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湄洲妈祖祭典仪式是妈祖文化中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该仪式中的音乐是妈祖信仰体系中的重点部分,具有典型的传统文化特征和艺术魅力,对促进两岸音乐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目前湄洲妈祖祭典仪式音乐研究的现状,分析了该研究的意义和将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妈祖祭典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界向无专著予以研究;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兼学术部主任周金琰先生撰写的《妈祖祭典》,于2013年11月由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2014年7月再版),首次对妈祖祭典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填补了该项研究的学术空白。该书出版以后,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封片卡"的类别和特征。信封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信封、首日封、纪念封和签名封;明信片着重介绍妈祖信俗邮资明信片、极限明信片和邮制明信片;卡着重介绍妈祖贺年邮资信卡。通过对妈祖信俗"封片卡"3个特征的分析,揭示利用"封片卡"更好彰显妈祖的功德和大爱,更好地促进集邮文化和妈祖文化的良性结合。  相似文献   

4.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海洋贸易者、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信俗文化是我国先民在千余年开拓海洋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瑰宝。2009年9月,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我国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遗"项目的信俗类文化遗产。妈祖信仰从宋代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妈祖祭典习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湄洲妈祖祭典乐舞既融合了古代宫廷宗庙祭祀的艺术精髓,又自成一体,内容独特,散发浓烈的莆仙地域文化特色,具有研究和保护价值,尤其是在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交流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俗是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妈祖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口承语言民俗等,内容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妈祖信俗在旅游表述中出现了失真的现象,借助旅游真实性理论从搜集参照文本、维护妈祖信俗品牌、培养原味导游队伍三方面阐述妈祖信俗真实表述的利好作为,同时提出"二元"看待妈祖信俗真实以及"前——后台"开发妈祖民俗文化旅游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法,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祭祀中体育元素,结合妈祖体育元素来研究发展莆田休闲体育;并就妈祖体育元素资源在莆田休闲体育圈的开发提出若干建议。把妈祖信俗中的休闲体育文化传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8.
当前"妈祖热"已经成为不争事实,除了庙宇大规模的重建、扩建、新建外,妈祖信仰在整个民间信仰体系中一枝独秀,沉寂多年的民俗祭典、分灵进香、绕境巡安等重新在民间热烈展演,并出现了台湾民俗、信仰回传福建的新现象。2009年妈祖信俗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妈祖热"推向了另一个高峰。经济发展、政策宽松、传统驱使、政府支持和寻根谒祖热的刺激共同促成了当前了"妈祖热",政府、民众和庙堂也要"妈祖热"的现状中反思自身在构建和谐宗教、和谐社会中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乡土"作为地域特色和文化传承具有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在界定妈祖文化景观和乡土元素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选取妈祖宫庙建筑、妈祖祭典、妈祖服饰和饮食文化景观作为研究范点,对其所包含的乡土元素加以解读,并从文字、图像、音乐戏曲、民俗活动和现代信息媒体等五维形式探讨妈祖文化景观的表达,指出现代保护妈祖文化景观的乡土性是维护妈祖文化景观持续禀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多模态语篇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以湄洲妈祖祭典语篇为例,从言语、视觉、体态语言等符号系统分析各种符号资源对祭典内涵的作用。结果发现,整个祭典过程通过主题选择模态,以视觉模态为主,声觉模态、动作模态、言语模态等为辅,各种模态和符号系统相互作用,协调配合,以整合的整体共同创建意义,从而完成交际目的,即弘扬中华妈祖文化,展现出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祭祀仪式,达到了祭典所要传达的意境,又折射出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推崇以及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妈祖信俗文化的播迁与当地华人社群的发展密切相关。粤海清庙、天福宫、琼州会馆等场所成为妈祖文化在新加坡发展的典型代表。新加坡妈祖文化既有延续传承传统信俗的特征,同时朝着在地化发展,融入民众生活习俗之中。它是新加坡华人华侨爱国爱乡情感的寄托,推动了中国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12.
天津天后宫和妈祖信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旅游资源,更是一种文化。天津天后宫是承载天津妈祖文化的空间载体。本文通过田野考察、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基于妈祖信俗环境、功能和理念有所变化的现实,提出利用天后宫的建筑空间优势,结合妈祖文化产业资源、旅游文化资源、民俗资源等,从非遗保护、博物馆学、艺术学及传播学等角度,适应新时代和新生代需求保护和传承好妈祖信俗。  相似文献   

13.
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竞赛规则创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专家访问和试验等方法,探讨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竞赛规则,认为"转凉伞"是妈祖信俗活动中一种历史悠久的运动性表演类项目,具有安全性、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和保平安等特点,是妈祖信众喜爱的体育娱乐活动之一。创制"转凉伞"竞赛规则,并提出了相关的一些发展建议,旨为妈祖信俗活动中的"转凉伞"运动朝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信俗的开发要提升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次。从妈祖信俗的概念、分类及其特性入手,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莆田妈祖信俗开发的优势与机遇、劣势与挑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莆田妈祖信俗保护与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莆田妈祖文化网站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妈祖信俗"申遗成功,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变得更加重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介绍了莆田妈祖文化网络传播的现状,对相关网站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传播学角度提出了建议,期望莆田妈祖网站能越办越好,以便更好地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增加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采用开放类集邮方式组编《妈祖信俗》邮集的现实性以及改编《妈祖》开放类邮集的必要性。阐述以《妈祖信俗》开放类邮集为载体,通过各类展览、学术研讨、出版图解、讲座和网络等传播妈祖信俗的途径。最后指出组编《妈祖信俗》开放类邮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莆田妈祖信俗大观》一书主编和编委会主任为林国良,副主为郑世雄、刘福铸。该书由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组织本市十多位祖学者合撰而成,2014年4月由海风出版社出版。全书52万字开布面精装,典雅大方。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和展示莆田妈祖俗的专著。全书分为祭典、节庆、进香、神器、供品、出游、艺文、习祈愿、传说等10篇;每篇下再分章节,计41章145节。纵观这部著,我认为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8.
黄睦平 《莆田学院学报》2006,13(3):78-81,85
简要介绍闽北妈祖庙宇的分布情况,阐述闽北与妈祖信仰有关的各种信俗表现,并探讨历史上闽北山区兴起妈祖信仰以及在现代妈祖信仰发生嬗变的一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分析插画与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应用;探讨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插画的设计策略,重点分析潮玩设计、数字创意插画和儿童绘本3种插画设计应用;指出插画设计策略,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开辟新的思路和视角。强调将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此推动跨学科合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莆田学院学报》2015,(6):18-21
基于价值判断的方法,从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等视角,对以妈祖信俗为核心的妈祖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化现象进行分析思考,主要从三个层次来讨论妈祖文化价值保护,对妈祖文化的开发利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