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南》艺术领域指出: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一面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每个幼儿都希望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增强自信心。《指南》背景下的幼儿艺术作品评价方式,将探寻如何借助作品欣赏介绍法、电子照片展示法、个案追踪研究法等评价方式,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想法,理解幼儿独特的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借助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并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们的经验,促进幼儿潜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的不足分析  相似文献   

3.
适用年龄:3~6岁 一、设计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艺术领域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的创作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表达,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创作,鼓励幼儿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环境.  相似文献   

4.
针对幼儿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曾明确提出我们"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再度强调要"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然而受传统幼教思维模式的影响,教育实践中我们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上偏离了教育指导的要求,值得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5.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理解和尊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因此,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鼓励幼儿大胆地、自由地创造,但是,是不是强调"放手"就不管孩子了,让幼儿随便画呢?单纯的"放手",是不是真的  相似文献   

6.
《指南》艺术领域的前言部分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有别于成人。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同伴和老师经常会看不懂孩子的作品,嫌孩子的作品画得乱糟糟的,一点儿都不像。36岁的幼儿正处于象征期,他们只是通过图形符号表征世界,就像角色游戏中幼儿用一根木棒表征一匹马一样,尽管不像,但满足了幼儿自由表达的愿望。当孩子的绘画作品被同伴看不懂时,教师要根据《指南》的教育理念,深入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分析幼儿之间的对话内容,采用有效的观察应对进行教育策略跟进,真正尊重幼儿的艺术创造与表现。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而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而言,“日记画”则是一种能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用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出内心真实想法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的教育建议部分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按照范画来画。"范画似乎成了"存在又不合理"的事物,似乎成了一个"雷区",踩不得越不过。传统的美术教学对范画的理解就是提供教师事先准备的作品,幼儿依样画葫芦一笔一画  相似文献   

9.
蔡敏 《考试周刊》2014,(5):191-191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需要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美术作品的魅力就在于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12,(31):17
商亮在2012年10月19日新华教育网撰文指出:10月15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学前孩子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成长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标准。《指南》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倡导成人不应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正>《指南》艺术篇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美工区实现《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呢?在不断深入学习领会《指南》的过程中,我在幼儿园美工区学习性区域活动指导中作了如下尝试。一、创造丰富的艺术环境1.让幼儿和环境"说话"  相似文献   

12.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指南》为我们理解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及内涵提供了帮助,为我们观察、了解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提供了导向性指引。一、建构语言活动的观察框架1.深入了解《指南》中的语言领域目标在应用《指南》观察、了解幼儿时,要熟记语言领域的几个目  相似文献   

1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艺术领域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由此可见,《指南》一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另一方面也强调要寓艺术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前者突出了"教如何审美的教育",即艺术教育的目的性功能,后者突出了"通过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指南》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园的指导纲要。但《指南》大多数家长却知之甚少,本文的作者既是老师又是妈妈,她巧妙地把《指南》和自己的育儿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刊发这篇文章,希望更多的家长朋友关注《指南》。  相似文献   

15.
钱玉娟 《考试周刊》2014,(53):189-19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它体现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也为我们指导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教育纲要》提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建议也要求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或创作,成人不做过多要求。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过程中幼儿会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所想所爱,其创意往往是成人所远远不及的。因此,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感悟力、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起着特有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明确指出,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显然,遵循幼儿好  相似文献   

18.
绘画活动,是幼儿用来表达内心情感、感受生活的工具。《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具体目标是"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艺术领域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领域,在幼儿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启发幼儿用眼、用心去观察,大胆表现与创造。  相似文献   

19.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被教师广泛用来观察、理解并支撑儿童的学习,同时记录儿童的成长。为了促进学习故事的本土化,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背景,以"学习故事"的三段式结构即注意、识别、回应为抓手,找到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即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在《指南》的教育建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方法支持幼儿的学习。笔者针对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提出建议:加强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幼儿为主体,鹰架幼儿学习路径;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学习故事"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20.
正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需要教师提供肥沃的土壤和细心的浇灌,才能茁壮成长,开出艺术之花、生命之花。这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给我的教育启示,它让我明白在艺术教育中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是提供种子需要的肥沃土壤,而帮助幼儿用他独特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则是种子需要的细心灌溉。《指南》中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大方面强调艺术教育的目标追求。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