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教版现行初中语文第五册选收了元朝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对小令中的标题“秋思”之“思”,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以及众多古诗文选本都没有注释。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把“秋思”的“思”或解为“思念”,或解为“思绪”,或解为“思乡”,有的甚至不做解释。笔者认为,教材、教参和有的教师没做注释或解释,有当注未注之嫌;而有的教师把“秋思”之“思”解为“思念”、“思绪”、“思乡”之“思”又皆非“思”的确诂。笔者据古训,揆文情,认为“秋思”的“思”字是“忧伤、哀愁”之义,“秋思”是说“秋天的忧伤、哀愁”。现把拙见胪陈于下,就正于方家达士。  相似文献   

2.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3.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步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短短二十八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也展示了一幅绝妙的秋恩图,被周德清在其《中原音韵》中誉为秋思之祖。这首曲子虽然短小,但作者以“秋思”为题,使之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相当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幼年期的曲坛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不甚美丽的外形,缘合流动的情思,为美打开了一扇模糊的窗口,引领人们去寻求作家艺术世界里的独特光彩,去发现作家意象森林里每片树叶的朝向,去咀嚼意象与意象之间不可触摸的疼痛。王国维赞誉其“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之妙境”。周德清称其为“秋思之祖”。这首《天净沙·秋思》被收人人教版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6.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作品,收录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这首小令含蓄蕴藉、意境深远,有着奇特的“并列式意象组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堪称元人散曲的绝唱.周德清《中原音韵》誉其为“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赞其为“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又在《人间词话》中称“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及此也”.周、王二人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小令,曲名《秋思》,被公认为中国散曲最出色的小令之一。它通过描写旅途中傍晚的秋景,抒发了游子深切的悲秋之情,给人一种难以排遣的苍凉。其风格婉约清远,意境深邃苍凉,悲而不壮,清而不淡,有“秋思之祖”之誉。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与马致远同时代的白朴,则写了一首跟马曲风格迥异的《秋思》:  相似文献   

8.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入选篇目。它们作为写景抒情的古典名篇,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千百年来为后世喜爱和传诵。《君子于役》抒发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怀,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1.寓情于景。这两篇作品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都将思想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怀。《君子于役》描写了夕阳西下,暮霭沉沉,牛羊归圈的黄昏景象;…  相似文献   

9.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散曲作家,早年热衷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年。后曾作过江浙行省务官。因厌倦官场,晚年隐居。他的杂剧代表作是《汉宫秋》。他的散曲被推崇为元代第一大家,有“曲状元”之称。其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其曲曰:  相似文献   

10.
申丽 《师道》2003,(8):30-30
吟诗、作画、写文章,是我教《天净沙·秋思》一文的三部曲。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虽短短二十八个字,但脍炙人口,被称为“秋思之祖”。这首诗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是情景妙合的杰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评价这首小令是极为精确的。我安排两节课来学习这首诗。第一节课是训练学生朗读、背诵,并指导学生作画,让学生绘出诗中之画。第二节课是赏画、写文章,让学生写出画里画外之意。《天净沙·秋思》由于诗句短,易理解,简单点拨之后,教学生朗读背诵并不难,所以教学的第一步自然便是吟诗。  相似文献   

11.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名篇,历来评价甚高。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里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豪,皆不能为此”。然而,对于其中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的语法结构,历来存在着一种传播甚广的解析,就是把它分析为“断肠人——在天涯”。很多  相似文献   

12.
对《天净沙·秋思》中意象的结构主义分析盛兴军处于元代杂剧散曲创作最为兴盛时期的马致远,仅用28个字就写出了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作者采用意象并置的手法,把一些独特的富有人文内涵的自然意象并置组合,构成一幅意蕴含蓄情思幽缈的秋日黄昏...  相似文献   

13.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时称“曲状元”后列入“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所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它是作者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愁思,在艺术上具有诸多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14.
秋思,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主题之一。自屈原在《离骚》中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嗟叹起,秋思情绪便在诗人的作品中萦绕不去。几千年来。诗人对这一主题滋生出的无数感慨。使秋恩这一主题凝聚着思索自然之秋和人生之秋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邓书宇 《学语文》2009,(1):55-55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名篇。曾被誉为“秋思之祖”。这是一篇向学生介绍元曲知识和指导学习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生动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侧重从后者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6.
张朝辉 《甘肃教育》2008,(15):33-33
在我国古代描写秋景的诗词中,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尤为著名,诗人通过寻常典型的景物、朴实凝炼的语言、萧索鲜明的画面,泻染出一派凄清幽静的晚秋气氛,含蓄地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彷徨和愁思,不愧为“秋思之祖”。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在他的《宋元戏曲史》中,把马致远的〔天净沙〕视为元人小令之最佳者,评语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就情趣流畅,浑若天成的意义说来,确是公允之论。小令只有短短5句,28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名《秋思》,但全篇却无一语道及其所“思”的内容。它只是排列一些孤零零的景物,并点明这些景物正是小令主人公“思”之寄寓所在。需要的是借助于读者的理解和想象,把景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一挖掘出来,然后才能最终达到对作者“秋思”内容的认识。在作者铺染的一系列景物中,首…  相似文献   

18.
对马致远词《天净沙·秋思》中情与景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证 ,认为这首词之所以充满艺术魅力 ,在于它将深秋的迟暮苍凉之景与游子的“秋思”情怀完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自来评价甚高,被奉为“秋思之祖”,其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曲律、曲辞文彩、用辞有序自然、与唐人绝句比较诸方面,探讨《秋思》的自然天成.并通过马致远与白朴的时代、生活遭遇、作品情调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论证马致远有因袭借鉴白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紧紧围绕“秋思”描绘晚秋物象,状写秋光秋色,抒写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和“断肠”之情,于生动形象精致深微的写景状物之中,写出了最难深着笔墨的微妙而又令人怦然心动的思情;于精巧奇妙的艺术结构中,创造了有意味的极具审美感知的语言形式,读之只觉一股清新之气拂拂而来,一种绵邈曲致之美款款而至,一种撼人心魄、动人情肠的情感力量使人久久不能释怀。读《天净沙·秋思》令人心旌摇荡,情肠悸动,那么,这支小令的情感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是思情的密度和张力。诗人精心选取晚秋时节夕阳西下时的九种物象,示现出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