侨批业最终归宿是获得新生,得到了进化。  相似文献   

11.
化的变迁与经济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唐中叶至近代前期.随着厦门从荒芜鱼村向八方汇集、船桅蔽港的新兴港口的转变,其化也在历史的冲刷、选择中沉淀为最富有民族性的、独具地方特色的闽南化。闽南化是闽南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保护好闽南民间化是时代赋予全体闽南人乃至全体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潮汕侨批是潮汕侨民与家人联络的家信.在其发展初期,侨批传递中的习惯规制形成了“信款一体”和“回批确认”的民间法.伴随着近代的移民潮,潮汕侨批规模也随之扩大,商人设立了批信局并组成同业公会,加强了侨批保障.清末以来,国家为了规范侨批经营,将侨批纳入了国家法律的管控之中.在潮汕侨批的发展历程中,侨批肩负着沟通家族情感、支援家族经济、维护儒家伦理的重任,家族法是潮汕侨批法律文化的根基.侨批的调整由民间法向国家法的演变,折射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轨迹.潮汕侨批档案的发掘,拓展了潮汕法律文化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全面探讨了中国福建方言分区,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类别及其版本,中国大陆闽南方言韵书声韵调系统,从而窥探了闽南方言自19世纪初中迄20世纪初泉州,漳州,厦门,潮汕四个次方言区的方言音系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后半叶,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时期:1949—1965年为新的起点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逻辑史研究主要在墨家逻辑和中国逻辑史方面;1966—1977年为第二个阶段,逻辑史研究工作被迫停顿;1978—2000年是中国逻辑史研究全面展开的阶段,80年代出现一批中国逻辑史作和教材,90年代对中国逻辑史研究进行反思,包括中国逻辑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中国古代逻辑的类型、研究中国逻辑史的基本思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高校公共课教学中《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从挫折中奋起、从屈辱中站起、从贫弱中富起的宏伟史诗,是血泪史、屈辱史,也是奋斗史、胜利史。把中国近现代史作为高校的一门公共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近现代史不同于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更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时间上的晚近性,二是内容上的活态性,三是语境上的亲和性。这些个性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好《中国近现代史》应该遵循属于它自己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6.
邓蕙 《天津教育》2008,(3):23-26
陈洪: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栖霞县人。60年代就读于天津市南开中学,1968年10月下乡至原籍,1978年10月考取南开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王达津先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1981年获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1年升为教授。先后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思想史”、“中国小说理论史”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百年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可分为三期:1903年至1936年为起步期,中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工作在学前教育理论著作中附带进行;1937年至1976年是挫折时期,在国内外社会变局的影响下,研究处于停滞状态;1976年至今是恢复与发展时期,研究工作渐趋成熟: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中国学前教育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诸多领域尚待开拓。  相似文献   

18.
闽南潮剧是闽南、潮汕的地方戏,历史悠久,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文章从闽南潮剧的起源及其艺术特点出发,阐述了中国戏曲舞蹈(包括闽南潮剧)与中国古典舞是两种紧密联系却又特点不同的艺术形式。闽南潮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而古典舞又是在戏曲舞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潮州志》把侨批列为"四大行业之"一,2013年侨批人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期间,潮汕地区的侨批收集、收藏和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从上世纪40年代我国有四部著作论及华侨汇款,到潮汕地区民间集邮爱好者收集侨批封;从潮汕地区的大学、潮学研究单位收集、研究侨批,到人大代表提议侨批申遗,并获成功,潮人对侨批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费正清与《中国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1907-1991年)是美国当代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毕生致力于东亚尤其是中国的研究,开创了美国中国学研究的新局面,被称为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创建之父”。费正清一生笔耕不辍,编的作品有六十余部,像《美国与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剑桥中国史》等已广为人知。《中国新史》是费正清的最后一部作,在完成这部作的两天之后,费正清便与世长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