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历代不少诗人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常见的乐曲有: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之情。如王昌龄《从军行》:“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诗中呜呜咽咽的笛声,如导火索般引发了征人积郁在心中…  相似文献   

2.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词句,其中的《后庭》被后人视为亡国之音。其实把乐曲融入诗歌,借以抒发各种情感,在历代诗人的诗作中多有体现。1《.折杨柳》,也称《怨杨柳》《杨柳》,笛曲名,抒写离别之苦或思乡之情。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宵人静时,诗人听到了笛曲“折柳”,想到春天已至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勾起思乡之情。2《.关山月》,也称《关山》,笛曲名,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和家人互伤离别…  相似文献   

3.
《福乐智慧》是一部孕育、诞生于维吾尔民族文化土壤中的古典文学名著,它与维吾尔文化传统及传统文化之间有着血脉相通、密不可分的连系。在这部不朽的诗作中,反映出十一世纪支配着维吾尔人民的观念与习惯力量,反映出那个时代维吾尔人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生活情趣以及价值取向。《福乐智慧》体现了维吾尔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了维吾尔民族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正>笛声悠悠,往往能触动人们的情肠。“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触动的是迁客的惆怅之意;“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触动的是游子的寂寞之情;“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触动的是诗人对春色的期盼;“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触动的是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对于身处塞外的戍边将士来说,一曲凄凉的笛声,又会触动他们怎样的情感呢?品读唐代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便能知晓答案。  相似文献   

5.
我有一支绿竹笛轻轻一吹嘀哩哩笛声牵着牛儿走到那青青山坡去牛儿哞哞唱起歌歌声伴着啼儿急我有一支绿竹笛轻轻一吹嘀哩哩笛声唤来小雨滴雨滴敲响竹斗笠小雨淅沥唱小曲小曲飞进我心里春天的小牧歌@雷冰!邮编:433000 湖北仙桃市交通路191号$群艺馆《春华》杂志社  相似文献   

6.
与诗人散步     
吕丽娜 《山东教育》2010,(1):119-119
绿树团团,如绿伞,隔开了夏日的炎热;清风微微,如绿扇,送来了河边的清凉;鸣蝉声声,如绿笛,吹出了心中的希冀。暑期到来,繁忙不再,于是取《千家诗》一卷,品读书中的诗作,携书中的诗人散步,由不得生出许多联想。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论述维吾尔当代文学著名诗人之一铁依甫江·艾里尤夫诗歌创作中被运用的维吾尔民间民俗成分。论文从四大角度阐述主体:一、诗人诗歌创作中维吾尔谚语的运用。二、维吾尔民间信奉在诗人诗歌中的表现。三、诗人诗歌中被描写的维吾尔传统生活、习俗、礼仪等民俗现象。四、诗人诗歌中的伦理道德及其习惯表现。  相似文献   

8.
田渝生 《教学随笔》2008,(Z1):116-116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这是南北朝诗人范云《别诗》中的诗句,其中,诗人用雪去和花来的变化,来表示冬去春来的季节更迭。在古代诗人的诗作中,雪和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宋代诗人张元在诗作《雪》中写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唐朝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维吾尔文学批评史的角度出发,分析《福乐智慧》中有关诗人的论述及这部著作中两篇序言的文学批评性质,在此基础上指出《福乐智慧》在维吾尔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风俗通》中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清凉的晨,在寂静的夜,在蒹葭苍苍的水边,在斜晖余照的城头,清扬与凄切的笛声,总会让人安静,让人怀想。同时,因了笛声的清、婉、静,它也就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笔下最美丽的一种声音。秦关汉月,唐风宋韵,那一管笛声,总是能穿透  相似文献   

11.
“同光体”闽派重要诗人陈宝琛在他的《沧趣楼诗集》中留下不少关切民生,关心民瘼的诗篇。他的诗作,在内容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优秀诗歌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人民苦难,揭露批判邪恶势力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展现出诗人在由清末向民初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在遗老心态支配下的多元复杂的情感渊薮。诗作在艺术性方面取径宋诗,熔铸古今,以散为骈,平易中见奇崛,是一位在“同光体”闽派诗坛众多诗人中独标高格的扛鼎诗人。  相似文献   

12.
伦明是广东近代的诗人,《伦哲如诗稿》是其主要诗集。版本与诗作佚字、分期与诗作题材、诗作特色与不足是分析《伦哲如诗稿》的主要方面。诗作中的书世界、叠韵怀人诗是伦明诗作的主要特色,比较一致的诗题与用韵,则是伦明诗作的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诗歌创作与伦明身处的时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张秀娟 《考试周刊》2007,(37):129-130
玄学派诗人出现于十七世纪,通常喜欢在他们的诗歌中运用别出心裁的比喻(conceit)。约翰·邓恩被认为是玄学派诗人的重要代表,其代表作《跳蚤》是被收录次数最多的诗篇之一,诗作以诗人向情人求爱的口语体写成,比喻出乎通常想象,反映了邓恩式的奇想。  相似文献   

14.
有着师生关系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他们在文艺思想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亚里士多德继承了柏拉图的部分思想,同时在其文艺思想方面作了很大的修正.对柏拉图的理论进行了批判。本文正是基于此点,探讨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现出的文艺观点。特别是对诗所作的辩护。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控诉了诗人的两大罪状:诗不表现真理;诗有伤风败俗的影响。他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还说如果有人能帮诗人和诗作辩护,诗人仍可回到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对诗进行辩护的.针对柏拉图对文艺的两点看法进行批判,从而对诗作辩护。  相似文献   

15.
《女神》时期集外诗作的发掘和郭沫若早期新诗的文学史形象书写嬗变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通过《女神》与集外诗作的对照,既可以还原郭沫若早期诗歌多体式、多元化的尝试,也可以印证诗人创作中一直存在着的两极化创作现象。兼顾诗人风格各异的诗作,有利于调整对郭沫若《女神》时期的文学史书写。  相似文献   

16.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冯至作为一位在中国新诗上倍受鲁迅、朱自清等大家赞誉,较早接受现代主义思潮的诗人,其诗作有着异乎寻常的深邃思想。试以《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和《十四行集》作为他三个时期诗作的代表来描述他诗作的变化轨迹.再现诗人丰富深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一位诗人之一。尽管描写女性的诗作并不是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主流,但这些诗作透露出当时女性在婚姻、家庭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心理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20世纪初期女性问题的关注。以《家庭墓地》《仆人们的仆人》和《当家人》这三首诗为例,弗罗斯特早期诗歌中的女性拥有一个共同的行为特征——出逃,即逃离男权制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她们是弗罗斯特个人成长经历与当时女权运动潜移默化的产物。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可以更好地了解弗罗斯特对当时妇女问题的看法以及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安谧的创作道路和诗作漫论》(载《内蒙古大学学报》1990.3)的续篇,着重对安谧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析,肯定了诗人的真情实感及其在新诗潮中的创新与探索精神,认为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开拓了诗人创作的新格局。前后两文简括地总结了安谧的创作道路及其诗作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