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鞋子来探索数学问题。 2、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2.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和理解颜色和形状的对应关系。2.帮助幼儿学习将两种特征对应并整合。3.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思维习惯。活动准备1.教具:一张大的图片(国王的新衣),一张表格(小动物对应的形状和颜色指示图,其中的小动物可取放和替换),一张大的操作材料纸。2.学具:蜡笔,幼儿人手一张操作纸。  相似文献   

3.
为帮助幼儿建立起一定的逻辑思维,大班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在大班时期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大班数学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初步逻辑思维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4.
卢琪  王黎敏 《山东教育》2003,(33):34-34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数字的兴趣。活动准备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2.教具:0~9数卡二套,有数字的物品若干,数字信息若干条。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卡。活动过程一  相似文献   

5.
6.
好敏 《早期教育》2002,(12):28-28
设计思考 数的分合是大班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内容,其重点是让幼儿体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为日后学习加减法奠定基础.本活动以孩子生活中常能接触的硬币为载体,通过抛玩硬币,引发孩子用自己的符号来表现自己的认识,从而在动动玩玩的游戏中轻松地获得经验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1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但还只是停留在“知道了”上面,在实际应用中还是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在广泛应用上下工夫,使抽象的知识与具体实例发生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把一般的认识迁移到具体的事物上去,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扩大认识面,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8.
徐菁 《今日教育》2009,(7):23-24
活动目的: 1.训练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 2.学习50以内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培养幼儿数群概念。  相似文献   

9.
10.
严晶 《学前教育》2004,(5):38-38
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一名普通教师,看了2003年第11期《学前教育》(幼教版)上刊登的陈立老师的反思随笔--《一寸光阴一寸金》,很受启发,于是参照该文中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尝试进行了一次随机数学活动,效果非常好。 活动虽然没有预先设计,但是孩子们很感兴趣,活动结束时他们已初步有了珍惜时间的意识。这次活动证明,让大班幼儿体会到时间的价值与自身的关系是完全可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要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简单问题。本活动不仅达到了这个目的,而且让幼儿体验到了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快乐。我也深刻地体会到,怎样组织活动才能为幼儿所喜爱并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记录下活动过程,愿与同行分享。 祝愿《学前教育》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1.
宋菲菲 《今日教育》2009,(10):18-19
1.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理解加法合并和增加的意义。2.提高幼儿的分析、判断能力。3.培养幼儿倾听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设计意图 “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使大班幼儿领会“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我尝试让幼儿参与各种操作活动、游戏活动,去感受、探索、发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可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探索者,从而萌发爱科学的积极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林霞 《福建教育》2013,(10):48-50
本次活动是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如何有序摆放书包”的问题展开,所涉及的数学经验包括相邻数、序数、单双数、正数和倒数等。活动旨在通过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在不断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在不断观察、分析、判断和推理中发现数的排列规律,激发幼儿探究数列规律的兴趣,进一步理解不同数列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让幼儿萌发有序摆放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而幼儿的合作是指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中实现目标。要求幼儿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幼儿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幼儿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大班幼儿面临幼小衔接,更需要尝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合作行为的训练,为其人小学参与合作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那么,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如何恰到好处地引导幼儿的合作学习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孙静 《广西教育》2012,(17):94-94
大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的教学组织模式比较熟悉。教师如果继续套用以前的模式,只用简单的图片或实物供幼儿操作已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这样不仅容易使幼儿对数学活动失去兴趣,甚至还会使幼儿厌倦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推陈出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孩子,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6.
设计意图 空间概念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关系在人脑中引起的综合性反应.由于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他们对空间感知开始是模糊不清的.  相似文献   

17.
耿福琴 《山东教育》2004,(33):29-30
皮亚杰曾经说过:“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学教育也不例外。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次活动就以孩子生活中随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 大班的幼儿虽然有了一定的分类经验,但在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作肯定或否定分类”时,仍然面临两个困难:一是不太容易理解“按否定标准分类”这一知识点,二是往往无法在分类的基础上对物体作肯定或否定的命名。为此,我思考并尝试制作了新型学具“抽拉式的分类盒”,采用“分家家”的游戏形式,设计多层次递进式活动,期望在“联系生活、动手操作、巧用学具”中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自然现象及特定的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认识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教学内容之一,同时由于该年龄段幼儿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经常会在生活中遇到单、双数的问题。如排单队或双队;一顶帽子,一双鞋;双数的小朋友做什么,单数的小朋友做什么等等。而他们对单、双数的实际意义并不理解,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