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语文的素质教育,是指以语文课的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是指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选用课文中与其相关知识的有机结合,并进行同步教学的模式教育,称为语文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倪菊芬 《考试周刊》2007,(21):37-3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发展小学生的人格特性、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语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最关键的就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是对一个人最初的启蒙教育,在学生的人生发展过程中有非常重要指导的作用,良好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注重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分析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语文教学环境、学生学习观念和关注学生差异中加强对其语文素质的培养。语文素质培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小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工作为基础,结合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进行合理分析,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是现代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入美学教育,使学生感受美、品味美的同时不断提高语文知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创新教育是通过语文的教育和训练等活动来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在创新教育模式下,教师要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的现代教学观和新型人才观,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努力从“知识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莉 《学语文》2014,(6):6-7
一、大语文教育与语文课程性质所谓"大语文"教育是指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高职"大语文"教育实践是指由承担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基于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规格需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在人文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人文素质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基础性的教育,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为了实现教育的整体优化,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所需人才是综合性的,这就更加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好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笔者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着重探讨如何让人文教育融入职中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创新教育作为整个中学创新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语文知识的传授学习,同时进行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传习与培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要切实推进语文创新教育的发展,就必须认识到,语文创新教育所体现的教育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语文创新教育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在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的性质不是工具的性质,“工具论”造成语文教学高耗低效。语言素质教育应是语文教育的聚焦点。语文是以培养学生语言素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人文学科。文章分析了语言素质的基本内涵和外延、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语言素质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语文素质实际上包括语文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主要方面.其中语文的接受能力是基础性的,语文的表达能力是主导性的.语文接受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探究等,达到对语文呈现形态形成良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语文素质养成这一主导性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接受教育的成功实施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94-97
语文教育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语文教育要立足"语文本体"教学,凸显"教育本体"理念,注重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语文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审美判断能力等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学目的看,语文教育就应当是素质教育,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拨开片面追求高分数、升学率的云雾,我们看到的语文教学本来面目就应当是为全体学生打好思想道德和听说读写的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语文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养成。语文素质实际上包括语文的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主要方面。语文的接受能力是基础性的,语文的表达能力是主导性的。语文接受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探究等,达到对语文的呈现形态形成良好的接受能力。学生语文素质养成这一主导性目标的实现,必须以接受教育的成功实施为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金雅琴 《文教资料》2005,(20):146-14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发展小学生的人格特性、改变小学语文教学现状、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摆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大课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语文的教育教学价值,最关键的就是要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借助更为科学的语文教育实践改善教学现状,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培养,为学生深入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进行适当的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现状,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目前中职卫校学生的人文素质相对较低,如何在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是当前中职卫校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基于人文教育的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人文教育为切入点,在概述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旨在说明中职卫校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以期为中职卫校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内涵丰富,属于综合性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满生机活力,是师生协调教育的课堂。语文教育学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赋予教学激情,在枯燥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丰富的教学情感,改变传统语文学习纯粹的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刺激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小学生学习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盛荣 《考试周刊》2007,(17):13-14
学校教育是完善人的素质的教育,这种完善是指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对其精神、性格、心理的良性引导。由于语文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的特殊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有着十分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