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魏书生作文教学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通过对魏书生作教改实践的分析,指出魏书生作教学观的主要内容是:化难为易,使学生敢于写;创设情境,使学生有话说;坚持多练,以量变促质变;实行互批,变客体为主体;注重育人,力求形神兼备。并进一步指出,魏书生的作教学观深刻地揭示了作教学的规律,对于改进当前作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凤雏 《文教资料》2010,(35):82-83
钱梦龙和魏书生在作文教学方面都重视学生作文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指导上,钱梦龙强调以课文为范本的模仿,魏书生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写;在作文批改上,钱梦龙认为要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魏书生直接教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书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改革家,在魏书生的教学生涯中,语文教学尤为成功,而在他的语文教学中,"不改作文"尤为成功。通过介绍魏书生的作文评改教学系统,对他的作文评改艺术进行分析,指出魏书生的作文评改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林运法 《文教资料》2011,(30):95-96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是魏书生作文教学艺术的核心。在作文教学中,魏书生让学生逐步地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激励自我和展望自我.进而达到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韩向东 《辽宁教育》2000,(11):26-27
根据作文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是魏书生作文教改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如前文所述,作文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心智效应,魏书生立足素质教育,为学生作文奠基治本,才使学生作文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同样,魏书生认为提高作文能力,课堂专门性作文训练不是唯一的途径,“当代学生广阔的生活时空,21世纪人才显露才华的广阔天地,打开了魏书生作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他开始探索如何使作文与学生生活接壤,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超语文化现象”的理解是关涉到如何评价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成就的关键问题,也是牵涉到语文教育许多根本性问题。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魏书生的教学改革突破了语文教学即语文教材教学的本体内容观,实现了语文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的转向;革新了分析、训练的语文教学方法观,实现了向言语实践教学方法观的转变。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暗合了当代哲学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转向的大势,也符合当代课程改革的大势。  相似文献   

7.
1983年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涌向魏书生所在的学校,魏书生的足迹也遍布大江南北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七年来,根据魏书生的教改经验,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从阅读教学入手,有的从作文教学改起,有的实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的实验后进生的提高……。在学习魏书生活动中,大家都感到很有收获,但又感到改革的效果不如魏书生那样尽如人意:自己的学生不如魏书生的学生那样活跃,自己的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就是赶不上魏书生的学生。问题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8.
试谈魏书生的作文教学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谈魏书生的作文教学艺术□江苏教育学院王维兵特级教师魏书生的作文教学艺术质朴无华,注重实效。虽不高深玄远,却精妙独到,令人叹服,对中小学作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并以此求教于方家及魏老师。一、雕塑学生心灵——作...  相似文献   

9.
魏书生,一个当代了不起的教育改革家。 1978年,吕叔湘先生指出了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问题,他呼吁要认真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问题。 魏书生,就是在这一年当上了中学语文教师,第二年便开始了他的语文教改实验。 17年过去了,魏书生的教改实验获得了成功,他所创造的经验令人惊叹: 魏书生教一本教材顶多只用30个课时。 魏书生从来不改一本作文。 魏书生从来不搞什么平时测验和考试。 魏书生每年外出开会四个月以上,课程全靠学生自学。 然而,魏书生学生的升学考试成绩却一直在该市遥遥领先。他的第一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这是大势所趋。听过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报告的人以及看过他专著的老师都知道,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早就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成功。随着教材的更新、教学理念的变换,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有所改变,特别是作文教学改变较大。下面就谈谈我们七年级老师在作文教改中的一些做法:一、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在旧的传统模式的作文教学中,作文一贯是学生写,老师改,至于老师精心改过的作文,学生是否用心去揣摩,实在是不得而知。总体来说,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缓慢,而且大部分学生厌于作文。我们学校的老师在新教材,新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论魏书生语文课程观对新课改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书生语文教学改革对新时期语文教学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有两个问题一直困挠着魏书生的解读者们。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改经验推广的艰难性问题;另一个是魏书生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倾向问题。我们认为正确理解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钥匙”。魏书生语文课程观是他的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对科学理解语文课程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本文深入研究了魏书生语文课程思想,以期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一、魏书生语文课程观的价值取向1.重视学生主体性开发取向魏书生在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2.
有专家认为:"作文是学生生活经历、情感心迹的真实流露,是怀疑、思考和探索的真实记录。"[1]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一次一次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作文教学和塑造学生心灵结合起来,就能收到一篇篇情真词切、充满新意的文章。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雕塑学生心灵。"[2]笔者认为,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应该始终贯穿着教书育人的思想,结合新课程的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恰当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中来,体现平等、民主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呢?我看到一本<特级教师魏书生和欧阳代娜的教书育人之道>(漓江出版社),其中魏书生老师在"作文教学篇"中谈到了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具体做法,对我很有启发.魏老师要求学生从十个方面给文章(主要是记叙文)写出具体的评语.每个方面给5分,满分为50分.  相似文献   

14.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5.
<正> 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笔者在拙文《人生光辉的楷模,教坛璀璨的明星》中对其目的观、学生观、教学观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再对魏书生的教师观作以粗浅探析,这对广大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上利用电教这一直观教学手段,对每个作文题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向性地诱导点拨,调动学生作文情趣,使学生多角度地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一个令教师头痛、学生生厌的话题。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已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正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并不令人满意。这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作文教学的新策略可从作文教学的价值观、本源观、主体观、序列观、思维观、评价观这六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有专家指出,作文教学要从教学目的上划清提高素质同应付考试、追求高分的界限,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改进作文教学。这正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益的根本出路。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肤浅看法。一、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作文教学观传统作文教学把学生作文看作是应试工具,专注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八股文,得高分数。大量的机械训练和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的作文教学,已经成了小学语文教师青睐的对象。其不仅使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教学观的束缚,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个性化作文教学给学生和课堂所带来的影响,进而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道路上的顺畅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弊端就是脱离学生实际,单纯进行应试作文技能训练,忽视了作文是学生自我表达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作文教学的基点是让学生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作文教学要确立大作文观,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表达的主动性,使学生喜爱作文并从中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