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张本 《集邮博览》2012,(1):53-53
看到贵刊刊登的《我与博览的故事》征稿启事,我的心又激动起来,我与贵刊情缘27年,件件事情在心中涌动,回忆起了许多过去的事,不爱动笔的我以实情匆匆写下一稿。  相似文献   

2.
向茂 《集邮博览》2012,(7):38-38
寻寻觅觅,邮集。风风雨雨,切切。相伴前行。人生路上,有一路欢歌笑语,有一程悲欢离合。天下宴席,聚散总相随。相伴前行。有爱恋,有喜乐,有博览,有万家灯火,有枕边书,有一杯热茶,有快慰情理。龙飞凤舞,莺歌燕舞,冬雨春风,红了芭蕉,绿了杨柳。一年又一年,升起的太阳照耀着黎明,落下的月亮驱走了黑暗。迎来这即将万紫千红又一村。这又一村,如美酒滋润心田。这又一村如瀑布洗濯心灵。它就是我的心灵驿站,是我劳累奔波下的港湾,让我修身养性的牧场。  相似文献   

3.
徐纲 《集邮博览》2003,(6):11-11
笔者在新加坡工作了6年,工作之余集邮,也喜欢阅读集邮刊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国外见到了《集邮博览》,真是他乡遇故知。新加坡是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也是亚洲著名的贸易金融中心。由于多年的英文教育,新加坡人的中文水平并不高,年轻一代的华人阅读中文  相似文献   

4.
在我收藏的两百多本《集邮博览》杂志里,有一本封面盖有两个邮戳,内页已经泛黄(如图)。这本被我珍藏了二十多年的《集邮博览》杂志。看似普通却有一段不寻常的经历。每当看到它,我便想起我与它的故事。初中时,我在一个同学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从开始的收集信销票,到后来收集成套新邮票。邮票收集多了,感觉到集邮知识的不足,于是开始购买集邮类杂志阅读。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而我与她相识仅仅是第5个年头,真是相见恨晚,似乎还感到一些小小的遗憾。 这几年来,每当投递员给我送来《集邮博览》,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气读完。这还得从5年前的一件事说起。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12,(7):4-5
智者曰:三十而立。三十岁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青春勃发,最富有生命力、充满激情的时候。对一本杂志来讲则是真正的开始。 三十年来,《集邮博览》就像一棵不知名的小草,慢慢地成长,它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雨吹打,也遭受过人们有意或无意的践踏,但它还是顽强地生存了三十年。  相似文献   

7.
常春 《集邮博览》2016,(4):78-82
《集邮博览》(原名《北京集邮》)自1982年创刊至今30多年来,共发行18期增刊。改版之前发行8期,复刊改版之后发行10期,除1992年发行的增刊未编号外,其他17期均占总期号。从内容上来看,包括集邮年刊、邮展活动、学术专题、集邮人物、地方集邮等,极具鲜明的主题和时代特点。一、1992增刊——《集邮纪实文学专辑》发行于1992年6月,没有总期号,黑白96页,规格与正刊相同。由集邮博览杂志社编辑出版,安徽安庆市报刊零售公司国内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国外总发行。安徽省铜陵新华印刷厂印刷,准  相似文献   

8.
近20年来我一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是我的集邮却开始于猴票丢失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工作,一天一位朋友到单位带来了他买的猴邮票,并将其中一个四方连直接送给了我,当时我不集邮,也不懂集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写信的时候因为嫌这个邮票麻烦就用掉了。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创刊于1982年,原名《北京集邮》,当时是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一本会刊。1987年更名为《集邮博览》。不知何故,2006年突然宣布休刊。所幸2007年8月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而复刊,广大读者由忧变喜。这一变化,使《集邮博览》从省级上升为国家级的一本期刊,从此为《集邮博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集邮博览》伴随我已经30年了。回顾与她相处的往事,心绪难平,感慨良多,脑海里存储着不少温馨而难忘的记忆。20世纪50年代末,在我读初中的时候。首先结识了《集邮》杂志。可以说,《集邮》是我集邮道路上最早的启蒙先生。1982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了。  相似文献   

12.
赫建 《集邮博览》2012,(7):34-35
我与《集邮博览》的第一次接触始于1988年。当时我出差进京,空闲时去坐落在南礼士路的北京市邮票公司营业部。《集邮博览》编辑部就在营业厅的楼上,我带去了几枚自制的极限明信片。特去拜访。  相似文献   

13.
三十而立气宇轩,岁月无悔艳阳天。 图精励志风华茂,只为傲立万重山。 我伴博览三十年,暖春寒冬记心田。 友朋今朝喜相聚,瞻望未来笑开颜。  相似文献   

14.
朱达 《集邮博览》2012,(7):54-54
《集邮博览》一直是我的伴侣,特别是复刊以后的《集邮博览》更成为我的佳侣,一订则订全年,一到必定先浏览后细阅。它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披露了不少珍贵的邮史,特别是对外国邮票、邮书的介绍,拓宽了我的视野,增强了我对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兴趣。促进了我的学习和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秋 《集邮博览》2012,(7):49-49
京华大地享邮名,以文会友结邮情。 三十春秋勤润墨,一代风骚颂巨轮。 宝献珍邮扬广宇,清词丽句见精神。 但愿神州铺锦绣,讴歌时代唱新声。  相似文献   

16.
我是《集邮博览》20多年的读者,也是小小的笔耕者,对她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作为读音,曾经因她的停刊而扼腕叹息,也曾因她的复刊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更因没有看到复刊第一期而多次向邮友打听,并在网上搜索……最后总算圆了梦——在深圳特区一家邮社上邮购得《集邮博览》复刊号珍藏版(总第225期),接着又获复刊个性化邮票珍藏版。  相似文献   

17.
1984年的一天,我在113书摊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北京集邮》,虽然只有32页,但我却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从1985年起,我开始订阅《北京集邮》,并想办法收齐了1983至1984年的几期杂志。但1982年的创刊号一直没有找到。1987年杂志改名《集邮博览》,视野更加开阔,内容更加丰富,融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趣味性于一体,简直令人爱不释手。二十多年来,《集邮博览》伴随着我的集邮历程一路走来。谁知到了2006年底,杂志突然停刊,我怅然若失。  相似文献   

18.
八木 《集邮博览》2011,(5):91-92
这次来北京,文献集邮研究会组了个不大不小的团。说小。论其人数,成员不过19人而已;说大,论其组成,团员来自全国9个省市,平均年龄一望而知一多白发矣!而大家均是自掏腰包,自愿组团,自得其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其趣味性可谓大矣!  相似文献   

19.
认识和喜欢《集邮博览》是缘因它的名字。有种看到此刊,可博览所有集邮报刊书籍的意味。20年前,我在报刊店随意翻书之时,发现了《集邮博览》,感到此种刊物有对同类刊物拾遗补缺之感,立即将此杂志购走。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集邮博览》创刊30年,为自己过生日。杂志应该有所表示,为此。新设一个小栏目“博览30年”。每期发一篇文章。内容大多是读者有感而发,自己并没有打算写文章。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半年就过去了,经不住朋友的劝说只好动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