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善问”与“善待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而教学中的“善问”和“善待问”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维度来对此进行探讨。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善问”;另一方面,教师要改革教学也应擅长“善问”和“善待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善问”和“善待问”正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种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学记》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其大意是:善于提问的人,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先从容易砍伐的软处开始,然后扩及到硬处;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但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因此教师要让课堂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提问为主。实现课堂的这种转变的关键是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近年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对文言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本文试图找到解决这一状况的办法,尝试了一些方法:善问。用学生善问,教师善问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走入文言文。挖掘文言文中丰富的资源,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言文中的"语文味",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定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学记》强调“人不学不知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出和阐发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规律和方法。“善问”与“善待问”思想需加强研究。“善问”是一种教学理念,是一种对教育价值追寻的态度和行为。因为万物各有其理,必然产生怎样问的问题,“善问”是教学策略和方法。《学记》的“善问”策略有三条:一是先其易者,循序渐进;二是后其节目,突破难点;三是及其久也,环环相扣。“善待问”本质上属于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多的体现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以极其宽容的态度等待学生的学问进阶。一是过程性的关怀,即“和易以思”;二是发展性的关怀,即“举一反三”。“善待问”是关注闻道,在“善待问”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师生双边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交流状态;树立教师对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学生能够信任和追随教师;严格要求,“师严然后道尊”。  相似文献   

6.
倪华玉 《辅导员》2010,(13):101-101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把学生主动学习的提问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具有质疑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是新基础教育各科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笔者认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王涛 《语文天地》2013,(16):21-23
高效课堂源于高质量的提问。提问应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学生有问题问,方见其主体地位。教师提问要有质量,老师当善问。学生有疑问,需要老师精心引导,建立在有问基础上的善问,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让提问成就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共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教学注重语文的三维目标能力的优化和提升.课堂提问策略关乎课堂教学的效度和教学的境界。善问的课堂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人格和思维能力,使语文教学呈现良性循环的态势。所以,提问要善于设置梯度抓知识点,把握效度抓重点,难题浅问化解谜点,拓展深度提升品位。  相似文献   

9.
1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善问"和"善待问" 《学记》中要求教师"善问"和"善待问":"善问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脱)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善于提出问题的教师,就像砍伐坚木先易后难一样,先提容易的问题,后提困难的问题,激发起学生对这些由易至难的问题主动进行思考的积极性,久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就好像对待撞钟一样,如果学生问的是小问题,就从小处回答,如果学生问的是大问题就从大处回答,让学生从容领会,透彻理解,才算结束.这种"从容"、"尽声"的回答,可以使问题一环紧接一环,步步深入地进行下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0.
善于发问、质疑是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动力,保持一颗质疑的心是学生保持积极学习心态的保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以提问教学为主,却忽视了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即主动提问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敢问""善问"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礼记·学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以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意思是说,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叩击则钟声较小;重重叩击  相似文献   

12.
梅艳 《考试周刊》2013,(33):35-36
质疑善问,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善问,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知识,以便教师教学有的放矢,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待问”。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善问”的习惯。因为“疑”是思之始,是学之端。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那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待问” 该如何做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西江教育论丛》2005,(3):44-45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手段之一,教师设置巧妙的、科学的提问,是师生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是师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的纽带;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质疑提问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采用丰富有效的手段、巧对生成等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敢问、好问;通过积极引导、创设“留白”、逆向思考、比较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精问、善问,以全面培养学生的质疑提问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吴雪莲 《教师》2011,(36):95-96
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并教会学生提问的基本技能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7.
施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71+169
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小学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结合班级工作的实践,围绕学校主课题,确立了个人子课题《培养学生勤学善问的习惯》,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学生爱说、想说,表达欲望变强了。有的教师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尝试着让他们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这不失为一种好的语文教学方法,因为好问既是儿童的天性,更是与文本对话的重要途径。正如大文豪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  相似文献   

19.
南宋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朱熹说 :“读书始读 ,未知有疑 ,其次则渐渐有疑 ,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番后 ,疑渐渐解 ,以至融会贯通 ,都无所疑 ,方始是学。”可见 ,无疑则无学。疑 ,就是产生问题。因此 ,教学应让学生能产生问题。目前我们的学生读书大多不愿思考、不会思考。绝大部分学生一直以为上课时 ,老师才是提问者 ,他们只是跟着老师的问题跑 ,围着老师的问题转。他们很少有过自己提出问题来 ,去揣摩 ,去探索 ,在读书过程中经历起疑、解疑的过程。因而 ,根本就谈不上融会贯通。这样的孩子 ,一旦离开老师 ,没人给他们提问了 ,他们去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被课堂提问牵绊着,每每苦恼于不知该问什么、该怎么问。 稍不留神,问题就会跑偏,游离于课堂主题之外,导致学生在一个个无聊的问号中疲于奔命;甚至,为提问而提问,在学生的思维尚未进人佳境之际,就迫不及待提出一系列带有探究性质的“难题”,将学生置于不知所措的境地;至于提问不得要领、空洞呆板、单凋直露,更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