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一小学教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倒悬的利剑. 对此,一些家长还振振有词——只是想了解孩子的成长状况、老师的教学方式等,防止孩子在校被“坏老师”或“坏孩子”欺负.虽然家长有权了解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孩子的在校情况,但却无权监听老师的一言一行,因为老师也有自己的隐私.这种不信任、不尊重,甚至抱着敌对找茬的行为只能让老师产生抗拒心理,伤害老师的尊严,加重老师的心理负担,影响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父母必读育儿传媒已在"养育科学研究院"公众号设置专栏进行宣传,也将陆续发布讲座的相关内容和活动排期。专家精彩观点:杨欣宇:通过"造飞机""角色扮演我来做妈妈""画自己""妈妈/宝宝我想对你说"等亲子活动游戏,让家长和孩子用彼此的视角看问题,让家长明白信任孩子很重要,孩子需要的是"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同时,也让孩子理解家长们的不易。李洁:带领着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西园小班的孩子和家长们从做手指游戏开始,希望通过游戏的方式,促进亲子之间的相互关心和了解。  相似文献   

3.
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幕后“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上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像悬着一把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并不鲜见。(2014年12月12日《现代快报》)原则上说,学校的教学行为不属于“隐私”,可以经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家长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可以进入学校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孩子  相似文献   

4.
何瑛 《教书育人》2012,(34):14-15
如何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学得有效;让教师愿教,教得轻松;让家长会管,管得有用。一本家校联系本,它每天穿梭于学生、教师、家长之间,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家长的一些意见与要求,孩子可以及时了解老师、家长交流的话题,勉励自我,增强自省。用好它,一定是能起"一箭数雕"之功用。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当然也离不开家长们的重视和关心。要在孩子、学校、家长三者之间搭建好平台,让孩子爱学,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一些家长一直在讨论要不要给孩子买个窃听器手表,以此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确保孩子的安全。而在上海,某小学有多个孩子佩戴了带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学生还没放学,教师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许多家长给孩子购买这种产品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保护孩子"。"保护孩子"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充满正面效应的理由,许多针对孩子的粗暴介入,都是在这个美丽的理由之下进行的。事实上,孩子也有着自己的隐私,保护孩子也包括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以上演"窃听风云"的方式保护孩子,反而可能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到教  相似文献   

6.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7.
马波 《辽宁教育》2013,(9):11-12
新生入园是教师们最辛苦、孩子们最爱哭、家长们最担心的艰难时期。怎样做才能让孩子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上幼儿园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多种方法:用情感、用实物、用行为规范,让家长、孩子、老师都能轻松自然地进入最佳状态。一、心灵的沟通1.亲自给家长写信。幼儿人园的第一时间,教师亲手写给家长一封信。信中字字句句都能体现理解、责任和换位思考。介绍我们如何给孩子宽松的氛围,告知家长孩子一日的生活安排。家长看后会由衷地信任老师,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免去了许多疑问、担心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早期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做好早期的家庭教育,关键在于准确地把握好分寸,把握好尺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也少,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个幸福的童年。有的家长宁可自己吃苦,也舍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物质上给予丰厚的满足,生活上包办代劳。疼爱孩子本是人之常情,但凡事皆有度,过于疼爱会变成溺爱,爱就成了害。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门艺术。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需  相似文献   

9.
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大的期望。期望值越高,自己内心的担心紧张程度也就越大。其实,家长也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不应该唠叨,但有时却无法控止住自己,总想把自己的家长权威表现出来,不管正确与否,不管场合是否恰当,也不想孩子的感受进行“教育”,势必会影响与孩子的沟通。对此,提几条建议,以期给家长们一点启示。一、信任家长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征和时代特点,因势利导,尽可能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始终关心和爱护他们的。特别是父母和孩子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正确对待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切忌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平时多和孩子交淡,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语,琢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其动向。  相似文献   

10.
王璐  谭鹂 《中华家教》2020,(5):10-11
每当孩子生病需要吃药治疗时,家长们常常会面临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部分孩子在生病时都不太配合吃药。常见的一种状况是,家长们着急想让孩子快点吃药,孩子却一直哭闹个不停,全家人轮番上阵劝说也没用。孩子们对于拒绝吃药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比如采取大声哭闹、把药放在嘴里后赶紧跑走再偷偷吐出来、故意将药洒出来、把药偷偷藏起来、甚至趁家长不注意偷偷把药扔掉等,与家长"斗智斗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成了热门话题。不管是有条件的,还是没条件的,家长们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孩子接受最优良的教育。但是,备受瞩目的学前教育真正让孩子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吗?作为一个教师和家长,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体会。一、"夸奖式"教育让人手足无措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  相似文献   

12.
"我家儿子今年9岁,心态特别好,考得再差也不着急,很会给自己找台阶下。有几次,禁闭也关了,不许吃饭的惩罚也用了,都不顶用。我很发愁,怎样才能让孩子‘急’起来?"——来自南昌的家长困扰这位家长的问题并不是个别问题,而是许多家长所共同关注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做一些耐心的观察,孩子真的是对什么都无  相似文献   

13.
自主选择是孩子的基本权利国人有个奇怪的习惯,就是在孩子尚小,没有明确的选择意识时,偏偏让他们自己做主,比如让刚满百日的孩子"抓周"等;等到孩子长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意愿,想自己做主时,家长们又不干了:"不行,哪能你自己说想干啥就干啥!"  相似文献   

14.
教师和家长:究竟是合作还是抗  衡? 从理想的角度来看,教师同家长之间应 该是一种合作关系,因为他们的目标都 一样:都希望情况向符合孩子最高利益 的方向发展,但事实上,教师和家长之间 处于一种互不信任、甚至是敌对的状态: 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 配合:教师认为家长应该对学生的学业 和品行负责,而家长则认为孩子上学了, 教育的责任当然就是教师。教师除了要 熟悉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外,还要了解他 们背后来自不同社会层次的家长……  相似文献   

15.
董桂娟 《中国教师》2014,(16):92-93
<正>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家长会可以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阶段性决策、班级的学期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发展情况,集中讨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使家长对学校、教师和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家长会之后的个别交流,能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育态度与方式,也有助于教师指导学生家长改善教育方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与孩子沟  相似文献   

16.
根据五年来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农村民办中小学管理的思路应该是:质量是生命,管理是保证,教师是关键。一、强化学校管理切实让家长满意要使每一位家长满意,需从三个方面抓起:1.加强教学管理,让家长信任。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民办学校来,都是望子成龙。如果民办学校的办学质量不高,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不同孩子的家长对学校有着不同的要求。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是优秀的,是因为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过去在公办学校成绩常常不及格的孩子,只要成绩能及格,家长也是满意的;有的孩子虽然主科成绩一般,但音、体、美等某一门成…  相似文献   

17.
刚刚体验了小升初大战的笔者惊讶地发现,原来人们对学校的选择和对奢侈品的选择有同样的心理——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适合的学校才是最好的,这个道理听起来一点都不生涩,家长们也都有很多体验,但是,处于滚滚红尘中的家长们往往被裹挟着。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挤进名校便感觉对不起孩子抑或感觉脸上无光。孩子们也同样被裹挟着,如果不能上名校或者提前择校而"沦落"到电脑排位的被动局面,会同样觉得难堪。  相似文献   

18.
姜冬玲 《考试周刊》2013,(10):183-183
<正>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嘱咐的话,最多的就是"听老师的话!",接孩子离园时,询问的比较多的也是"今天听老师的话了吗?"常出现的困惑是"为什么孩子不听我们(家长)的话?"可见家长认为自己或老师讲的话都是对的,希望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自己的话,目的是希望孩子有好的发展。那么怎样让孩听话呢?优秀的家长是智慧的,让孩子听话、明白事理的秘  相似文献   

19.
说到“隐私”,人们总觉得是成人的事,与孩子不搭界。但加拿大人却认为,其实孩子也有隐私,成人社会理应作出尊重和保护。某些“丢人的毛病”。孩子往往对诸如尿床之类的“毛病”十分敏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缺陷会使自己在同伴面前“丢面子”。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应在小伙伴面前提及,更不宜嘲笑、挖苦。某些心理疾患。对于自己正罹患或曾经罹患过的诸如孤独症、抑郁症、多动症等与心理有关的疾患,孩子往往更为敏感。如果大人们经常挂在嘴边,自然不利于疾病康复。即便疾病已痊癒,当着孩子的面常常提及也等于是“揭短”,同样不利…  相似文献   

20.
近期,笔者设计了一份问卷,取名为《请你把知心的话告诉我》,共有12个问题。孩子们出于对我这位心理健康指导老师的信任和期待,将真实的感受写了出来。连续1个多月的时间,我每天翻阅着问卷。看着小学生们坦率真诚的话语,我似乎感受到一颗颗纯洁而又委屈的心灵。我的心潮总是难以平静。仅其中的“想一想,你有时不听老师和家长的话是因为什么?”一个题目,学生们就列出如此多的答案。为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现将该题部分答案摘录如下,让我们听一听孩子们自己说:我有时不听老师或家长的话是因为1-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