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传播问题在整个道德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息的传播和利用获得了最为广泛的大众参与。社会道德也在有效的传播中不断丰富与完善。为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又要准确把握道德传播的特殊机制,在大众传播中渗透和充实道德的价值导向功能。本文着重从以下方面对道德传播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对道德传播作一概要的把握。第一,道德传播的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互动作用关系。第二,道德传播中的大众心理特征。第三,现代大众传播的价值导向功能。第四,道德信息传载媒体的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2.
所谓广告传播是广告职业传播者使用大众传播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思想,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一个过程。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广告传播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双向交流过程。传播学称信息发出者为传播者,信息的接受者为受众(单个的接受者为“受传者”)。从传播者到受众之间需要一定的媒介,其中报纸、书籍、电视、电影等现代化传播媒介为大众媒介。传播组织通过大众媒介对广泛的受众进行的信息传播过程,叫大众传播。人与人直接交往传递信息称为人际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同属传播学研究范畴。人际传播仍要有一定的通道和人体自身的感觉器官(如眼、耳,口等)作媒介。但从参与程度、时效、反馈的多少和难易等方面来看,两者均有许多不同之处。笔者为电大面授辅导教师,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体会看,借助传播学理论方法中的某些成分来看我们电大辅导教师在广播电视教育中的位置,会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大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责任论”的兴起,使大从传播的社会责任日趋重要。由于媒体完全履行自己在大众传播中的责任存在许多困难,大众应最大可能地分担大众传播的责任,大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责任主要包括:对媒体投以若干注意力,使自己成为有鉴别能力的受众,把意见告知媒体,对媒体展开睿智的批评等。  相似文献   

5.
实践总是推动着理论的发展。播客、博客等媒体已经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传统大众媒介的传播特征,其媒介形式也得到全新的改变,诞生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可界定为“个人媒体”。从传播主体角度看,个人媒体的传播者是个人;从传播类型看,个人媒体以小众传播为主;在传播内容方面,个人媒体以“微内容”为主;个人媒体的传播模式为P2P模式。  相似文献   

6.
论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媒是传播者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迅速和连续地传播信息,以期在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传播对象中唤起传播者预期的意念,并试图在各方面影响传播对象的一个过程。在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加快了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正象太阳既有阳光,又有阴影一样,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消极问题,通过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一些不良信息,如色情、暴力及对社会阴暗面的过分渲露等等,正日益吞噬着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的灵魂,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使得一部分青少年走上了违…  相似文献   

7.
普法只有遵循一定的法律传播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普法效果。普法活动的实质是促进法律信息在社会上的流通。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法律信息从传播者流向受众者。受众者在法律传播活动中有重要的参与作用,但以往的普法活动忽视受众者在法律传播中的地位与功能。推进法律信息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同时重视对传播者和受众者的研究,注意发挥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科学测评法律传播效果,推动普法活动的常态化开展。  相似文献   

8.
由精英阶层向大众传播其社会信息与价值的过程称“等级传播”,是古今传播机制的主要模式;大众阶层接受、消化、散播、反馈、修正精英阶层对社会信息的意义解释过程,称“平级传播”,是传播机制的辅助模式。当代社会大众传播空前膨胀,但其实质仍然是精英阶层以大众利益的名义,利用大众的认知误区,用“等级传播”来为特殊政治或商业集团利益服务的“权力代言”活动。要实现精英传播与大众传播之间的良性互动,使大众传播由“权利代言”变为“道德代言”,建构和谐社会公平合理的传播秩序,就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在教育和学术机制上确保大众传播对本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二、建立国家对媒介产业的评价监测系统,发挥其引导、调节、制衡的作用;三、政府和企业赋予媒介一定程度的监督批评空间,以推行社会规范;四、形成全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9.
“二级传播”在大众传播媒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新的传播条件下,尤其是网络传播迅速发展之后,传统的“二级传播”的作用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由于网络媒介的特性,网络传播模糊了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界限,传播的主权不再被大众传播媒体垄断,网络传播的主体呈现出个人化、多元化的特征。因此,“二级传播”中的意见领袖的角色及其在营造公众舆论中所发挥的影响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0.
媒体这个名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两者之间”,其含义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信息者之间携带、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当媒体用于传递教育信息时,称为教育媒体。它包括各种印刷出版资料、教科书、辞典、书刊、杂志等,这些称为印刷媒体。用于教育的还有多种非印刷媒体,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片及计算机软件等。一、现代教育媒体的特点现代教育媒体是以电子技术为基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广播、电视等教育媒体能使教育信息即时进行大范围的传播,可以扩大规模和学习资源,为扩大…  相似文献   

11.
校园大众传播是指在学校范围内由专门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介(主要是广播、报刊、橱窗、电视等)广泛、迅速和连续地向广大受众(主要为学生)传递信息的过程。它与通常所指的大众传播有所区别,它的传方可以在一完范围内选择受方,并能通过各种渠道,较为便捷地取得受方的反馈信息。所以校园大众传播是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大众传媒的“窄播”服务功能龚炜“窄播”是大众传媒根据某些特别的受传者的需要,进行的有特别内容的传播。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播──面向广大未知的、不确定的受众进行大量的信息复制性传播(即广播)──相对应,一起构成了信息时代的传播系统,完善了大众传播的功...  相似文献   

13.
大众媒介或者换言之大众传播媒介(mass media of communication)是指在信息传播的途径上专业从事信息收集、信息复制以及传播信息的机构,通常情况下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有近几年兴起的网络社交媒体。大众传媒可以说是人们获得新闻消息的工具,同时也可以理解成为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场所。对于大众传媒通常会有一种先天的印象,就是把它理解成为公共领域的代表,根据哈贝马斯对公共领域的定义——市民可以自由的表达意见,以形成民意和共识的社会生活领域。从大众媒介的特征来看,确实具有公共领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过程中的媒体   媒体是英文 Media的译名,也称媒介,是载有信息的物体,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教育媒体是储存和传递教育信息的媒体,它包括人体器官以及由人体器官延伸而来的各种教育传播工具。它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媒体,它具有以下功能:   1.传递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存储和承载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它可以把经验的或抽象的教学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或传递,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媒体…  相似文献   

15.
一、教育改革信息的传播功能教育期刊是传递教育改革信息的重要载体,其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宣传的媒介,它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者。它要反映教育科研的动态,传播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的新成果,向教育部门和社会输出教育发展的信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具有应用和参考价值的理论和经验。第二,教育期刊作为教育信息传播者的同时,也是教育信息传播的“把关人”。首先,在体现教育期刊的办刊宗旨的基础上,期刊按照既定的报道规划,要求作者按照选题撰写教育文稿,对教育信息的形成起着引导作用。其次,教育期刊在满足读者那些符合办刊宗…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偏离行业企业教育需求的诱因之一是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缺失。行业企业高职教育需求的传播渠道有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其传播缺失主要表现在传播者自觉与主体意识迷失,社会建制缺位;信息整合度低,教育决策支持乏力;传播类型选择失当。提高行业企业教育需求传播质效的策略包括:做好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以专业网站为中心的媒介体系,强化传播主体信息素养与信息的"深加工",发挥自媒体的优势,加强行业企业与高职教育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精神传播不等于大众传播或社会传播。大众传播是全方位的,包罗万象,其中也包涵精神传播;精神传播则是指囿于社会精神文明方面信息的传播。从社会意识的角度进行归纳,精神传播主要包括哲学、科学、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等基本的传播类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手机媒体中的应用和发展,手机从人际传播工具逐渐成长为影响广泛的大众传播工具,同时也对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路径和特质进行着变革,创造出的双向传播范式扩大了大众传播的维度和深度。本文从手机短信传播、手机与传统媒体融合传播以及手机微博传播这三个方面入手,力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手机媒体大众传播功能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刘红春 《文教资料》2006,(16):182-183
国家广电总局日前强调,要着力提高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的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要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泛娱乐化倾向问题。电视节目中娱乐元素的适度渗透能丰富、增强各类节目形态的表现力和贴近性,使其获得观众最大的情感认同。新闻除了具有信息的功能、协调和管理的功能、教育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娱乐的功能。我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不应忽视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当今的娱乐化现象反映了新闻传播的娱乐功能的加强。但随着娱乐化的过度扩张,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正逐步走向“泛娱乐化”的误区,它将损害媒…  相似文献   

20.
一、网络传播出现前的宣传工作环境──可控性环境在传播理论中,无论是拉斯韦尔的“五W线性模式”还是后人不断补充、发展而出现的理论,都离不开对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五方面的研究,他们都涉及到“把关人”的问题。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任何传播者,在他传播信息之前,都要作出传递什么的决策,都要从他所获得的信息中,选择他所希望传播的内容。也就是说,传播者选择什么信息都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传播者是信息通道的“把关人”,传播者控制着信息的传播。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