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书生老师应邀来我县讲学时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位语文老师因故未给学生上课,每逢上语文课,他的两个班就由另一位教师在课前交代一个学习任务,然后再回自己的班上课,学生于是就自己学习。一学期下来,考试成绩一比较,这两个班的语文学习成绩却远远超过了有老师上课的班级。当时我们听了只觉得好笑,没怎么当回事。  无独有偶,去年冬,我县的一所初中又传来一件与魏老师讲的相似的事,一位老师因病不能上课,学校实在找不到代课的老师,只好也由平行班的教师课前交代几句,一学期后,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也超过了平行班。我还听…  相似文献   

2.
我的小学时代,是在家乡一所普通学校度过的。那还是70年代,课堂上学的都是政治说教非常浓的东西。老师的讲课也没有什么吸引力。我的座位是在教室的第一排。即使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上课时也常常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直到老师走过来将我的耳朵拧得贼痛,我才大梦方醒。  相似文献   

3.
地球一方面按固定的速率自转,一方面又按固定的轨道和固定的速率绕着太阳运行,因而我们可以精确地预言一年四季的变化,以及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建造一个长方体的水池,如果池壁每平方米的造价是池底每平方米造价的3/4,则由造价与长方体长、宽、高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4.
请看历史上这样几件“偶然事件”——事件一:1780年的一天,意大利的伽伐尼在做对青蛙的解削实验时,他用铜钩钩住刚刚解剖的青蛙的腰部神经,将青蛙挂在了铁架上,由于操作中无意使  相似文献   

5.
以小见大,从小事中发掘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这是莫泊桑小说的特点.<项链>通过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的现状,从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们的不同生活的对比,从对上层人士的浮华生活的虚伪和毫无价值的批判的高度,鞭挞了社会的不公,描写和讽刺了在社会的不公及其之下路瓦栽夫人的虚伪心,显示了作品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自然就是顺序,偶然就是机遇,必然就是规律.历史就是按照自然的顺序,在机遇与规律的作用下不断前行.人组成了社会,社会的历史必然由人的历史组成,而人必然决定了历史的发展方向,但这不同于现在史学界所说的个人决定社会历史的观点.人是一个概念,也是一个群体,一个地域的人自然有一定的特点,世代繁衍也不会脱离本性.各个地域的人组成了世界.他们之间的联系是以社会的物质利益和人性为纽带的,他们之间的和与战也取决于物质利益与人性,因此他们的历史注定了.微妙的或是明显的,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都是按照最初的因素层层演变,不断向广、深发展,进化几千年,最后形成博大精深的历史海洋.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一篇令我深受启发的作文,这就是《雨中的妈妈》。这篇作文把人物的行为、动作以及神态,都描写得生动形象,让人感动不已。作者的妈妈是一个生活非常俭朴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很受感动。1994年的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30万人受伤。其中有一所学校已变成了废墟,许多孩子在这次地震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有许多父母跑到学校,看到学校的一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读了《大雨中的笑声》这篇文章,心中异常激动。文章的内容宛如一块千斤巨石,在我的心海中掀起了层层汹涌澎湃的浪涛,使人振奋,给人予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对盲人夫妇,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歌颂伟大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令我非常感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跑到儿子的学校,那间学校已成了废墟,他走向儿子的教室的位置,他挖呀挖,从8小时挖到36小时,没有停止过,没有气馁过,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听到儿子的声音,有14个孩子和儿子在瓦砾下面,父亲叫人们来帮忙,终于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儿子和父亲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那么无私,那么伟大,他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奋力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一书中的《病中的先生》,作者从老师谈话中体会到老师即使在病中也为学生担忧,怕他们学不好。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也使我知道了老师的工作是多么的辛苦。当我读到“先生每日教五小时的课,运动一小时,再去夜校担任功课两小时”时,心里不由得吃了一惊——上七小时的课啊!七小时是多么长啊,七小时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写两篇日记,读一本书……上七小时的课,听已经很累了,更何况讲课呢。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可当我读到“先生吃饭草草地吞咽,从早到晚一直没有休息”时,不由得深思起来:饭都吃不好,还要劳累一整天,中间连休息…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里,我体会出父爱与母爱的伟大,并油然而生一种敬佩的感情。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全市一百多万人里死伤近三十五万人。有一个年轻的父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连续三十八个小时,空手挖掘砖砾。有许多来营救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了,但这位父亲却把儿子连同其他十四个人一块儿救了出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高于一切,从这篇课文里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是啊!一个普通人很难在三十八个小时里连续挖掘,而这位父亲却因为爱的力量,完成了历时三十八个小时的营救工作。我被父爱的伟大力量所折服。其…  相似文献   

13.
因为兴趣而接触,因为接触而付出,因为付出了很多而喜欢,也因为喜欢而倾注了更多,正是这样的良性循环,让我寻找到了"偶然"中的必然。就业还是创业,我想这是摆在很多在校大学生面前的问题,随着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攀升,以及迟迟不见增长甚至下降的起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选择或被迫走向自主创业的道路。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跟随着这种潮流打算将来自己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4.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哲理性小诗,从整首诗的内容看,它写的是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但我们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其内涵很是深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让人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相似文献   

15.
16.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震撼人们灵魂的却屈指可数,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阐述的主题是:人的价值加尊严等于爱。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就是这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2011,(7):60-61
已是深夜,我坐在书桌前,拿起一本《初中生》,翻到“心灵趣绘”栏目,几行清晰的字迹映入眼帘:  相似文献   

18.
"春情只道梨花薄,片片催零落,斜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相似文献   

19.
《繁星·春水》给了我爱的享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震撼了人心;《伊索寓言》打开了道理的大门;而《名人传》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坚强。  相似文献   

20.
初读《草房子》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无趣,一点也不好看,可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地发觉,我的想法是错的。其实,曹文轩笔下的《草房子》是那么生动,那么精彩,他写得那么淋漓尽致,把乡下孩子的坚强、活泼、可爱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