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继军 《教师》2011,(6):65-65
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一开出良方。  相似文献   

2.
现在很多家长都苦于无法和孩子交流:孩子有话不愿和家长说,孩子在想什么,家长无从知晓,而家长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进去,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的心灵间仿佛有了一道无形的鸿沟,彼此之间有了许多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严重对立。其实,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是个习惯问题,这种良好的习惯,最好从小就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3.
张华 《教师》2013,(4):33-33
何谓“沟通”?“沟通”从字面上理解,“沟”即是水沟、沟渠,“通”就是疏通、通达,合起来就是把沟渠疏通,其目的是让水流畅通,使水能灌溉原野或汇人大海;把它寓于老师和家长的交流之中,是老师和家长就孩子在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对话、讨论、交流.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一切为了孩子的明天”!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呢?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赞扬声,有些家长感到茫然:“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我们管不了了,也不知道该怎么管。”近两年来,高中生家长对此类问题的反映尤为突出。基于此,我校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家长与高中生沟通不畅的难题。◆寻找沟通不畅的原因我们以“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为主题开展班主任家访调查活动,结果发现,家长与孩子普遍沟通不畅。其主要原因是:70%的孩子不愿听家长唠叨;85%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10%的家长平时与孩子不见面,见面就批评;28%的家长不管孩子进步与否,总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对于“问题孩子”的教育引导,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尤为重要。在“问题孩子”的家校共育工作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孩子,与家长共同探讨富有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解决方案,为家长赋能,减轻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无助感和内疚感。基于这一理念,结合心理学理论与家校沟通的实践经历,提出了“问题孩子”赋能型家校共育“四步走”策略:(1)理解、共情家长的难处,为家校沟通营造包容、温暖的氛围;(2)用家长听得懂、可接受的方式,帮助家长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3)重构故事,寻找资源,提升家长育儿的效能感;(4)与家长形成同盟,共同探索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
大都市中,独生子女家庭占城市家庭总数的90%以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感到茫然,家长常常苦于没有办法与孩子沟通。其实,每天晚上准备晚饭、吃晚饭的时候,周末作家务的时候,都是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的最佳时间。如果家长能和孩子一起动手做一些简单的饭菜,不但可以让孩子  相似文献   

7.
老师们常说,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与家长沟通。但沟通也是幼儿老师普遍感到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老师擅长与孩子打交道,却并不一定擅长与家长打交道,因此,在目前的幼儿园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家园沟通不畅的现象。本期在“家园直通车”栏目,我们特设“家园沟通”专栏,请老师、家长、专家就家园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每位家长都想与孩子沟通,使亲子关系达到最高境界。在这期“家教话题”里,冉乃彦先生要和我们谈谈家长如何与孩子沟通的艺术。家长只有不断地学习,一沟通才能提高层次和质量。希望家长们能重视与欲子的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欢迎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9.
家庭教育要能很好地实施,就离不开优秀的教育技法。我想对于家庭教育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沟通了。沟通不仅是信息的双向流通,而且是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是表现自我和接受对方的共同活动,是一种互惠性行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家庭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就无法进行教育。因此,家长如何掌握和运用沟通的艺术,将决定能否成功地实施家庭教育。沟通应该是相互的、平等的,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与孩子交谈。学会倾听。平等的沟通离不开倾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  相似文献   

10.
<正>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思想情感传递与反馈的过程。目的是彼此了解想法、感受、需求,表达情感,建立关系。有效的亲子沟通可以增进感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然而,不少家长表示自己与孩子难以沟通,尤其是“双减”后,彼此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相处时间。孩子要么一说就顶嘴,要么装没听见、不理人……家长深感困惑和头疼。  相似文献   

11.
在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时代,我们利用网络这一快速便捷的载体,搭建了一个家园沟通的新平台——校友录。一、校友录的诞生创建班级校友录的点子是一位家长在一次家长会上提出的。当时每位家长都在为如何加强家园沟通出谋划策。家长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如:家长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机会与教师面对面沟通,了解孩子的近况;孩子的生活起居大多由祖辈代劳,相当一部分家长只在周末才与孩子见面,他们迫切想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家长会虽然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可是留给家长和教师个别交流的时间相对较少。随后,有位家长提议说:“我们可以在chinaren上…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两股最主要的力量,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能将学校和家庭两股力量整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尊重家长,为沟通创建良好的氛围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无法实现沟通。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关心和爱护孩子。  相似文献   

13.
如今,“干不干净”成为很多家长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小区里,时常遇到这样的孩子与家长:孩子处在口欲期,什么东西都想放在嘴里感受一下,家长却百般阻挠;孩子想在地上爬爬、坐坐,家长却急着说“哎呀地上脏,不能坐,妈妈给你垫张纸再坐”;孩子想要捡起一片树叶,“脏!快放下!”;孩子一件事情还没做完,家长就在耳边“洗手、洗手”地重复催促。  相似文献   

14.
傅宏 《高中生》2009,(7):67-67
专家提醒家长们,在考试前尤其要注意与子女间合理的沟通方法.专家说,孩子天天在家长身边,家长“少说多参与”是很重要的,尤其在孩子高考复习期间,不要太多地去评判孩子考了多少分,家长做好自己的“家长形象”就足够了,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相似文献   

15.
家庭、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两个重要“摇篮”,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为此,近年来,各地中小学都在努力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家校之间的合作进展得并不顺利,其原因是:一是部分家长顾于面子,虽然有很多想法,但不好意思和学校沟通,不敢向学校提意见;二是家长自身素质的限制,他们仅仅把教育看作是学校的事,无意识也无能力与学校沟通与合作;三是大部分家长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无暇顾及与学校沟通关于自己孩子教育的问题;四是众多家长的意见难于统一,在沟通过程中,学校无法判断家长们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难于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陈敏婕 《教师》2013,(3):32-32
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令人头疼的学生,成绩怎么也上不去。除了智力原因和机能缺陷(如阅读障碍)以外,不少和家庭背景、学生的性格有关——家长工作太忙无法关注孩子;孩子由于溺爱造成自由任性的性格等。日积月累,这些孩子就成为了"学困生"。由于这些学生只是处于小学阶段,如果能从家校两方面结合教育,双管齐下,改正其不良习惯,他们是能够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的。一、教师与家长要及时沟通、及时跟进,优化教育策略1.抓住要点——与家长有效沟通通常,"问题学生"的家长,也会是一个自己也"有问题"的家长。  相似文献   

17.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幼教机构重视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尤为注重个别沟通。他们认为,教师与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的短暂交谈,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它可以及时地互通信息,使家长和教师得知近日乃至当天孩子在园、在家情况。教师和家长“约谈”也是沟通最...  相似文献   

19.
怎样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个问题是家长最着急的。在这期“家教话题”里,冉先生将从优化亲子关系和理解了解孩子等几个方面来谈,我想,这也许对家长会有很大的帮助。家长朋友们,你们不妨一试,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与孩子心与心的沟通。欢迎来信来稿。  相似文献   

20.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