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德育困境,德育必须走向“生本”。生本德育“激扬生命”,是在生活中让学生自由生长的德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都要围绕以生命、生活、生长为本这个中心。生命、生活和生长的“整合”联系,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完整性。生命、生活和生长的“向度”区别,构成了生本德育的实践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
德育的逻辑     
正作为一种理性实践活动,德育是有逻辑的。经过十年来的基础教育改革,学校德育的逻辑越来越清晰。我以为,理解德育的逻辑,有四个关键词,这就是:生命、生活、过程、道德。一、生命德育的对象是学生,或者说,是未成年人。如何去理解学生?把学生视为听话的"工具",视为可以任意涂画的"白纸",这样的认识和实践,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至今仍有影响与痕迹。基于对这种"目中无人"德育的批判,有人提出要尊重儿童,尊重生命。那么,如何去理解生命?应该强调的是,学校德育实践所面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文教资料》2008,(19):91-92
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学校德育就是教育者用社会思想品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育者围绕传统学校的基本内容来用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德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然而,传统的学校德育的内容存在缺失现象,生命关怀--这一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却有时被忽视.本文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从生命关怀的角度,让学生先自爱,进而去爱其他人,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在日趋发展的生命教育研究中,生命德育成为学校德育的新理念。中职学校有效开展生命德育,给予学生个体生命更多的关注,激发生命意识,促进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和至善幸福的达成,有其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董林辉  白淼 《文教资料》2006,(26):89-90
本文从学校德育缺乏实效性现状着手,提出更新德育观念,关注人的生命;确定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张扬生命的个性;改进德育方法,凸现生命的灵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关于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我想从生命教育的角度来谈一谈,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生命教育视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生命教育的核心要义;二是小学德育实践有哪些载体,分别是什么形态;三是在小学德育实践体系建设中以什么为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7.
《浪漫:自由与责任——檀传宝德育十讲》是檀传宝教授多年研究、思考学校德育问题的结晶:以道德教育为主线,围绕“浪漫”、“责任”、“自由”三大主题展开,涉及道德教育的边界、欣赏型德育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公民教育概念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人生信仰的生命意义与生命教育的应有关切等十个方面。本书系统阐述了德育对成全道德人格和提升生命质量的意义,对于推进当前学校德育建设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卢卫平 《湖北教育》2003,(19):17-17
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新时期的学校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空泛的传统德育观念逐渐为个性化、生活化乃至生命化的人本德育、生活德育和生命德育所代替,关注学生的生命本身,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已日渐成为关系学校德育成败,左右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乃至决定国民素质优劣的重要因素。 生命至上(生活的美、生存的美、生长的美),生活至  相似文献   

9.
道德是生命的本能,它来源于自爱,自爱是爱护生命的表现,由自爱扩大到爱他人是达到道德之境的真正途径,在这个过程中遵循生命的原则,爱护生命、敬畏生命才是道德的表现。学校德育中漠视生命,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均脱离生命而设置,因而造成了学校德育成效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论德育的生命叙事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慧 《中国德育》2006,1(4):18-24
生命叙事模式是当代中国学校德育模式中的一种,是基于对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生命德育理论、生命叙事价值以及教学模式理论,建构起来的一种将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融为一体,将德育置于一定的情境中,把德育带入生活、引领生活的模式。它强调德育课堂教学要注重设计性情境、生成性情境以及课堂节奏,建立“生命性”的师生关系,强调教师的教育智慧,以表达性评价作为独特的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学德育的新领域:生命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学校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生命价值失落和学校道德教育效能减低的现象,提出将生命道德教育列为中学德育的新领域,详细分析其内涵、依据和实施策略,并着重探讨如何在学校德育中将认知层面的构想真正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行动,以期能顺利推行生命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在秉持理性精神的同时,必须大力张扬人文关怀,做到生命在场。这是由生命对于人的价值、德育的性质以及德育人文关怀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做到生命在场,我们应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生命真知,开启生命智慧;体验生命活动,丰富生命情感;践履生命行为,养成生命善行。  相似文献   

13.
生命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本体论依据,德育的本质和目的就是为了人的生命的升华,因此德育具有生命性。德育的生命性体现在德育主体、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功能、德育实践等方面。德育的生命性要求德育工作者树立德育生命观,使德育返璞归真,实现德育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德育的生命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是一种关涉人的生命生成的教育活动,是生命个体生存、发展需要。因此,学校德育应始终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这既包括在德育的内容方面应呼唤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和关爱,又包括在德育实施中应倾注对学生精神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各地在校中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目前在校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不无关系。生命教育关系到学校的安全,关系到学校德育的成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和稳定。中学德育应探究生命教育课题,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微探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德育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措施,以期减少和预防中学生伤害生命事件的发生,以期校园和谐、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常有人感慨学校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戏谑中隐含几丝无奈。身为教育局局长,常逢生时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德育能真正影响学生,会影响到什么程度,又能影响多长时间。问题源于实践,同样也需要在实践中得以解决。多年的艰辛摸索使他意识到,德育实践是从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开始的,好的德育一定是与个体心...  相似文献   

17.
职校的德育管理制度,是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生命是最为珍贵且不可重复的人生财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进而珍视生命和热爱生命,是德育活动开展的要义之一。学校德育活动开展的目的更应促进学生对个体生命的思考。随着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学校对待生命不应是抑制其发展,而应是一种积极的支持、关怀和鼓励,即生命关怀,更加重视学生生命主观能动作用。近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规定把"尊重生命"作为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19.
德育回归生命,是对学生主体的认可,是对生命的尊崇。百年名校如皋中学坚持以崇实求是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生命化德育特色的学校文化建设,形成了尊崇生命、彰显个性以及生命与德育相融合的生命化德育的实践理性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就要突破传统德育的束缚。坚持德育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关注德育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