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宏阳 《班主任》2014,(9):69-70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时时想起小学时的班主任“老杨”,他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时隔多年,老杨却总在不经意的情愫里,细细抚摸我心灵深处柔软的角落。老杨其实并不老,当时也就20岁上下,他在城里读完高中后回到湘西村小代课,做我们的班主任。其他老师都叫他“小杨”,我们这帮顽皮的孩子也都跟着叫他“小杨”。直到有一天,杨老师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不能叫我‘小杨’,会折寿的,该叫我‘老杨’。”于是,我们开始叫他“老杨”。  相似文献   

2.
《老杨同志》一文中,老杨到阎家山检查督促秋收工作,他一进村公所,见到有人,并未立即递上介绍信,而是等了一段时间,才交给他们,老杨同志何以迟交介绍信呢?我认为有两点原因: 首先,老杨同志想摸清阎家山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3.
杨迪泉的养蛙经日前,笔者来到湖南省湘乡市石潭镇古城管区北垅村,走访了牛蛙养殖大户杨迪泉。走进牛蛙养殖场,只见老杨和他的小儿子杨卫正在捞牛蛙准备卖给上门购货的顾客。我们说明来意后,老杨高兴地一边捞蛙一边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在老杨的陪同下,我们绕蛙场...  相似文献   

4.
老杨说:“长得这么出类拔萃,能怪谁呢?你们要晓得,我也是千百个不愿意啊!”老杨名叫杨果,我们平时都管他叫老杨,原因想必你们都已明白。如果武功盖世、机智过人的杨  相似文献   

5.
“老杨”不老,是班上年龄最大的男孩。他高个儿,大眼,黝黑的脸上经常挂着灿烂的笑。他叫杨宇,班上的学生戏称他“老杨”,为了和他们打成一片,我也就紧跟“时代步伐”叫他“老杨”了。  相似文献   

6.
老杨落聘了,而且是第三次!然而这决不是老杨的错。老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他是革结束后参加高考的。16岁的老杨以全县第七的成绩考入师专,18岁毕业分配至县一中。1985年第一届教师节就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第二年,县里成立职工中专,他被选调入。在这所成人学校里一呆就是13年。他学的是中,但酷爱哲学、社会学、历史学,  相似文献   

7.
老杨     
老杨今年41岁,离异,无特别嗜好,只经常上网淘淘衣服,最近爱上了养花养草,也可算是"园林师"一个。与其他中年妇女一样,她们经历过的,老杨也经历过;而她们没经历过的,老杨照样经历过。老杨七0年生,在杨家排行老二,父亲对其颇为宠爱。老杨懂事得早,没读高中,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18岁便能独立养活自个儿,日子过得颇为舒坦。  相似文献   

8.
老杨师傅     
老杨是我校的打更师傅,他叫杨雨琢。别看他是个“师傅”,可管的事却不少。也不知从何时起,他摇身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杨校长”。人们每每亲切地叫上他一声“杨校长”,他总是呲牙一笑,从不跟你急。香港回归那阵儿,有位老兄受了“总督”一词的影响,又给老杨加了个美衔———“杨总督”。老杨可是我校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今年五十多岁,身体健壮,然而无情的岁月早已在他脸上犁下了道道沟痕,面庞显得又老又黑。他的手大而憨,又不经常洗,整日脏兮兮的,攥起来似一个染黑了的大馒头。他说话很“幽默”,字音总咬不准,例如:…  相似文献   

9.
赵树理擅长写农村题材小说,他把自己追求民族化、大众化的小说创作,谦虚地说成“摆地摊”。然而,这“地摊”上展出的却是雅俗共赏的精品,不仅农民喜闻乐见,城里人也爱看,而且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去。《李有才板话》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篇,读读《老杨同志》,会有许多收获的。一读《老杨同志》,可以学到记叙文的一种结构技巧。想想《老杨同志》的叙事条理,不难悟到其中的诀窍。全文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老杨同志要到阎家山的缘由,这是从头说起。第二部分紧承前面的话,写老杨同志到了阎家山村公所,村长广聚拿了介绍信去向恒元讨主意,…  相似文献   

10.
杨金武 《人民教育》2013,(10):25-26
老杨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他是一根曾被命运折断过的蜡烛,其烛光,尚有些暗淡……老杨小时候特别崇拜老师,他认为老师很伟大,很神圣。读小学时,老杨就有一个梦想:要当一名整日神采飞扬和孩子一起欢喜、一起忧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老杨落聘了,而且是第三次!然而这决不是老杨的错。老杨曾有过辉煌的历史, 他是文革结束后参加高考的。16岁的老杨以全县第七的成绩考入师专,18岁毕业分配至县一中。1985年第一届教师节就被评为县级优秀教师。第二年,县里成立职工中专,他被选调入。在这所成人学校里一呆就是13年。他学的是中文,但酷爱哲学、社会学、历史学,在学校与外地高校联办大专函授班期间,他讲过哲学、党史、社会学、写作学、文学概论、文学史,甚至还讲过政治经济学。在从政热不断升温的年代里,他也曾改过行从过政,但终因其不烟不酒、对54号文件(扑克牌)又不能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2.
小杨说老杨     
老杨是最爱我的人,喜欢起来总是“小杨,小扬”地叫个没完。我都快11岁了,个儿都到老杨胸口了,他还“小杨,小杨”地叫,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相似文献   

13.
装酷到底     
<正>有三件事情必须亲自去做:死亡、上厕所和装酷。说说装酷,我一度对此着迷。刚上大一,我正在宿舍里洗内裤,老杨可怜巴巴地来向我借内裤。这时,漂亮师姐闯进来说:"新生联欢晚会,我们中文系得有个节目哦。"我和老杨说,我们唯一擅长的是登台展示我们的帅,除了帅,我们一无所长。师姐说:"你们少贫,老杨不是号称‘浴室歌王’嘛,你们搞个乐队,一定酷。""酷"这个字让老杨脸上突然有了被科特·柯本附体的  相似文献   

14.
高中同学老杨到我家串门,无意中谈起了一件事,使我记忆深刻。事情是这样的。一次,老杨那刚3周岁的外孙儿小霍达举着一个像暖壶盖儿的塑料东西,来到老杨的书房,说:“姥姥打不开,姥爷给我打开。”老杨接过来一看,是一个中间有圆孔的紫色盖帽和白色的圆台粘连起来的小物件,底座有粘着一个布满了小眼的塑料板,盒里有一个类似小草帽、能上下移动的东西。很显然,这是扑粉用的器具。老杨仔细一看,里边有若干小黑球。他明白了,原来小外孙把早晨捡到的花籽通过“盖帽”的圆孔放进去,现在要往外倒却倒不出来了。老杨说:“当时我使劲拉…  相似文献   

15.
杨素秋 《大学生》2014,(8):46-47
正我们文学院有三大名捕:老杨、老吴和老魏。老杨年年弄一百篇唐诗让学生背。一百篇里少不了《长恨歌》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样儿的超长篇目,背不过就甭想拿学分。老吴爱讲迦梨陀娑和《沙恭达罗》,每班每学期必挂五个。一到期末,我们就在宿舍互相瞅,哪五个倒霉家伙会中标呢?求情也没用,拿着水果去他家也没用。老吴把腿翘在沙发上看电视,任凭你说什么,他半小时都不吭一声,你只有拎着水果讪讪败退。几大名捕里,老魏向来压轴。大名鼎鼎的魏耕源魏捕头,没有一个学生不怕他。  相似文献   

16.
在网络日渐普及,一茬又一茬的写手涌现出来的今天,我们仍然记得痞子蔡,那个并不英俊的男人给我们曾经炮制出来的一波又一波的感动。并且他从来都没有离开。你抬起头,艳阳高照的日子,那只蝴蝶  相似文献   

17.
1968年初夏的一个夜晚,北京饭店里灯火通(tōng tòng)明。周恩来总理为外国朋友举行的宴会已经结束,可是,远渡重(chóngzhòng)洋来到中国的外宾还在和总理亲切地交谈着。总理的司机老杨进来打水时,餐厅服务员小王顺手给了他一束(shù sù)刚刚撤下来的鲜花。老杨想起了邓  相似文献   

18.
赵树理可以说是驾驭语言的高手。农民那种朴素的语言,特别是群众常用的口语,通过他的提炼和加工,勾画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感到特别清新、自然、亲切。《老杨同志》就是成功的典型。老杨是特别受农民喜爱的农村干部。从他嘴里说出的每一句话,可以说和农民是一家的话,真可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相似文献   

19.
谎言     
张正 《教师博览》2008,(5):24-25
我现在的姻缘,差一点毁在老杨手上。 老杨是我们学校门口一个开小店的,人很精明。我平常一个人关在学校里,无事可做,尤其是双休日,太无聊的时候喜欢到老杨小店门口坐坐,他的小店门口通常横着两三张长板凳。  相似文献   

20.
1988年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学参考书关于《老杨同志》的“课文分析”总结说:“通过老杨同志深入阎家山领导农民斗争地主的故事,赞颂了他立场鲜明,讲究策略,作风深入,紧密联系群众,注意调查研究等优秀品质.”并以此为中心,叙述了写作方法,结构和语言特点.我认为,这一课的重点应是说明老杨同志“真是”贫苦农民的“自己人”.学习写作方法和语言也应围绕这一点.赵树理同志在《也算经验》一文中说:“我在群众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非解决不可而又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问题,往往就变成了所要写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