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山寨"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词语已经迅速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无事不山寨,无人不山寨.这是一种仿拟的造词方式,并与隐喻认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山寨"与对象之间有关联之处,通过隐喻形成了一个由准词缀"山寨"组成的词族.力图从现象入手,着力分析隐喻认知模式下的"山寨"词族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114-118
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看,语气助词"哦"的语法化过程是从最初的动词虚化为叹词,并进一步虚化为语气词,这一语法化过程具有不连续性和非单项性的特点。从概念隐喻角度来看,"哦"是由具体的概念转向更为抽象的概念,而其抽象的概念又是具体概念中的一部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哦"的主观性越来越突出,灵活度也越来越强。"哦"的语法化过程既满足人们的语用需求,同时也符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3.
“多大+(的)NP”构式在不同的语境中意义并不相同,该构式义的不同取决于该构式在句法中的位置,与不同构式的关系以及NP成分;本文从句法语义功能的角度对该构式在不同语境中的构式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考察各个构式义之间的关系,即“多大+(的)NP”构式的语义范畴的“主观化”,“多大”的词汇化趋向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
"裸"族词中的X由身体到物品事物一直到行为方式,其词义也相应地由原始的内涵意义"赤身裸体"到其隐喻义"没有包装"一直到其再概念化的隐喻义"公开、透明、完全、彻底"。"裸"义不断扩展、引申,成为时下的流行语。由此可见,隐喻义是语义产生的重要渠道,隐喻作为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基本方式,是汉语词汇和词义流行与泛化的重要工作机制和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5.
语言学界普遍从修辞角度出发,将现代汉语的动词化及形容词化现象界定为词类活用现象。以语法隐喻理论为视角重新研究发现:“词类活用”现象尤其是“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概念语法隐喻认知机制的产物,该机制旨在使语句具有原一致式无法比拟的语言效果,将名词化隐喻中“级转移”现象范围扩大至动词化以及形容词化隐喻。概念语法隐喻研究应从聚焦英语名词化的范围扩充至各种动词化和形容词化。  相似文献   

6.
试论“X门”的语法化和语义隐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社会中出现的大量"X门"语言现象进行形式和语义的分析发现,认知的隐喻化使其产生了新的语义.而这种语义的虚化投射作用在语言形式上, "X门"便逐渐出现了语法化的趋势. "X门"在语法化的起始阶段,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否能发展成真正的词缀,尚未可知.  相似文献   

7.
隐喻根植于人类共有的身体经验并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不同的语言之中,理论上这些隐喻具有普遍性;但具身隐喻并不仅仅来源于个体身体,表征于大脑,而是产生于具体的互动过程中,文化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互动模式。基于这种整体平衡的观点,汉语"喜"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表明其具身性和文化性。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5):94-97
"走+N单"是一个常见构式,能进入该构式的单音节名词性成分不多,因为在"走+N单"构式中,"走"的意义比较凸显,所以进入该构式的单音节名词性成分必须能够与"走"的意义契合。"走"的本义是"跑",最初"走+N单"中,N单表示目的地,随着"走"字意义的演化,N单的表义范围扩大,N单与"走"的关系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伴随语言的发展"走"与"N单"的组合也由临时语用现象发展为固定构式。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方面,"走+N单"既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也可以做独立成分;"走+N单"的语用价值具有多面性,该构式的特点是简洁有力,同时又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尤其是趋向补语的引申用法,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趋向补语本身的意义抽象,不易掌握;另一方面是什么样的动词可以用于这些趋向补语,学生无从知道。利用构式语法理论以及认知隐喻论探讨"动词+下来"构式的意义及其联系,以及该构式对所能进入的动词的限制,能给我们的教学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0.
“整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然而,其词性及用法在不同词典中却有不同的归属和解释.出现这一分歧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观察到“整个”在特殊句式中的特殊用法与功能.本文则以特殊的“整个句”为着眼点,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考察“整个”的非常规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语义基础、句法位置、语用因素以及语言的主观化上探讨“整个”的语法化,从而最终给现代汉语“整个”定性.  相似文献   

11.
汉语“爱情”隐喻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文章以隐喻认知思维体验性特征作为隐喻始源域类型划分标准,分析与“爱情”有关的词汇和句子中存在的隐喻现象,研究其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关系,进而探究其隐喻认知机制,并试图构建隐喻认知系统。  相似文献   

12.
黄霏 《海外英语》2016,(4):173-175
人类的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因此空间隐喻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汉语成语中包含了大量的空间隐喻。该文以含"上"、"下"的成语为语料,试从认知的角度对其所含的空间隐喻进行分析与归类,并探讨其隐喻拓展义。  相似文献   

13.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重要方面,是当代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主要从隐喻,语用和主观化三个不同的认知角度对语法化特征、机制等进行进行综合阐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素,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出发点。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根本的身体体验(Physical Contact),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作用形成的最基本概念,也是人类最早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时间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但是从人类认知的顺序上来看,要晚于对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活动,其基础是经验相似性,与文化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举例分析和比较汉语和日语中上/下空间方位词在社会等级、数量、时间及状态四个抽象概念中的隐喻拓展意义,试着客观地解释了语言背后存在的人体和社会文化经验基础,并指出了这四个抽象概念中的隐喻拓展意义相互之间是紧密相关联的。  相似文献   

16.
王平 《铜仁学院学报》2011,13(3):77-80,89
作为一类特定的手机产品,山寨机与旧时的山寨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在认知上将它们联系起来,把谈论山寨的一系列词语用于该类手机,使其获得了生动的表达形式,“山寨”也因此衍生出了新的含义。这便是“山寨”一词在手机领域的投射。之后,“山寨文化”向其他许多领域蔓延,“山寨”也投射到其他多个领域。在此过程中,人们不断使用“山寨+N”形式造出新词来指称相应的新事物,“山寨+N”便不断衍生,“山寨”随之越发流行,同时语义也有了进一步的延展。  相似文献   

17.
在“人间X”结构的发展定型过程中,言者的主观认知度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主观认知度的差异,“人间X”结构有三种解读意义,即低主观认知度下的基本义、中等主观认知度下的延伸扩展义、高主观认知度下的变式义,不同层级的主观认知度对应于不同的语义透明度。与此同时,伴随着“人间”一词词义的变化,“人间X”结构从偏正格式变为定型构式,其表达意义由时空范畴变为程度限定范畴。就变化动因来看,定型构式“人间X”是言者求新求异的表达需要,也是其降低个人主观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人的思维模式,非言语隐喻与言语隐喻共同架构隐喻式思维活动。本研究探讨了非言语隐喻的生成和特点,以情绪隐喻为实例探讨非言语隐喻的身体基础和解码模式,分析非言语隐喻的建构意义。目的是拓宽隐喻的研究范畴,从人的个体化出发,研究人的行为模式隐喻和情绪隐喻,为隐喻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主观极量构式“再X不过”中,变量“X”以A(P)和V(P)为主,少量N(P)也可以进入构式。构式有其明显的语义特征,即评述性、极量性、高情态性等。“再X不过”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基于说话人的主观认知,说话人对某一认知主体具有的“X”所及程度的主观极量评判。构式有“再X1X2不过”、“再X也不过”、“再也X不过”等变体形式。构式的衍生机制主要有“不过”的语法化与语用推理。从适用语境看,“再X不过”构式主要用于现实语境和虚拟语境中,具有意外功能、评价功能等。  相似文献   

20.
人类情感隐喻概念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征,还可以通过图像、音乐和其他模态的交际媒介来传达。文章基于动画影片《蝴蝶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多模态认知视角出发,对结构隐喻“情感是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是指由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表征的隐喻;②在认知理据上,“情感是力”的多模态表征主要基于人体本身的生理反应及人体与客观世界的互动;③多模态隐喻“情感是力”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