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桂贤  李卓 《教书育人》2001,(10):29-30
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1982年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课的通知》下发后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全国高等学校相继开设这门课,它对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浓厚兴趣,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教学效果,切实贴近生活,使这门课受学生的欢迎,是实现“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目的的关键。实践表明,当代大学生个性较…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时代变革的产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新的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其系列课程建设本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和特点,改变德育课程固定单一的现状,重组整合型课程结构,构建以必修课为核心、多门选修课和专题讲座为辅的新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系列课程群,旨在强化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并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秋季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都将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新方案中首先开设的课程。笔者就该门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性质、地位和特征,新课程对高校法制教育提出的挑战,以及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法律基础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一、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是体现主渠道作用的前提1987年国家教委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曾要求各高等学校设置《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大学生思想修养》、《人生哲理》、《职业道德》等五门德育课程。经过几年的实践,五门德育课全部开设,所收到的教育效果是应当肯定的。但与此同时产生的困难、矛盾与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学制内教学学时增加幅度过大,学生负担重;二是课程相互间教学内容有相当部分交叉重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三是由于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反而降低德育课的信誉。本着实…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关键,教学方法是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新学科,由教育部于2006年秋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中全面开设。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课程建设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笔者认为,正确认识课程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出发点;教育理念转变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前提,而具体则要从把握基点,选择教学内容;结合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考试、测评办法等方面着手,努力搞好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高校法制教育是一门独立课程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根据社会和形势发展。特别是2005年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文件,将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对高等学校法制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为此。各高等学校法制教学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加强高校法制教学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提及哲学社会科学对于高等教育,不少人认为就是高等学校要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对学生开设相关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其实这只是一种狭义上的理解。从广义上来讲,作为高等教育载体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绝非专属于本学科的教师和研究者,也绝非局限于向学生开设几门相关课程,而是所有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需有足够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与修养,并将这种修养融会贯通于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各类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渗透、借助、辅之以哲学社会科学的  相似文献   

9.
嘉兴市作为浙江省整体参加新课程实验的地级市之一,已从2003年9月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历史与社会学科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学科评价上可以借鉴的经验非常有限;同时,它又是将历史、人地理和其他人社会学科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的一门课程。  相似文献   

10.
李保中 《教书育人》2012,(18):134-13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所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础核心课程之一。这是一门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相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是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相关的一门课程。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培养高素质人才和促进学科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网络课程建设必须尽快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尽力从课程特色、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时效性、项目支持等多方面入手实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简介设计与技术是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门新学科。在英国,它开设已有8年。为了建设这门学科并将它与其他课程进行对照,一份介绍这门新学科并关系到这门学科实施成功的策略以法定文件的形式被制定出来。过去对所有的5~11岁儿童开设一门外语,例如开设法语,就没有制定什么法定的文件。而在实施设计与技术课程的前几个星期,这份有关它的法定文件已下发到学校。那时候,这门课程还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2011,(7):87-92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其实验与推广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焦点。称之为亮点,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综合课程首次被纳入国家课程,它集中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主旨;谓之为焦点,因为它作为“取代”了历史、地理分科的综合课程,开设难度大,  相似文献   

14.
道德修养课问题式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本质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本质和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模式的讨论 ,实际上源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的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新建学科 ,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搞清我们所从事的教学课程的属性 ,只有这样才能把它建设好 ;二是现实中的问题 ,这门课的讲授严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 ,尽讲一些抽象空洞枯燥的大道理 ,效果不好。我们认为 ,思想道德修养课所以效果不好 ,所以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 ,是因为我们对这门课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我们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式的课程 ,认为它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系统学科理论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追…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校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深入挖掘校史的教育功能,开设以高等学校的历史为课程内容的校史课程,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阐述了开设校史课程的意义,并对校史课程的教学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国家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是对原有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机融合,很好体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有机统一。新形势下,如何增强这门课程的教学实效性,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沈冰 《现代教学》2003,(4):34-36
《信息技术课程》从去年秋季起已经在上海全面开设,成为中小学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该课程的综合性、操作性、随机性都很强。它不仅仅是一门工具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多元智力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基本是学科课程一统天下,在学习方式上几乎是以接受教师讲授为主。小学开设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10个科目。初中、高中分别开设了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劳动技术和体育;初中开设这11门学科外,还开设了生理卫生、音乐、美术3个学科。从初中到高中,均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的其他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教师教育必修课程,深入开展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对教师思想道德修养的客观要求、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效应。公共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科学设计课程思政目标,深入开发课程思政内容,优化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延伸课程思政育人渠道,建立科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是我国近现代以来高等学校各专业进行教学的传统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课却被忽视,乃至停开。八十年代以来,许多高校重新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目前已成为各高校面向文、法、经、贸、理、工、农、医、外语、艺术、教育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素质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