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活动中重要的交流工具.在声乐作品中,生动清晰的语言是概括和表达歌曲思想内容,刻画动人的艺术形象,深化音乐主题,使歌声富有感染力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演唱者而言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丰富的艺术想象及扎实的歌唱技巧,才能把握好歌唱中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现歌曲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名声乐学习者而言,是否能够有效的表达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音乐修养及水平.可以说,即使声乐学习者拥有好嗓子,且熟练掌握歌曲演唱,但是在表演中缺少充足的情感表现,那么音乐作品也会显得黯然无味,无法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冲击力,很难产生心灵共鸣.因此,作为声乐学习者,应该熟悉掌握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并且加强自身音乐情感表现能力.本文分析了声乐表演中情感表现能力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加强声乐学生情感表现能力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3.
声乐演唱不但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化。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化修养、主体意识、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其深入领会歌曲的内容和价值,从而引起感情的激动和表演创造的热情,使歌曲演唱生动感人。  相似文献   

4.
声乐演唱的目的是采用声乐技巧有效表达作品的感情及蕴藏的思想内涵,带给人美好的体验和享受。在有效表现作品内涵的过程中,需要发挥歌曲正确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音乐情感的作用。而且对于声乐演唱和作品内涵的分析而言,歌曲分析与处理亦是十分重要。文章指出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分析价值,探究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分析方法,论述声乐演唱中歌曲的处理策略,提出了通过合理的声乐演唱歌曲分析与处理方法,提升声乐演唱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声乐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既要培养学生获得科学的发声方法,又要处理好歌曲作品,还要以某种乐器伴奏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因此,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只有具备了多方面的知识、修养和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声乐人才。  相似文献   

6.
声乐演唱者的素质决定了最终的演唱效果.一名优秀的声乐学习者应准确熟练掌握演唱技巧、扎实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艺术感染力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审美观、优良的道德品质修养以及坚强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表演的目的,是利用熟练的发声技巧,生动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以优美而富有情感魅力的声音去感染听众,因此,正确处理歌唱时声与情的关系,对于歌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对声乐作品的深刻理解,是情感表达的依据。演唱前要对词曲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弄清楚词曲的内容,挖掘词曲的深刻思想内涵,结合情感体验和自身知识修养赋予歌曲新的感受,在歌曲演唱时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情声结合、声情并茂,达到歌声与情感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8.
声乐艺术是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诠释过程,也是对声乐作品的艺术再现过程。演唱者不仅要注意提高声音质量,还应在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加强对作品的理解,使感情与作品相融洽,以便更好地表现歌曲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9.
江莉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3):190-191
学会分析声乐作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声乐表演前了解词曲作者,全面了解作品的内容。我们知道每一个声乐作品总是体现了词曲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因特定的时代、环境、修养、经历和艺术趣味的不同,常常表现出各自的创作风格。一般来说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歌词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歌曲艺术使词曲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0.
秦广明 《成才之路》2010,(31):23-24
歌唱艺术是以人声作为"乐器"来表达歌曲所蕴涵的思想与情感的表演艺术。在实际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十分重视发声技能的训练(这本身并没什么错),但就如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领悟歌曲的丰富内容与深层意蕴,培养学生诠释声乐作品能力方面不太注重,导致许多好嗓子唱不出有优美的歌声。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诠释声乐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声乐主课老师和声乐艺术指导的各自职能,并以普契尼的歌剧《漫步街上》为例,进一步说明声乐艺术指导和声乐主课老师在声乐教学中相互配合所起到的作用,进而引申到声乐教学多侧面、多层次的立体性。  相似文献   

12.
高师声乐教学,应充分体现综合性声乐教学内容,在基本的声乐技能、技巧训练以外,要更多的挖掘歌曲的艺术内涵,用声乐技巧来表现歌曲的艺术情感,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境界。本文通过对歌曲艺术处理学习重要性的阐述,说明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要加强和重视对歌曲艺术处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声乐文化之意境构成及其表现方式,是声乐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通向更高艺术台阶的理论基础。声乐文化意境的本质是歌曲内容之情与景,声乐文化意境的代表符号是歌词和旋律,声乐文化意境的表现有触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交融等方式,各种表现方式其歌词和旋律的表达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情感艺术,情感是歌曲之源。声乐演唱中只有通过分析歌曲,才能更好的表达情感,才能赋予声乐艺术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15.
声乐作品的练唱自始自终伴随着学习声乐技巧与表现的全过程。歌曲的选择对演唱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声乐教学是以声乐作品作为歌唱的基本教材,教材曲目的合理选用,决定教学的效果与质量。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选择适合的作品进行演唱锻炼,是教学实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培养歌唱者实际运用能力的重要步骤。因此,声乐教学如何科学地选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7.
薛婷婷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3):251-252,282
目前,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学生个人素质不等等诸多问题,导致声乐教学效率低、人才的培养周期过长,甚至终难成才,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大批声乐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并实施“有效声乐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练声曲的设计必须符合科学的发声状态,符合音乐作品的宏观规律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声乐练声曲的作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科学的发声,更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笔者通过对十几年声乐教学经验的思考,分析了现阶段普遍所采用的声乐练声曲的功能和作用,并对设计练声曲时注意的一般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它综合了心理学、物理学、语言学、表演学、音响学等众多学科的特征。声乐教学要想让学生真正把握歌唱发声的真谛,使人的声带、气息和共鸣腔体等协调作用,相互配合,发出优美、动听、有感染力的歌声,就必须运用辩证唯物论和现代科学发声知识,树立全面、正确的整体观。声乐教学的整体观是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科学发声方法与演唱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更准确地把握歌唱的现象与本质、部分与整体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艺术歌曲是声乐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声乐套曲作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声乐演唱和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分析了解舒伯特两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的创作及其艺术风格特点,对于演唱这两部作品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