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浅谈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适时性吕文凤,王祥所谓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适时性,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制订爱国主义教育长期计划,按部就班照计划进行的同时,要把握好适当时间和场合来组织适当材料对具体对象进行教育,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每年的三月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2.
善解人意是处世哲学中的重要内涵,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善于理解他人的意愿,使人在为人处世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教育中,教师的善解人意是促成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能解开学生的心结。具体来说,教师在运用它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因人而宜,即教师要根据学生性别、年龄、接受能力的差异,采用不同的解结方法。一般来说,女生气量小,男生胸襟宽。据此,在教育中,教师慎重把握语气分量的尺寸,使学生听得顺耳,受之自然;根据年龄智商差异,教师十分注重教育深度的尺寸,使学生一听就明,受之畅然;根据接受能…  相似文献   

3.
黎燕 《中学教学参考》2010,(27):116-116
所谓心理交流,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沟通.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品德心理结构理论,运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探讨德育实效性与德育知识理解、情感内化的关系,以及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对德育实效性的影响,并对知识理解、情感内化和行为外化间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德育实效性受个体对知识理解和情感内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且情感内化在知识理解和行为外化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对德育实效性都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在教育实践中要提高德育实效性,深化德育知识的情感内化,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情感建构;加强德育供给侧改革,教育内容由宏观抽象说教拓展到微观生活实践;建立良性的家校联动机制,保证德育在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评估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德育教育制度。为保证教育的正确方向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德育评估中要把握四个原则:科学性原则,即德育评估要具有科学合理性,客观反映被评估对象的实际水平;导向性原则,即评估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方向指导作用;实效性原则,即通过评估使学校德育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前瞻性原则,即评估者通过把握德育教育最新动态提出有预见性的工作方向,被评估者据此开展创新研究,实施德育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7.
班级管理应抓好"五个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忠祥 《文教资料》2009,(35):130-131
班主任面对自主性很强的学生应注意“五个度”的把握,即在班级管理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主体教育.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基本观念。把握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度:对学生的关爱与理解是做好班级工作的首要条件,要把握对学生理解的关爱度:把握师生角色间的互动度,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管理的效果,但要把握在交际中的沟通度;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学生做心理疏导、疑虑解困时要把握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深刻度,用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部忘光后仍能留下来的部分东西。”根据我的理解,这“忘光后留下来的东西”就是素质。素质形成后是忘不掉的,它会伴随你一生,它会为你今后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想办法把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成他们个体稳定的素质。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教育。英语,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同样肩负着提高学生素质的重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其英…  相似文献   

9.
任何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而课程实施实际上就是教师对课程理解结果的具体展开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决定着教师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即对实施方法的选择,对接受对象的认识、态度以及课程实施的效果等。因此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以及怎样理解就成了学校教育成败、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
所谓实效性包括实施的可行性和实施效果两个方面,实施的可行性是方案的创意、设计、理念、以及使其操作的的可行性,而实施效果则是目的的到达程度或结果。初中历史教学实效性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准确把握和落实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下基础;克服"三维目标"割裂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效率低下化、教学方式程式化、教学主体边缘化和教学本质淡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在《劳动法学》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劳动法学理论和劳动法律规范。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中讨论案例,课后运用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劳动法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还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政治课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好概念是学习基本理论的前提。而概念又都是用科学、严密、准确、精练的词语表达的。所以,讲解政治概念要“咬文嚼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注意讲清关键字词。所谓关键字词,就是指去掉或换上另一个字词就会91起歧义的字词。其次,要注意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准确掌握概会。再次,要注意指出学生易写错理解错的字、易忽略的词句。总之,在讲解政治概念时,只要我们注意“咬文嚼字”,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讲解政治概念要“咬文嚼字”@杨守林$讷河…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要结合实际,体现实践性、启发性、典型性和实效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即课前指导学生分析案例,课中讨论案例,课后思考案例.  相似文献   

14.
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可以产生“教师期待效应”。反过来,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爱戴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在教育…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文学作品的教学最宜借鉴接受关学原理,实施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在应用接受理论时,要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法指导。在实施审美教育时,可以通过吟诵带动审美感知,想象带入审美情境,理解深化感情,创造升华思想,去完成文学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所谓“以人为本”即“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的总和。我们倡导用“人文精神”来做德育工作.就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尊重、理解、宽容、相侪、欣赏学生。这是创新教育中教育者应提倡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17.
所谓心理沟通, 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真诚帮助学生;学生能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导,形成一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心理沟通是教师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是教育成功的秘诀之一。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心理沟通,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教育名言     
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李岚清教育名言@李岚清  相似文献   

19.
“历史”讲述大量的历史现象,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概括,形成历史观念,即由史实形成史论。中学历史教学通过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使学生接受正确的历史观念,以此实现历史教育目标,建树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观察到,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历史假性理解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要实现教育目标,就必须认真对待“假性理解”现象,彻底排除理解障碍。本文的主旨就在于此。一所谓历史学习中的假性理解问题,也即未能真正准确、正确了解和理解历史问题。学生对一些历史问题似懂非懂模糊不清,表…  相似文献   

20.
李波 《科学教育》2007,13(6):89-90
凡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知道师生之间心理沟通的重要,可以说,它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心理沟通,即指师生之间在心理上互相容纳,即理解对方,接受对方,能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具体讲,就是学生能理解教师对他教育要求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和帮助,并且化为行动;教师能理解学生言行产生的背景,透析学生言行的真正动机,体谅其具体情境,知其所想,在情感上,师生之间相互接受,将心比心,不曲解对方。一个十分有趣的教育现象是:有的教师温文尔雅,却能叫那些顽皮不驯的学生听话;有的老师批评学生,能叫他心服口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