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苞对诗     
方苞,清代散文家,“桐城派”的创始人。他幼年时聪颖过人,四五岁就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  相似文献   

2.
方苞抑柳谈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了先秦、两汉文学的优秀传统,与同样杰出的文学家韩愈一起,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局面。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唐代散文的最高成就,而且对唐以后散文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由于柳宗元的进步思想和他所参与的“永贞革新”曾长期受到歪曲,历代封建文人常常只推崇他的艺术成就而抹煞其作品的思想价值。清人方苞则不然,他不但指摘柳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而且还贬低柳宗元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退稿因由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稿是编辑出版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具体因由比较复杂,最主要的是作为其前期价值决策系统三元素的编辑主体、审稿人、作者之间表现为6种模型的思维错位;当文稿本身存在明显问题时,隐性退稿较难处理;有时则是编辑或审稿人单方面的原因,即丧失客观公正的用稿标准后,由于受6种因素的深层作用,给退稿带来了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执行死刑的方式分为“公行”和“密行”,在中国古代时期称之为“明刑”和“隐刑”。统治者根据罪犯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在不同的地点对死刑犯行刑。既达到了“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有身份的贵族的颜面。这一方式在以后的朝代也颇为常用。但是,在有关汉朝的史料记载中,在汉代死刑的刑名中,却没有关于秘密行刑的方式。因此学者们都认为汉朝时期不存在“隐刑”,但是史料中又记载了大量的关于罪犯“下狱死”的资料,其死刑地点不是在公开场所,也就是说许多罪犯是在监狱中死去的,那就意味着汉朝时期执行死刑的方式,很有可能是采取公开场所行刑的“明刑”,兼采取在秘密场所执行的“隐刑”两种形式。本文进行了逐一考察,“下狱死”确实属于“隐刑”范畴。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司马迁下狱、受刑的年代进行分析辨正,认定于天汉三年一月底至二月初下狱,同年九月至十月受刑。  相似文献   

6.
有清一代文学宗师方苞曾多次来到避暑山庄,但方苞的文章中并没有专门的记述,都是在议论它事时附带几笔,他究竟来过几次,只能把诸多片断联系起来推断。探究方苞与避暑山庄,可以深化避暑山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苞主张文章要有“义法”,务求雅洁。姚鼐发扬了方苞的主张,议论比方苞更为精密。他谈到“文章之精妙”,认为“不出字句声色之间”(《与石甫书》);谈到“文章之类”,认为“阴阳刚  相似文献   

8.
戴名世于桐城派的地位,学界至今尚无定论,但他与方苞的关系极其亲密则是实情。两人既是同籍,且戴名世曾祖父、父亲又与桂林方氏联姻,二人为表兄弟,理应自幼熟悉。但事实上,戴名世三十九岁时才得与方苞于京师太学相识,方苞时年二十四岁。个中原因在于方苞自曾祖既已迁居金陵,其父方仲舒后来入赘吴氏,居住江宁六合留稼村,方苞即出生成长于此。相识后,两人过从甚密。一年后分别,此后聚少离多。戴名世还与方苞父亲方仲舒、兄方舟交好。探讨戴名世与方苞的交往,或有助于梳理桐城派初期发展概况,对评价戴氏于桐城派的地位及影响抑或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典故运用传统的生成因由就其大要而言有四个方面:以崇古重史作为思想依据,“崇古”是对祖先、先王等往昔权威和经验的认同、崇拜和追从,“重史”是借助历史的想象、回忆和溯源以寻求秩序的理性依据和价值本原意义;于是推重古训,以“古训是式”作为行为规范,把历史视作现实的借鉴,掇拾古训成为时尚,导致对经典的崇奉,对权威、经验乃至语言的崇信;这影响到创作理论的建构,从墨子的“三表”之“本之者”、庄子“三言”之“重言”“寓言”,强调以经典和历史为据,并借重名人、圣贤的权威言论甚而不惜虚构名人圣贤的言行,到荀子“征圣”、“宗经”萌芽,经扬雄而发端,至刘勰最后系统完成,圣人及经典就铁定是行文、论文的最充分的理据;而“子曰”“诗云”的征引实践,在称述“六经”、多言古史的狂潮中,压缩征引即运用典故自然呈硬.。  相似文献   

10.
11.
王婷 《文教资料》2012,(34):10-12
历史上,方苞是位充满矛盾、毁誉参半的文坛人物。本文从方苞的跌宕生平、学者对方苞的评价之议以及方苞主"义法"说下的古文赏鉴三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拟尽可能全面的展现具有"立体"性格的方苞人物形象及其文《方苞集》所内具的独特韵味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苞以为古文杂小说乃不讲义法之表现,会导致为文不够纯正,故而严忌小说。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使文章生动传神,尤其是涉及人物描写或叙述细节时,其古文便与小说笔法又每有相通之处,具有重细节、含虚构、富趣味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史上,能形成流派、轰动一时,影响极大且持续时间较久的,前有西昆诗派,后有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最有宋诗特色,在欧阳修、苏轼之后,独霸宋代诗坛,其影响远远超过西昆诗派,故学宋诗、论宋诗者,无不深研江西诗作,这是极自然的事。然令人大惑不解的是,西昆诗并无宋诗特质,居然执宋初诗坛牛耳半个多世纪,其间虽遭石介等人极力抨击而不减其势,直到欧阳修等人古文运动兴起,方才告退诗坛,然梅尧臣、欧阳修、黄庭坚等宋代大诗人也或多或少与西见诗有关系。对西昆诗派盛衰这一文学现象,宋以来皆有说辞,然往往只论及现象本身,少…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桐城派鼻祖的方苞其政治态度之转变,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他的身世、经历及《南山集》案是对清政权心向转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方苞以德行、文章、经术三者为世人敬重,然探究其源,其兄方舟于之影响至深。他自幼虽从父开始启蒙教育,其后却受学于兄,方舟之为文、为学、为人等诸多方面皆对方苞一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方苞为之感怀终生。  相似文献   

16.
在北宋词坛,秦观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以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但他的词更多地融入了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究其原因,个性与时势使然。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豪宕不羁。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典籍,多历磨劫,隋人牛弘就曾括之为“五厄”。唐人封演,对历代典籍之聚散,记述得尤为详细。其后,宋人洪迈,宋、元之际的周密,对此问题,均亦有所叙述,而明人胡元瑞则另举出典籍之“五厄”,于是,古来典籍,到明时已达“十厄”之多!综合各家之论,古籍亡残因由,不外乎是:统治者之专断;管理不善;兵匪之乱及私家藏书之不尽完美等等。其中,尤以统治者的政治举措所带来之厄运为甚  相似文献   

18.
从初中化学的物质形态、制度形态、精神形态三个角度去探索初中化学潜在课程审美化教学,充分发挥潜在课程的教育功能,以美启真,让学生乐学,最终促进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  相似文献   

19.
文人词,萌生于初唐晚期,及至晚唐,日臻成熟。文人词的成熟,使晚唐(包括五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结束了唐诗鼎盛的局面,开创了宋词辉煌的时代。文人词的成熟,是以晚唐词人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现象”或“曾国藩热”在曾国藩死后时断的续地出现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不能不受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的影响,关于“曾国藩现象”出现的原因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