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申平 《考试周刊》2014,(96):30-30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思想、知识的重要载体,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文言文课堂枯燥乏味的问题长期困扰老师和学生。只有不断探索运用故事、诵读、讨论等各种方法,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诵读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立德树人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今高中的语文课堂很少采用诵读教学,学生缺乏参与度,语文课堂的人文性得不到体现。因此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进行诵读教学,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如同万紫千红的春景,花样繁多,内容繁杂,在这纷繁的春景当中,诵读犹如一道清风,轻抚脸庞,沁人心脾。所以,让诵读的清风吹进课堂,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别开生面,展现不一样的精彩。随着学校"三级分层达标"教学实验课题的深入,我对诵读教学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感悟。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应充满诗意。建构诗意语文课堂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教学目标。诗意语文课堂体现在爱、想象和细节中,需要用心感悟。通过创设课堂情境,诵读经典文本,提高教师修养,美化诗意语文课堂语言等构建诗意语文课堂,进而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体会到诗意语文课堂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改革时至今日,"以学生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已熟为人知,然而反观高中语文现实课堂仍普遍存在着"教的口若悬河,学的稀里糊涂"的这种"教师占据主位、学生主体缺失"的低效教学现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以生为本"的课堂与现实课堂的距离还有多远,该如何有效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来改变现实课堂的低效问题呢?笔者认为"以生为本"须真正根植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是突出"以生为本"的诵读教学,回归语文味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  相似文献   

6.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优秀传统.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读书,特别是诵读.从调查和现状分析中可以发现,高中语文课堂诵读还存在着认识欠缺、时间仓促、目的模糊、范围狭窄、指导乏力等问题.教师应明确诵读的含义和目标,通过营造诵读氛围、保证诵读时间、指导诵读方法等举措,让语文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让语文学习变得高效.  相似文献   

7.
本文笔者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呼唤本色语文,本色语文的内涵是简单、朴素、深刻,诵读是中学语文课堂本色化的根本三个方面分析了诵读在语文课堂本色化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当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的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多媒体技术也日益成熟并作为教学工具进入高中课堂。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课堂,改变了传统以诵读为主的教学模式,图片、音效、视频等诸多形式使得语文课堂从传统的白纸黑字时代,转向"声音、色彩、图像"并举的新时代。课堂模式焕然  相似文献   

9.
从两节日常语文课堂案例教学来看,无论是一年级的国学课堂,还是八年级诗歌教学,诵读法是不同学校的两位语文老师所共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诵读法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推陈出新,如何更加有效地促使学生通过诵读提升教学效果、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中小学课堂教学案例二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堂文化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形成的师生共同遵循的一种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及规范,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文化。生命化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文化的核心特征是让学生有安全感、归宿感、自主感、成就感。我们应从平等民主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诵读感悟的课堂、简约快乐的课堂等四个方面来构建生命化的语文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学通过"对话文本重诵读、丰富活动彰个性、巧设问题促探究、善用课件激兴趣"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探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欣赏到如画的风景、感受四季的轮回,又感悟真挚的情感、懂得人生的真谛,进行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把"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课堂充满人性的色彩和光辉,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构建了生命性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2.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学生在诵读中能够有所感知,增加积累,形成语感。散文教学设计要以诵读教学为主线,将传统的语文教学理论与先进的课程理念融为一体,让语文课堂上有琅琅的读书声,常读常新,让课堂组织既有效,又自然。  相似文献   

13.
正诵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初中语文课的诵读现状却不令人乐观:语文课堂上更多的是重讲轻读,重阅轻读,重写轻读,"诵读进课堂"常常流于形式。如何改变现状,让诵读真正走进课堂呢?结合自己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一、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声音在塑造作品形象中的魅力。诵读表面上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实际上融入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对作品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4.
转变与期待     
作为中学语文教研员,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经常深入课改一线进行调查研究。所以,我深切感受到新课改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的新活力;也深刻体会到课改实验存在着的一些误区和偏差。现将我的看法陈述如下,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一、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转变1.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了学生的诵读、感受和情感体验。诵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式,离开了诵读,学生就难以去直接感受、体验文本,也就难以学好语文。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诵读,课堂上过分地重视理性的分析和能力的训练,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何为"诵读"及"诵读教学"实施的背景何为"诵读",《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是:"念(诗文)"。《辞源》解释为"念、默读"。《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念、熟读、背诵"。但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诵读应包括朗诵、吟诵、背诵等具体的方式,即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味情调的阅读方法。"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在我国千余年的语文教学实  相似文献   

16.
在走进经典、热心诵读成为潮流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发挥经典诵读的功效,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使学校教育与经典诵读契合更紧密,已经成了学界有识之士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我们认为,经典诵读要在课堂教育中得到良好的贯彻,需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典诵读教学十分重要。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就主要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入经典诵读的思考进行简单讨论,供小学语文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诵读既是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情感的牵引,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对诵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借助诵读的力量,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优质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教师示范、形式多样、深化教学诸方面进行积极实践与探索,以诵读激起语文课堂中的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中专学校诵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语文课堂应呼唤诵读教学的回归以及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考核评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可谓多姿多彩,但细细考量却又缺少语文味,课堂局限于浅尝辄止的分析,干瘪而枯燥。语文课只有返璞归真,其语文味才会更加浓郁芬芳。一、文本诵读——融入生命要让语文课真正具有浓浓的语文味,朗读必须有滋有味。《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