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整体感知1.“她”是谁?“我”是谁?这对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2.自读课文,弄清以上问题,并画出课文里与题目同样的话。二、切身体会,感悟课文(一)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献血)1.课文讲了阮恒为她的朋友献血的事。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看待我们身体里的血的呢?是的,血是非常  相似文献   

2.
罗祝  贺薇 《贵州教育》2008,(16):22-24
使用教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湘版)教材.   适用年级   小学四年级.   主要教学内容   本课以"草丛中"为主题,让学生表现平时不大注意的草类植物,较容易引起学习的兴趣,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渎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三个自然段。3.理解故事内容,使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相似文献   

4.
喻琴 《江西教育》2006,(1):15-15
一、图片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一位学生与父母的合影,请她介绍她的父母。2.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3.有很多叔叔阿姨也像爸爸妈妈一样努力工作着,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6.
7.
董琼 《湖北教育》2006,(8):43-47
片断一 师:老师曾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教师在草原拍的照片)看得出这是哪里吗? 生(看到老师的照片后兴致勃勃):草原。 师: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草原》。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所感。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同进行一次草原上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8.
邢政 《考试周刊》2013,(28):58-59
文章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为例,从教材解析、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从细节感悟到情感体验,以学生为阅读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9.
李振宇 《广西教育》2007,(6B):35-35
世间万物,能够打动人心灵的东西才是美的东西。语文也一样,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是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而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蕴涵在作品里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蕴涵在文学作品中的深刻情感,在学生作文时,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爱语文,文抒“我”心,心映宇宙万物,心感世间百态,心念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个主题。通过引导学生从几个方面认识自己的成长,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自己。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体会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感激父母及给过自己帮助的人。《我们长大了》这一主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让学生感觉到学会了知识,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还记得学《识字5》时,我们一起在大海边看大海,堆沙子,拾贝壳的情景吗?你们最难忘的是什么?(出示《识字5》的插图)  相似文献   

12.
一、激发兴趣,乐学新知1.欣赏体验。(1)出示青岛风景图片,了解青岛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城市。(2)出示拉萨风光图片,了解拉萨也是一座闻名中外的城市。设计意图:围绕闻名中外这一中心词,展示教师、学生生活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引导体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去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去撞击他们的心灵,从而给他们铺垫一个情感基调,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1.语言描述,引导体验。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叩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刘雁 《山东教育》2000,(13):26-28
【教学目标】一、语文训练方面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感受大自然的美。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生词,理解“漫山遍野、险峻、矗立”等词语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5.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二、思想教育方面通过体会五彩池的美丽神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三、方法、习惯方面1.使学生自觉地按要求预习课文,逐步形成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2.继续引导学生自觉地…  相似文献   

15.
作者写文章是“情动辞发”,学生读文章则是“披文入情”。阅读教学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知语言文字,而后经过形象再造,使文章刻画的形象呈现在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略到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我在情境中”。受到这种情景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的感情波澜,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认识,仅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还须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的感情和课文所表达的感情共鸣。学生入情入境的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马建 《广西教育》2013,(5):59-59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各阶段要求中也都作了较有层次的阐述。情感教育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  相似文献   

17.
推荐理由:"知情交融,言意同构"是语文课堂的美好境界,当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时,其精神世界也将变得丰富。蒋智斌老师执教的《水》一课,从学的角度思考教的策略,紧扣文本内容描述的矛盾点和学生生活体验的反差点进行教学,诱导体验,以情唤情,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实践,实现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和简约性。2.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3.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整体把握1.听写词语。第一组:盐碱地不毛之地环境恶劣第二组:精心侍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2.读了这两组词语,你们眼前会出现怎样的两幅画面?请用其中的几个词语描绘自己所想象的画面。3.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可它们偏偏又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这是什么原因呢?(板书":?")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一门学科,形象思维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情感运动,教材中一篇篇文章,饱含感情。《与朱元思书》洋溢着对祖国山川文化的热爱之情,《乡愁》流露出作者企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怀抱的深情,《给女儿的信》借助童话故事阐述了什么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