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研学后教”倡导的是生本教育理念,揭示了“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本质。研学单的设计与使用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学、互学、群学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训练。以研学单为载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先“研”:研究教学内容及学情,编制研学案,以研促教。学生先学,以学定教。这种研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剖析学习能力,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周丽潇 《教师》2020,(3):48-49
"研学单"通过基于问题驱动的研究性清单,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指引了方向。将"研学单"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与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导学案的一种重要方式,"研学单"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脉络,体现着教学者的宏观教学思路。文章以高年级语文教学为例,探讨"研学单"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湖南教育》2023,(9):12-15
“研学旅行”是一种寓教于游的教学新业态,也是一项走出校门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旨在开阔学生视野,并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集体观念以及实践能力等。本期《时评》栏目聚焦“研学旅行”这一话题,诚邀6位教育人从研学旅行的定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未来发展方向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讨论。  相似文献   

4.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项目式学习引入研学旅行,围绕国情教育学习主题整体设计研学任务和目标,以思维导图和任务单为学习支架,关注过程表现和创意成果,引领学生展开“沉浸体验”式研学探究,在多元展评中厚积家国情怀,促进素养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文章首先介绍了"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及价值,然后从活动目标、内容、前期准备、过程与指导、成果展示、评价六个分析了"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成。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文章首先介绍了"研学旅行"活动的特点及价值,然后从活动目标、内容、前期准备、过程与指导、成果展示、评价六个分析了"研学旅行"活动的构成。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番禺区在2012年开始推广"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并逐渐形成受益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课前自主研学的质量的保证,是实施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如何保证学生课前自主研学的质量呢?除了制度、时间上的保证外,最关键的是编写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高质量研学案,尤其是设计好研学案中学生自学、探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在创新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成效方面具有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对于“通道县侗乡”研学旅行课程,教师应基于目标设计、任务设计与评价设计三个课程开发维度,结合地理实践力的相关理论,在准备、考察与反思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和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运用地理知识完成研学旅行任务,提升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9.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这对于中小学生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实现全面发展十分有益。但在现实中,多数学校因考虑安全、经费、协调等问题未必真行动。对此,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校长及相关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保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云锦之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策划“探寻云锦之美”博物馆研学活动。在研学之前,先开设了一节活动准备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云锦文化,感受云锦之美;在研学中,学生理解云锦丰富的文化内涵,探索云锦之美;研学后学生传承和发扬云锦文化,展示云锦之美。  相似文献   

11.
随着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模式,其课程化建设成为保障研学旅行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借鉴情境感知理论,结合旅游和学习情境,以“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研学基地”为研学场所,设计研学旅行课程,阐明课程设计思路,以提升学生研学旅行效果。为进一步保障研学旅行课程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评价标准作为综合实践取向,设计了研学旅行学习效果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以完善研学旅行评价机制的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化是研学旅行常态化的重要路径,在不同领域体现着多元的价值属性,综合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其在开展研学旅行中的重要地位。文章以“书香大陈”研学地为例,以地理学科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体验等多科目,通过充分挖掘研学资源的多重价值设计研学活动,依据学生兴趣设计研学方案,采用跨学科问题探究方式开展研学活动等途径,实现研学旅行中的跨学科融合教育。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研学旅行逐渐被提上教育教学的日程,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学校管理者、学生及家长、旅游部门等都对此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到2014年《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再到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生的体验活动,研学旅行是其中最佳的体验方式之一。学校开启了从青岛到贵州的"一路向黔"大规模研学活动,将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到了贵州的自然风貌和人文环境,也在有序的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一、做足功课,提前谋划一是确保学生安全第一。研学旅行前,分班级召开旅行安全知识讲座;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安全协议;分批次、错时前往;与其他学科教师一起分人入班。  相似文献   

15.
特色乡土文化包含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是开展研学旅行的重要载体。依托福州特色乡土文化资源——寿山石文化,选择寿山国家矿山公园和三坊七巷为研学地,以“寻矿石”“访产业”“赏非遗”为研学主题,从研学准备、研学时间及路线选择、研学目标、研学任务及活动、研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寿山石文化形成的自然和人文要素,理解保护自然资源和传承非遗技艺对寿山石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育学生的乡土意识和守护乡土文化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钱程 《学苑教育》2023,(1):82-83+86
从“游学”到“研学”,不仅是形式上的升级,更是思想的升华,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组织,要求学生展开深入观察和操作,从表象化学习进入到科研性探索,及时传授一些探索方法,组织适合的探索行动,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性、互动性、操作性等特征,教师从“研学”角度展开研究,推出更多“研学”任务,对培养学生的探索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学"是一种行动,教师要找准研学的切入点,使学生在整个研学活动中找到知识的立足点,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从动手实践、找准知识间的联系等方式入手,带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研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自然与人文景观,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嘉峪关、莫高窟等学生的研学路线,从研学活动依据、主要内容、实践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分析了研学旅行实施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思想,结合学校实际,在方略教育培训专家郭志明(江苏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导师)的指导下,我们确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研学融合,巧拨精释"的教学方略,构建学校研学课堂教学模式。二、"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研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预学知惑—研学解惑—练学去惑。(一)预学知惑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基础编制"研学案",并明确告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乡土资源为载体,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是实现“游”与“学”有机融合的可行路径。本文以“寻美虹山”为研学主题,以寻找虹山乡独特的“原始森林之生态美”“流水地貌之自然美”“闽南古厝之人文美”“花瓜盛事全域旅游之美”为分主题,从研学目标、研学内容、研学活动实施及研学反思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设计,在研学中渗透“行中去悟、实践中学、学以致用”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