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刘滨 《冰雪运动》2009,31(5):6-9
依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和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成长规律,密切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身心特点,对儿少速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养,打好其身体素质、运动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提出了儿少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点,对于儿少速滑教练员树立系统训练的理念,掌握系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短道速滑比赛中,在技术、体能、战术、心理等素质比赛所需能力方面,对运动员的要求都已达到相当高度。因此,在对儿少短道早期训练中,根据儿少运动员特点和短道速滑项目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训练,将对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和向更高水平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成年男子中、长距离速滑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多年与奖牌无缘,直接原因是运动员比赛时后程降速较大。虽然问题出在成年,但根源却在儿少时期,后程降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速滑少年竞赛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公平和不科学,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多年来实行单一的冰上速度比赛,没有进行冰陆结合、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比赛,而且把专业队代训、省冰雪分校和业余体校从员统编在一个组比赛,引发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儿少运动员的训练过于急于求成,过早进行专业化、成人化训练,违背了从小培养、多年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违背了运动员儿少时期的生理发育自然规律及特点,到成年时缺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速滑少年竞赛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速滑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成年男子中、长距离速滑运动员在世界比赛中,多年与奖牌无缘,直接原因是运动员比赛时后程降速较大。虽然问题出在成年,但根源却在儿少时期,后程降速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速滑少年竞赛制度制定的不合理、不公平和不科学,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多年来实行单一的冰上速度比赛,没有进行冰陆结合、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比赛,而且把专业队代训、省冰雪分校和业余体校队员统编在一个组比赛,引发出很多问题。主要是对儿少运动员的训练过于急于求成,过早进行专业化、成人化训练,违背了从小培养、多年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提高的训练原则,违背了运动员儿少时期的生理发育自然规律及特点,到成年时缺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速滑少年竞赛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出合格的速滑后备人才。  相似文献   

5.
速滑运动员多年系统训练的重要性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从应遵循成才规律和分析速滑项目特点入手,从培养国际高水平速滑运动员所需要的时间、身体素质和青少年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及开始专项训练的年龄等多方面论述了速滑运动员多年系统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我国儿童少年速滑运动训练的有关文献,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中的实践,就少年速滑运动员全年训练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就如何抓好短道速滑运动后备力量的选材,及其对儿少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训练,打好基础进行初步探讨,供速滑教练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王秀丽、叶乔波的多年合理的系统训练过程,总结分析了她们多年系统训练中采用的方法手段,旨在为我国速滑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爱黎 《冰雪运动》2007,29(4):25-28
当前我国儿童、少年进行系统速滑训练的人数明显减少,在此形势下尤应重视儿少速滑运动员的选材工作。当今选材意义不仅在于一般性的挑选和发现天才,其重要性已移向对儿童速滑运动员潜能进行评测,确定其优势与弱点,为今后"选育结合"提供依据,以便对其进行个性化、针对性训练。结合少年速滑训练实践,从诸多选材研究成果中筛选出一种选材标准,并对其应用法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一名运动员的成材决不是偶然的,他受选材、训练、营养、恢复、运动队管理,教练员业务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其中选材尤为重要。选好了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速度滑冰项目也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科学选材、科学训练、个人勤奋努力、优化环境构成了运动员的成材因素,在速滑项目的选材中,除应遵循一般运动项目选材的标准外,它还具有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下儿少速滑运动员的选材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水平落后的根本症结是速度耐力水平低。要想提高这一项目的成绩,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速滑短距离专项负荷训练特点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基础、训练负荷比例、弯道技术、力量训练、肌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速度滑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体能类的竞技项目,认为正确理解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规律,解决好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混养训练三者的关系,准确掌握生化指标与3种训练比例的关系,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关键,并给出了3种训练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的平衡支撑能力训练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0  
速滑运动是技术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的基础,尤其是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更应加强平衡支撑能力的训练。认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应注重基本功训练,平衡支撑能力是速滑技术重要的基本功,是早蹬冰技术的基础,并分析总结了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速滑运动员王曼利进行平衡支撑能力训练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其应用平衡球训练平衡支撑能力的主要方法,以及冰上平衡支撑能力训练方法,旨在为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教练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损伤是阻碍速度滑冰运动员夺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国家队速度滑冰运动员伤病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慢性的腰、膝关节损伤和反复的肌肉拉伤比重较大,且治愈率不高;认为准备活动不够重视和充分,训练计划安排的合理性有所欠缺,力量训练方法手段落后,运动员和教练员对伤病产生机制认识不足等是致伤的主要原因。提出采取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加强医务监督和科研监控,避免带伤训练与结合专业医院的运动医学专家的治疗建议进行伤后及时、有效的治疗,优化运动损伤治愈的方法与手段,实现科学训练,达到在冬奥会上实现突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侯强  王鹏  安秋 《冰雪运动》2010,32(2):13-16
在少儿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训练中,练习的兴趣是其主要动力,为了提高少儿速滑运动员训练的兴趣,作为业余体校的基层教练员要千方百计地探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途径。速滑训练无论从调动少儿运动员的积极性,还是激发其练习兴趣,难度比球类和其他训练项目要大得多,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将直接影响少儿速滑运动员的练习兴趣。教练员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在训练方法上狠下功夫,使少儿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才能收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我国速滑运动项目青少年与成年运动员运动水平倒挂的现象,制约了速滑运动项目在我国的全面提升,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业余体校教练员应具备基本的训练工作能力,转变其训练理念,同时全面提高业余体校速滑运动员训练工作的质量。为此,提出业余体校教练员应具备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合理决策的能力,训练的创新能力;应注重少年儿童速滑运动员文化、科学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心理素质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按照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技术动作的形成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促进其技能和训练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6.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是提高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科学化水平的前提条件。利用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长期训练过程中的基础心率、运动心率和运动后心率的变化特征来控制训练负荷,有助于教练员正确执行训练计划。教练员熟练掌握心率控制训练负荷的方法,并能将其实施在训练中,就会使运动员摆脱消极、单纯的体力训练。使用心率作为控制训练强度的手段,要注意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的疲劳、情绪、疾病情况、训练环境的温度、场地的海拔高度,以及训练的方式等情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花样滑冰运动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高质量地完成各种技术动作,特别是后程技术动作的完成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文献资料、观察法和访问法对花样滑冰体能特征进行研究,观看花样滑冰国家级优秀运动员冰上训练和陆地辅助训练,对花样滑冰优秀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同项群教练员(艺术体操、花样游泳)进行了集中访谈,搜集最新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深入分析花样滑冰项目专项体能的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指导花样滑冰专项体能训练的实践,旨在提升我国花样滑冰项目科学化训练水平和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发展前途,科学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对提高其力量素质水平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多年的训练经验,认为教练员对力量训练质量缺乏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力量训练负荷安排不当,训练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力量训练内容安排比例失衡,缺乏对完成训练动作质量的严格要求等是影响力量训练科学化的主要因素。应从更新教练员力量训练的理念,注重力量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反馈与调整,每一次力量训练都要进行强化恢复性训练,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力量训练的质量,合理、有效和科学地安排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9.
张志成 《冰雪运动》2008,30(1):70-72
为了促进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和深化其改革,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等方法,分析我国普通高校培养高水平速滑运动员的现状,认为正确目标定位是办好高水平速滑运动队的指导方针,生源是办队的基本保障,建立合理的管理模式可以确保高水平速滑队的可持续发展,并从高校高水平速滑运动队的学训矛盾、教练员队伍、后勤保障等方面分析了速滑运动员的培养现状,从高校速滑运动员招生办法、学业管理、业绩管理、注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推进高校速滑运动队建设和运动员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成功对我国青少年训练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每年涌现出大批高水平年轻队员的状况,分析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的本质、核心内容与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特点,探讨韩国短道速滑新技术成功的规律。认为:我国短道速滑青少年在训练模式、训练内容、运动员选拔机制与教练员竞争机制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提出:明确培养目标,调整训练模式和内容,充实教练员队伍等改进青少年训练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