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7):F0002-F0002,I0001
东半球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子午链(简称子午工程)是我国“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由中国科学院牵头,联合12家法人单位共同建设的大科学装置。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作为子午工程项目法人,总体负责子午工程的建设、运行以及后续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科院目前承担着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工作。其中,13个已建设施运行稳定、高效,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涉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社会保障众多领域,并在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大型科研基地建设和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设施建设采取积极探索"边建设、边运行"模式,同时加强协同创新,与地方或其他单位共同建设;中科院还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工作,为国家建言献策,未来将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继续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1科学背景以遥感飞机为载体的对地观测系统可直接获取陆地、海洋和大气观测数据,经处理形成遥感信息。主要包括高性能航空遥感飞行平台、航空遥感信息获取系统、航空遥感数据综合处理与管理系统3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为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入调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建的一批不同类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联盟,对其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可能在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合作生态网络体系、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协调设施运行管理以及协同开放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建设路径可能是科学家主导,也可能是政府主导,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尽可能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进来,确保设施的发展能惠及多方面。最后提出建议组建中国基于加速器的光源技术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以优化光源设施的协同管理,供政策研究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下简称“大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不仅涉及基础科研问题,还涉及复杂的工程和管理问题。强化优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提升大设施效能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在大设施人员经费支持、人才考核和激励制度建设上对设施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关注不足,严重降低了大设施专业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进而直接制约了大设施科学和社会效益的发挥。通过对我国多个大设施进行调研,梳理了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相关设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3点政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更好地依托大设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6.
为使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深入调研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建的一批不同类型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战略联盟,对其功能定位和建设路径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可能在协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合作生态网络体系、促进关键技术协同创新、协调设施运行管理以及协同开放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其建设路径可能是科学家主导,也可能是政府主导,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会尽可能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进来,确保设施的发展能惠及多方面。并提出组建中国基于加速器的光源技术联盟,创新组织管理模式优化光源设施的协同管理,供政策研究和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琳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1):118-121,128,127
1科学背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生命科学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探究基因组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阐明基因产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全球生命科学研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1995至2018年数据,以2010年为阶段分界点划分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演化阶段,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采用2010、2018年数据分析创新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构建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解析影响其分布的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1995至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之后为快速增长阶段;(2)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匀,符合胡焕庸线的分布规律,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是东部核心区,其中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整体呈"H"型,科教基础设施从北京为单核心演变到北京、上海双核突出,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形成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的双核心共生结构;(3)创新基础设施空间分布具有一定集聚现象但集聚度较低,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及个别省份的发达城市;(4)总体上,财政政策和创新企业对创新基础设施影响最大,其次是创新人才和金融发展水平.由此提出未来中国城市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创新资金投入和扩大对外创新开放程度,营造活跃的创新环境以及完善创新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实现原始创新、前沿技术引领、颠覆性技术突破的"国之利器",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国内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阐述了重大基础设施的分类及特点,简要总结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发现:山东省必须更加注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基于山东省的优势及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提出山东省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建设路径及管理举措,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从整体布局、管理机制、建设模式等角度,基于法国官方披露路线图、审计报告等,分析法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特点与近20年发展趋势。研究得出:(1)法国设施学科范围持续扩大、跨领域特征明显,能源转型、数据管理和生物健康逐渐成为关注焦点;(2)大型设施数量保持稳定,以材料、核物理和天体物理为主,设施类型从单体式向分布式、虚拟式转变;(3)以核心国立科研机构为管理机构、根据设施性质采取多元管理的模式行之有效;(4)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集群化建设符合国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规律,集群效应在长时间周期不断凸显。基于此,提出建设和管理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议,如国家统筹布局、总体规划,提高设施使用效能,拓展管理模式,提高管理灵活性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科技部批准我院4个院重点实验室新组建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同时,为加强我院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促进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我院又批准成立了6个重点实验室,本刊将分期介绍这些机构。  相似文献   

12.
西藏沙尘天气发生趋势及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核真  唐小萍 《西藏科技》2003,(2):52-53,62
本文分析了西藏地区1971—2000a沙尘天气的发生趋势及时空分布规律,发现近30a西藏沙尘天气基本上可分为逐渐增多的前期和显著减少的后期两个时段;全区存在三个沙尘多发区,五个高值中心;沙尘天气以冬季为最多,春季次之,夏季最少。  相似文献   

13.
叙述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查与监测的内容.指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检查工作,要坚持全面考察、重点突出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As a major national project for S&T infrastructures, the Meridian Chain of Comprehensive GroundBased Space Environment Monitors in the Eastern Hemisphere (dubbed as the Meridian Project) has been officially initiated. Its construction commencement ceremony was held on 5 January in Beijing.  相似文献   

15.
面向科研立项评估的技术监测和技术机会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对立项评估的分析,提出在立项评估中应用“技术监测”的方法,通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监测与同行评议在科研课题立项决策过程中交互应用,完善科研课题立项评估的现实和预测的基础,从而加强科研课题立项评估的科学性。本文对纳米材料这一具体领域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区工业企业R&D/NPD项目动态监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权  官建成 《科学学研究》2002,20(2):179-184
本文首先对北京制造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R&D/NPD(研究开发 /新产品开发 )项目中止决策问卷调查 ,并利用逐步判别分析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 ,识别出了在项目开发不同阶段影响R&D项目成败的关键因子。进而 ,在逐步判别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用于监控项目实施状况的成功概率模型 ;此外 ,对中止阈值的设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并提出了确定阈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以某湖区公路路基拓宽工程为依托,建立沉降、位移监测体系,通过长时间的数据监测结果,分析了新老路基不协调变形的发展规律,为类似湖区公路路基拓宽工程的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国际子午线会议是19世纪世界时间标准化最重要的环节。在北美和欧洲,铁路和电报的出现已经成为了国家时区系统创立的先兆,时间标准的统一问题迫切要求通过一些国际协定加以解决。在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被通过的7条决议,标志着格林尼治被正式采纳为本初子午线,为全球的经度和时间确立了一个基点。国际子午线会议的真实影响与意义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