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科学需要体验 ,甚至也需要审美体验。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审美体验与科学体验可以相互渗透。当代社会 ,由于科学的负面效应对大自然和人类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阐述并提倡科学与审美的统一、科学体验与审美体验相互渗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传统美学把美感体验中的人类正常需求和欲望排除在审美活动之外,从而忽略了美感体验中的生命内涵,使其难免蕴含了非人性的因素。但强调审美中的生活活动的同时,也不能以人的自然属性代替人的内在本质特征,否则必然把人还原为动物。  相似文献   

4.
审美体验具有个体性,具体表现在审美体验具有个体差异性。审美体验也具有超个体性的一面:首先表现在审美体验要求别人分享;其次表现在审美体验具有交流功能。审美体验是个体体验与群体体验的综合体。审美体验不是单纯的个人好恶,它接近普遍的价值领域。正因为审美体验具有超个体性,因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超越自身之外。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宗教是人类基本的两种文化形态,两者之间总是互相渗透.从审美体验心理学和宗教心理学角度,可以通过研究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二者相通、相同之处,以及二者的差别,进而深入研讨艺术与宗教相互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6.
蔡小玉 《教书育人》2011,(19):45-46
叶圣陶先生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立着作者,通过了这道桥梁,读者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缘语悟意,越过教材文字这道桥梁走进美的世界呢?体验与美感的生成美学研究告诉我们,审美离不开体验,尤其是美感离不开体验,审美中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何谓体验、体验与认识、领会与直觉、符号与意义四个方面论述了艺术美感的发生;同时将艺术的美感体验发生的问题始终放在“艺术活动”这一动态的过程之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阐述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弊端,提出音乐欣赏应注意学生的美感体验,强调在教学中做到以情为本,发挥情感体验的作用;探讨了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美感体验的问题;并指出美感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非理性美学是理性美学的反动。本文分析阐述了非理性美学的历史特征及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审美体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构建过程。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多重优化处理,让学生的审美体验顺利开展,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审美体验情境,促生学生审美体验的主观内驱力。  相似文献   

12.
罗马诗人贺拉斯说:"诗人的愿望应该给人以益处和乐趣,他写的东西应该给人以快感,同时对生活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羊君 《学苑教育》2019,(4):86-86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必须与丰富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突破课堂教学的狭隘,拓宽阅读教学空间,将学生的视野延伸到课外,扎根于生活。阅读教材作为教学的依托,给人以审美享受,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简单、机械地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忽略学生在阅读中的审美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古诗词鉴赏成为对小学生培养的重点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发挥学生领悟诗词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和动态之美的能力。为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本文提出了三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性。音乐欣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情感,以激活和唤醒学生的创造潜能,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性发展的环境,以自身丰富的情感,激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创造活动中,让他们更进一步抒发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在作品内容的拓展、延伸、重组、再创造的活动中,心灵得到陶冶,智慧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6.
李琳 《华章》2012,(13)
生活与艺术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关系.艺术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观察和审美体验的结果的表现性形式,也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和对生命特殊的体会感悟的物态化结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者要想创造出形神兼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境深意远的艺术作品,培养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丰富独特的审美体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饶碧寅 《考试周刊》2014,(91):184-185
本文从音乐音响基本要素的审美特征出发,结合课堂教学,分别从音高、速度、力度、音色这四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从而使其潜移默化地发现音乐的美妙。  相似文献   

18.
少林功夫禅修及其美感体验是各种关系错综而成的"因缘之网",在修禅时对时间的存在进行超越,是功夫禅修的美感经验的时间审美境域。"以武入禅"在禅者的"美感体验"中,不但标志着禅者的"觉醒",同时禅者也在"妙悟"的刹那与其生命体验融合为一。"以禅入武",就是要看"空"由"因缘"而成的"境",如此"出离万境"才得"自在"。对于修行者而言,禅武融合、体用一如,"空"在刹那间"到时","美"在刹那间"敞亮"。  相似文献   

19.
老庄思想是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的源头,老子提出的“味无味”、“以身观身”与庄子提出的“神遇”、“物化”等体道方法,都为后世理论家所吸收,并成为重要的审美体验方法。老庄的这些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审美体验论的理论框架,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美术鉴赏要以引发学生的审美体验生成为核心,深入解读作品的文化意蕴,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对“道”与“技”认识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