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孔子,名丘,字仲尼,今人多以为孔子姓孔,那么孔子真的姓孔吗?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三代之上.姓、氏有别”说起。在先秦,姓和氏是互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姓所表示的是最广大范围的血缘关系,而氏所表示的则是姓族内各个分支家族的血缘关系,二者虽然同为血缘关系的标志符号.但无论在功能还是用法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不能混淆。  相似文献   

2.
唐前期,太湖地区朔县乡学校绝大多数没有如唐兴学诏令和《唐六典》中规定的那样建立起来。但在中唐时期,主要是代宗大历年间,在该地区却出现了“崇儒兴学”的活跃景象。“学”因“崇儒”而兴,主要原因在于:唐王朝在安史乱后将“崇儒兴学”作为稳定江南地区统治秩序的一项战略举措;以李栖筠为首的一批官僚士大夫亦通过“兴学”来“兴先王之道”,达到纠科举选官之弊的目的。代宗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办学又趋于沉寂。大湖地区官学教育以通经习礼为主要教学内容,以道德教化为其社会功能,以实现“兴先王之道”、天下大治为最终目的,“崇儒兴学”则是其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二届年会由学会秘书处组织、河南大学历史系承担,于1884年9月24日至28日在河南开封市隆重举行。会议除研究学会工作外,围绕四个中心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一、中国阶级和国家起源问题大家的争论首先是围绕着国家起源的标准展开的。不少同志认为,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一是它按地区划分其国民,二是它有各种公共权力的设立,有了这两点,就说明有了国家。而“城”和“文字”的出现等,也可视为国家产生的标誌。另一些同志强调先秦血缘关系浓厚的事实,认为中国最初的国只是家的扩大,这种国家的职能在于保护各家族的“共同利益”和反对其“相抵触的利益”,并非以地域关系代替血缘关系为前提。倘若把希腊、罗马国家的产生当作通例,强套中匡,则势必把中国文明起源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湖南省举行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以端午源头汨罗作为主要活动地,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屈原颂”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以赛龙舟等水上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活动。汨罗江被公认为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源头。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喝雄黄酒等端午习俗就是从汨罗江两岸发源并沿袭千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现已成为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一说到姓和氏,大家都觉得是一回事。所渭“张氏”、“李氏”,换言之即“姓张的”、“姓李的”。但在先秦时代,一般平民是没有姓氏的,奴隶更没有姓氏,有的连名也没有,而且姓和氏是有区别的。中国姓氏的产生,大概可远溯到原始社会。姓从女生,该是母系氏族时代的产物,同一姓代表有共同的血缘关系。《说文》释“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这表示姓是同一母亲所生育的后代。所以,古帝王其姓多  相似文献   

6.
孔子思想理论的核心是“仁”,同时“仁”的概念意义的生发源'T--~b子对春秋及其之前古代社会礼乐宗法制度的继承与思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秩序其情感基础是孝道和亲情,孟子和荀子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孟子主“性善”,荀子主”性恶”。两者情性论殊途的原因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不同,“仁”是两者推演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最后谈谈夏朝国家政区的特点。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这种按照居住地组织国民的办法,是一切国家共同的”[12](P166-167)。这是一个带普遍性的结论。就中国早期国家的起源与发展来看,说夏朝国家也是按照地区来划分它的国民,最多只是表现在外观形式上,其实际内容则是这些国民常常聚族而居,在各级行政区划内基本由具有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的若干“氏族”及其“宗族”集团组成。夏朝的地方一级政区,是臣属于夏朝的同姓或异姓方国,这些方国在文献中每每称为“某氏”…  相似文献   

8.
事件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12月19日召开。《瞭望》周刊刊文指出,人才强国的战略决策是中国入世之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而首次明确提出的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是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科教兴国”之后提出的又一项新的国策。  相似文献   

9.
唐代“抑工商”国策与“重商”社会观念的对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工商”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唐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国策,这是由其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决定的。但是“重农抑工商”作为一种政策和作为一种思想是有区别的,重农不一定抑工商。本文以丰富的史料说明,在中国古代社会,工商业作为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它并没有因为封建统治者的“抑工商”国策而衰落,相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唐代,“重商”观念在学术界和民间日益增强,与“抑工商”国策形成对立。  相似文献   

10.
沿袭两千年的中国臣民文化,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经济基础专制王权为核心的专制统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关系。这种环境下产生的中国沿袭两千年的臣民文化,表现为参与意识几乎为零,政治取向完全是被动的、依附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皇位继承制王雅贤皇位继承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世袭君主制的核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维系君主专制的万世一统政治制度。通观中国封建世袭制下皇位继承制,一般遵循两个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则:“父死于继”和“立嫡以长”。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种种争斗原因,两个...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人姓和氏是有着严格区别的不同概念。相传上古时代,人们的姓氏是天子(圣王)赐予的。即所谓“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就是说天子对有功德之人赐姓命氏。因此那时候的姓并不很多,只有姬、姒、姑、姜、赢、芈……等,如尧姓姬、禹姓姒氏有夏、伯夷姓姜氏有吕。一个姓就是一个具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或  相似文献   

13.
略论西周宗法制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区别于所谓古典式希腊、罗马奴隶制和东方古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国奴隶制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上层建筑领域长期存在着氏族血缘关系,即宗法制度。雅典、罗马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在民族制度毁灭的基础上,中国的奴隶制却罩上了一层浓厚的宗法血缘关系色彩,被上了氏族制外衣。这一特征在奴隶制鼎盛时期的西周表现得尤为突出,以致于有的学者把中国奴隶制发展过程干脆概括为“从家族奴隶制到宗族奴隶制的过程”①。史学界关于宗法制度论者已多,笔者不揣浅陋,试从新的视角略陈孔得,以就教于前辈师长及同行。一宗法制和分封制…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伦理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血缘关系比如“孝”“悌”,还有一个是关于非血缘关系比如“仁”“信“知“勇”“义”。前者主要作用在于宗族、乡党这样的“血缘共同体”里,然后者主要作用在于国家、天下这样的“非血缘共同体”里。比如在《论语》说:于曰:道子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第一)“爱人”就是仁、“使民以时”就是义、所以在这里说的德就是所谓的“信”“仁”“义”。子曰弟子入则孝、出规悌、谨而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同上)显然,“孝”“梯”就是宗族、乡党的血缘共同体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步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礼记·明堂位》云:“夏后氏官百。”就出现了官吏。继之而兴商、周职官已较完备。及至秦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以来,沿袭直至近代。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僚制度,庞大而繁杂,各种官署机构、职官名称、权限大小、品级高低、员额多少、置废变化以及其政治功能等等,都是极为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以家庭为纽带的亲亲社会,重视家庭在社会、人际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家族发展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典型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形式,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方式的不断变革,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家庭组织形式正在走向小规模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形式就是“三口之家”,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17.
原始公有制既建立在血缘关系的基础上,但又“排斥”血缘关系;既内在地否定个人所有制,但在现实中又能够与个人所有制同时并存;既赋予人以自由平等,但又使人处于普遍的等级和支配关系中。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原始公有制这三大矛盾都根源于它的主要形成因素: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公有制的形成基础,血缘关系本身是狭隘的,它必须以生产资料的规模为条件来决定自身对共同体内部人口的容纳程度;它否定个体人格的独立性,无法“压制”自然因素对原始所有制形成的影响;它同时包含自由和支配因素,使自由的实现产生“外部效应”。因此,在原始时期的生产力条件下,由血缘关系主导形成的原始公有制包含着结构性的内部矛盾。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解释这些矛盾,能够为我们理解血缘关系对人类社会所有制形成的作用、完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这是许慎对“父”字的解释.郭沫若说:“父乃斧之初字.石器时代,男子持石斧从事操作,故孳乳为父母之父.”①这个解释较之于许.氏的说法,更能令人信服.据徐中舒先生说,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婚姻形式是父系外婚制,即男子搬入女方家庭,以男佣的形式住在女方家中,等女方生子以后,再一起迁回男方家中.因此,“父”,是以外出劳作的男子这一表象意义,逐渐过渡为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意义的.②  相似文献   

20.
青铜酒器     
尤农  焦亚奎 《甘肃教育》2007,(2X):F0003-F0003
中国的青铜酒器艺术与酒文化一样源远流长,起源于夏。现已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为夏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爵,在商周达到鼎盛,衰落于春秋。在商代,由于奴隶主嗜好饮酒,并常有隆重的仪式,因而促进了酿酒业的发展,青铜酒器的制作技术也随之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在当时的职业中还出现了“长勺氏”和“尾勺氏”等专门以制作酒器为生的氏族。周代饮酒之风虽然不如商代,但酒器制作基本上沿袭了商代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