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学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土壤与植物又是最基础的知识。目前的野外实习受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加之实习内容缺少系统性和综合性,使野外实习很难达到培养学生调查、分析、解决自然环境问题能力的目的。本文以土壤与植物实习为主,探讨了自然地理综合性实习课程革新的思路,探讨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建设符合社会需要的土壤与植物野外实习的新方法和综合内容。  相似文献   

2.
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是石油高校提高地学专业教学效果和保证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系统调研发现野外地质实习中缺乏石油地质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的实习教学方式、实习指导教师的野外实践教学能力亟需提高、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积极性不高和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考核欠科学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野外地质实践教学的质量,研究对于有关职能部门提高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质量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是否优秀就更加重要。针对野外地质实习的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在野外实习中的影响,对进一步加强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师德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结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课实例,分别就地理野外实习的线路选择、教学组织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了反思与教法修正。根据反思教学中的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三种模式在野外实习课中的应用特点,认为野外实习课指导教师的集体型反思是确保野外实习教学顺利完成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在野外地质实习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是否优秀就更加重要.针对野外地质实习的特点及容易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内涵及在野外实习中的影响,对进一步加强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师德建设起到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瓦斯地质学》是瓦斯地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瓦斯地质专业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地质基础,野外地质实习可以增加学生对地质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得抽象的地质知识更加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作者探讨了如何对瓦斯地质专业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实习,提出了野外地质实习基地建设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实习路线和实习任务的规划、教师集体备课统一教学的知识点、将地质实习和瓦斯地质专业相结合。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得学生的野外地质实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移动GIS技术应用到地质实习教学领域,基于Android平台开发了野外地质实习辅助系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一个便携的地质实习仿真环境。通过该系统的应用,形成了虚实结合的野外地质实习教学新模式,提高了学生野外地质实习的效果,改善了实习教师的教学质量,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地质实习教学的一些不足,成为传统实践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本科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过程中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应用于实习全过程,打破了传统的野外实习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效果,进一步提高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文章从实习指导教师的组织、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教学方法、实习考核方式这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改革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本科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野外工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地理野外技能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高校各地学相关院系均开设地理学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然而,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加之实习前学生对实习过程缺少全面细致的了解,对实习地相关资料掌握得不够充分,实习过程中教师少、学生多的矛盾突出,实习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受经费、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有很多重要的地理景观和现象难以亲临现场观察。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网络辅助野外实践教学,以推动野外实践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对传统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整合并合理配置现有实习资源,丰富野外实习内容,构建了一个创新式的野外实习教学体系。我们将传统的认知实习教学与科研训练有机结合;并逐步完善了野外实习的数据支撑系统;开发了多条具有不同典型生态特征的固定实习线路;加强了野外实习教材建设;改革实习考核方法,实现多元化评价。经过几年的实施和推广,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地实现了4个"提高":1提高了学生的野外综合实践能力;2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实习内容设计与指导能力;4提高了实习资源共享和辐射示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各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的创新点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对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化生院植物学野外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可行性强的改进措施.调查中发现学院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显著问题是:课时经费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组织管理缺乏系统化.从实习学生、专业指导教师和组织管理三个角度提出改进措施.交替学习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化生院实习教学中最大的创新点.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革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的组织形式,从而保障化生院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地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大学为例,介绍了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实践与创新。吉首大学在实习教学管理模式上,建立了规范的野外实习基地和完善的野外实习指导体系,制定了尊重民族习俗、维护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习原则。野外实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科研平台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地理科学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性质决定实践教学在高校地理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土壤与生物地理学野外实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和应用土壤与生物地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教材内容的理解,为将来从事该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所在城市及周边区域资源优势,选择雾灵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土壤与生物地理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从实习内容、交通线路及通达性、实习消费支出等方面分析可行性,以期加强和完善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和成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地理科学专业教学水平和学生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和表现,提出了提高野外实习效果的主要途径,如提高生师比例、改革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强化学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生物野外实习模式中指导模式的确立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创新型高校野外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中,应确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野外实习指导模式.该模式的确立有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以往的教师带队式的指导形式相比,该实习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强和规范化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地质野外实习的意义和实习区选择的原则 1.地质野外实习的意义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国家教委二年制师范专科地理专业教学大纲(89年)中,对地质学基础课程的野外实习作了明确规定,“进行野外实习是完成本课程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地质野外实习是深化地质课堂教学的过程。它可使学生在野外地质体中找到地质概念的原型,从而加深对地质概念和地质作用的理解,使抽象的地质理论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质野外实习又是系统训练学生野外地质调查方法,培养学生野外独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土壤地理学实践教学分实验、实习进行,多以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为目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文章对传统土壤地理学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的使学生对土壤地理学产生兴趣,能感性地理解理论知识,熟练野外土壤调查技术,磨炼意志,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19.
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探讨--以综合环境实习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环境科学系“综合环境实习”课的创建与实践过程中,针对野外实习的特点和对学生管理的要求,通过对多年的野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方面的经验总结,提出了“13521”野外实习学生管理准则,即概括为“一条纪律、三项注意、五个要求、二种精神和一个保证”。并对它的内容实质和特点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同时对在贫彻实施这一准则中的教师作用及要求表述了作者的切身体会。该准则经环境科学专业连续四年的“综合环境实习”的实践证明,它对野外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确能起到理论指导、切实可行、保证效果之作用。它不但适合环境学,而反也适合地学、生物学等学科的野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要求,同时还对文科一些专业的校外实习中的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野外实习内容自主设计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在坚持区域的、综合设计、总体设计指导局部设计的原则下,实现对野外综合实习自主设计.地学野外综合实践采用学生自主设计的方式,包括了实践的早期准备、学生自主设计实习方案讨论会的开展、野外工作操作的实施、评价各个阶段.这种模式对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要求高,也需要学生和教师两者本身的完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