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荐金句:“记得从前的我升级时也很紧张……”孩子往往对爸爸妈妈的童年很感兴趣。不相信吗?跟孩子翻翻你的旧相薄就知道了——“妈妈小时候很可爱啊!”、“爸爸,为什么你的鞋子那么高?”所以,当孩子因为升级而感到紧张,父母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指导,孩子会更有亲切感呢!孩子害怕什么?试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觉——是啊,会怕新老师太凶、会怕与新同学相处得不好、会怕新课程太深,应付不了等。而且更会希望回到从前,和自己的好朋友同一班!父母那时候怎样消除紧张的感觉呢?或者,他们当时最需要什么?父母把经验告诉孩子,让孩子感到父母…  相似文献   

2.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要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时常在思考怎样将这一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呢?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不然课堂秩序混乱,以后很难收拾。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使现在孩子怕…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4):7-7
他生于北京,是一个让母亲挠头的“坏”孩子。可父亲却另有他的看法:不怕孩子皮,就怕孩子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能太“乖”,太乖的孩子往往抵挡不了坏。有时候孩子“坏”一点反而是一件好事,对“坏”孩子只要施以适当的教育,他会变乖的。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电子医学工程系的母亲觉得孩子的父亲说得很有道理,于是配合丈夫对孩子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吴玉江 《教育艺术》2009,(11):34-34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为了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习惯了保护他们,要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让他们更健康地成长,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取消了他们踏青寻找春天的机会.我们把少的可怜的实践活动的地点也选择在校园里,上下学由父母接送,怕他们出安全意外事故:怕他们难成大器,在学校里,可以不问其它,  相似文献   

5.
应飞 《家长》2003,(Z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家长在为孩子的未来苦心经营,设计了各种“神童方案”“成长方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作为家长,不该设计孩子的未来。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其个性、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孩子的人生轨迹也就不尽相同。这一代孩子所面临的时代,既是幸运的,又是富有挑战性的。因为未来他们在选择职业的同时,社会也在挑选他们。这需要孩子具有较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如果家长事先给孩子设计好未来的方案,让孩子按照这个方案去…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学业优秀,考上高一级学校,对孩子管教极严,拘得死死的.孩子成了“笼中鸟”。无论是星期天,还是节假日,孩子要探探亲访访友,怕耽误学习.不让;孩子要跟他们的同伴玩耍,耽心荒废学业,不让;孩子要搞点体育活动,参加点劳动,认为与学习无关。不让;孩子要阅读点课  相似文献   

7.
难题之八 教师不喜欢我的孩子66%的家长认为;“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表述为: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孩子常说老师偏向别的同学;老师有时讽刺、挖苦甚至体罚我的孩子;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和老师难以合作;孩子在学校总受欺负;孩子怕老师...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已有几年时间,每一年都接手一年级的新生,都得面对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将这堂课上得有艺术,使“心如白纸”的孩子对音乐感兴趣,留住他们的心?下面谈谈我这几年的教学心得。一、课堂上需要一位面带微笑的音乐教师第一堂课老师是不是应带着微笑上课,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有的老师说要从一开始就“板”着脸进教室,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然孩子是不会怕你的,特别是一年级的音乐课,游戏众多,课堂秩序很难维持。其实我觉得没这必要,要孩子真正信服你,并不是一脸凶像就能达到目的的。即…  相似文献   

9.
放假期间,一些家长让孩子报名学这学那,到老师那儿补课。假期本是孩子沐养身心的时间,却被一些家长看作是给孩子“大补”的好时机,使本该充满乐趣的假期,让孩子望而生畏进而生厌。家长们这样做,无非是望子成龙心切,怕孩子读不好书今后到社会上站不住脚,生活艰辛。所以一些家长平时让孩子玩的时间就不多。他们却不知自己是在扼杀孩子的童真,让孩子感到孤独和压力重重。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孤僻、不善社交、抑郁的性格,容易出现心理危机。而要在今后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除应具备丰富的学识外,还得具备乐观开朗、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0.
请赞美孩子     
作为父母或老师的我们是否经常为孩子不爱学习发愁呢?我们是否经常为此而责备他们,甚至“诉诸武力”呢?显然,当孩子厌倦学习时.惩罚比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要容易得多!原来,我们也是爱偷懒的“大小孩”。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杠杆。但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写”得辛苦.教师怕作文.“改”得辛苦.结果是费时多.见效微.这一问题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现代作家巴金说:“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所以除了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外.良好的写作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2.
这里说的“难看的孩子”.并非“残疾人”,而足指那些长得不够漂亮.似有轻微生理缺陷.被人称为“长相不行”的孩子。他们或是五官有缺陷,个头矮小,身长腿短.过胖或过瘦;或是语言、动作有缺陷,口吃、聋哑、举手投足不协调,样子有些“怪怪的”等等。在学校,这类学生为数不多,却往往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为他们没有“漂亮”孩子广受羡慕的“优越感”,没有“一般化”孩子不被关注的“平常心”,也没有“残疾”孩子倍受关爱的“感激情”。他们常常被人有意无意地当“话茬”作“谈资”,受到伤害,却有口难辩,也少有人过问。  相似文献   

13.
草地上,孩子摔倒了,母亲教孩子骂“草地坏坏”;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漏做了数学题,让老师批评了,妈妈怨爸爸光顾了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孩子学校春,妈妈一个晚上醒三次,怕误了唤孩子早起。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们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人,他的成长不仅是身体和智力方面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人格和人…  相似文献   

14.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人将面临日趋反复的世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当今社会对人的培养已从重视“智力开发”转变为重视“体积建构”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该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幼儿呢?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2、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一百”。3、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16.
倘若有人问:“你们真爱孩子吗?”大伙儿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真爱。当然真爱。”是的,小而言之,对于家庭.孩子无论是儿还是女,都是全家的至宝,是“明珠”,是“小太阳”:对于学校.孩子的天赋无论是好还是差.都是服务、教育、培养的对象。大而言之,对于社会,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一言以蔽之,我们对孩子岂能不真爱!  相似文献   

17.
彭薇 《成才之路》2009,(28):I0012-I0012
近日两条新闻耐人寻味:一条是某市两所中职校将“尿检”列入学生体检项目,为的是查学生“早孕”;一条是湖北省推出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办法,其中规定。未经允许,偷看孩子短信、书信、邮件属违法。两条新闻乍看全无关系,其实有着共同的指向,即教育是否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推行“尿检”的两所学校也许是出于好心,希望借此教育学生自尊自爱,但对所有学生一概推之,其实是在怀疑和否定他们,有学生说“感觉践踏了自尊”。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这种方式不可取.反而会演变成。好心伤害”。  相似文献   

18.
我们教育孩子历来是倡导勇敢反对“怕”的,这里提出要让孩子学会“畏惧”,似乎不合时宜,其实不然,这儿所说的“畏惧”不是指与勇敢相对的“懦弱”“畏缩”,而是指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益的“正常惧怕感”。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由于某些家长的过分娇宠与过度满足,致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甚至打人——这样的孩子就患了“畏惧感缺乏症”。 缺乏正常畏惧感的人不会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自我控制,常常表现得为所欲为、冷漠无情、松垮懈怠。这种表现发展到极端,  相似文献   

19.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的缺点,有些缺点却是相当可爱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这样做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以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使教师都能够面向全体少年儿童,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二是使广大教师在工作中自觉地去发现学生身上“可爱的缺点”,找到良好的教育方法;三是使教师能够正确地、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的缺点.解放一批被冤枉的孩子,使他们能抬起头来充满信心地生活。究竟什么是“可爱的缺点”呢?简单地说,就是动机是好的,效果却是不怎么好。对于孩子身上“可爱的缺点”.要以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