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地冰球运动是冰球运动的延拓,它不受时间、地点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全国范围内都可推广和发展的大众群体项目。通过对我国陆地冰球运动现状的研究,探讨了陆地冰球在我国民间发展的潜力和可行性,认为我国应加强对陆地冰球的大力宣传,形成一个以赛促发展的良性循环,培养更多的陆地冰球运动员,转向冰球运动的优秀后备人才,使之成为促进我国冰球运动发展和提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冰球运动所具有趣味性、激烈性、多变性的运动特点使其成为冰雪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冰球运动在我国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运动推广也是刚刚成形,产业链基本构建完成,基础设施不到位制约着我国冰球的发展.通过分析我国东北地域冰球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俄罗斯冰球产业的发展形式,提出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培育儿童、青少年群体参与冰球运动、加强赛事管理、提高冰球器材制造水平等发展对策,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冰球运动产业发展道路,为我国冰球产业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郎兵宇  张海泉 《精武》2014,(4):164-165
通过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回顾与反思,指出我国冰球运动现阶段还存在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匮乏、教练员科学化训练水平低、缺少科学的激励管理制度、缺少冰球运动场地,冰球运动专项资金的短缺等不利因素。提出提高政府政策力度,改革竞赛机制,走职业化发展之路,引入社会力量投资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4.
从一九五三年全国首届冰上运动会的召开,到一九八三年第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我国冰球运动整整走过了三十年发展与提高的道路.为了迅速提高我国冰球运动的水平,简略地回顾三十年来的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一、基本估计冰球运动出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百年历史,然而,冰球运动在我国却是一项年青的运动项目.大家都知道,旧中国的冰球运动几乎是一张白纸,仅有少数地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冰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季伟光 《冰雪运动》2008,30(4):29-31
如何振兴我国冰球运动是广大冰球爱好者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也是需要我国冰球行业管理者、教练员、运动员、学者和科研人员去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分析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概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他专家、学者对解决相关问题的观点与建议,提出扩大提出采取政策措施,设立冰球运动发展的专项基金,扩大冰球运动基点校数量,增加冰球场馆对基点校和业余冰球俱乐部免费开放的时间,使我国冰球运动的人口数量得到有效增加;深刻认识冰球运动制胜规律,更新训练理念,创新训练方法,提高冰球运动员体能、技能训练的质量与实效性,逐渐形成自己的技术特点与战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第六届冬运会的冰球比赛中,上场队员仍然是老将"黄忠"唱主角,小将新苗"跑龙套".此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笔者通过对哈尔滨市441所小学冰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造成我国冰球运动一线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小冰球运动开展的状况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冰球运动提高的需要.造成我国小冰球运动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在后冬奥时代如何把冰球发展成大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加强冰球运动文化建设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是冰球运动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论述我国冰球运动文化发展现状,指出我国冰球运动文化在后冬奥时代面临的发展问题。从重视挖掘冰球运动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把冰球运动打造成为青少年热爱的文化、推动冰球运动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渗透互动、产业与文化有机结合等方面,阐明我国冰球运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途径,以期推动我国冰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吕景富 《冰雪运动》2002,(4):25-26,52
通过国际、国内冰球比赛分析,找出我国冰球比赛中争球问题与国外相比之间的差距,指出提高我国冰球运动水平的关键是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就第12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女子冰球比赛而言,除哈尔滨队外,其他地方球队水平提高幅度较低,缺乏优秀运动员的涌现,未能使我国女子冰球整体实力得到有效提高。如何振兴我国女子冰球运动,重新回到亚洲霸主地位,走向奥运,是我们冰球界人士关心的大事,是值得我国冰球届人士探讨和认真思考的问题。认为运动员编制、经费和运动员转业安置的政策,赛事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难,女子冰球没有形成梯队建设,运动员过早退役,专项发展资金短缺,缺乏职业化和民间的普及程度的降低等是阻碍我国女子冰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采取敢于加大投入,打好基础、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建立国家型的人才培养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女子冰球运动向职业化、社会化发展等多项措施促进我国女子冰球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训练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只有结合青少年的特点更新冰球训练理念,才能更好地推进该项运动的发展.从我国青少年冰球训练的现状出发,提出从满足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追求乐趣的需要,为青少年冰球运动员长远发展精心规划,依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安排训练内容等方面提出更新青少年冰球运动训练理念,旨在为提高我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及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董念黎同志系我国冰球协会主席。他对我国冰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振兴我国冰球运动的根本措施,这对我国冰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2002年亚大地区冰球发展训练营的概况介绍,使国内同行了解国际冰联主办训练营的组织机构和办班目的,旨在帮助、支持亚大地区各国冰球运动发展,以利于促进我国冰球运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李村 《冰雪运动》2006,(6):22-23
分析制约我国冰球发展的相关因素,针对我国冰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冰球运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吕岩  崔延武  关晓龙 《冰雪运动》2002,(3):27-27,29
我国民间冰球运动的再一次兴起,是新世纪我国冰球运动形成多元化格局发展的又一个增长点.通过对哈尔滨市多年来一支自发性的、以专业队转业队员和大专院校体育教师为主的民间团体冰球队,以及他们的现状进行分析研讨,探讨了民间冰球发展的潜力和可行性,认为应加强民间冰球队伍的组织、协调和管理,使之成为促进我国冰球运动发展与提高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2022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后冬奥时代国家仍大力提倡冰雪运动进入校园,但受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开展校园冰球难度较大。可以通过冰球运动“旱地化”化解此类难题,因为校园内开展旱地冰球运动制约因素较少,旱地冰球也能使学生体验冰球运动带来的快乐。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阐述我国旱地冰球的发展,结合我国校园实际情况与旱地冰球特点,进一步挖掘开展校园旱地冰球的意义,厘清我国校园旱地冰球运动的发展困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策略,以期为发展我国校园旱地冰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冰球运动是一项冬季体育运动中唯一的球类集体项目,其运动水平可以代表一个国家冬季运动的总体水平。对我国冰球运动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我国冰球运动存在项目普及萎缩,后备人才短缺;培养体制不完善,场地、器材匮乏;教练员教练水平低,创新意识差;科技投入少,科学化训练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提出加大冰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完善冰球运动员培养、输送体制;提升冰球运动教练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冰球运动科学化训练体系等解决对策,为让冰球运动重新在中国的大地上蓬勃开展起来,打造中国冰球崭新的未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对第21届冬奥会世界冰球运动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站在世界冰球发展的高度,对我国冰球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冰球运动存在着后备力量少、比赛机会少、训练效果差等不足,通过加大政府等部门的重视,改革训练机制,合理安排训练,推动我国冰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冰球运动已有近40年的历史,但真正迈入世界冰坛还是从1972年开始的.198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C组锦标赛上,我国冰球健儿首次以自身的实力闯入世界冰球B组,从而出现了我国冰球史上第一次高潮.从那时到现在又经过了9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国家体委和各级体委的领导下,由于运动员、教练员的共同努力,我国冰球运动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冰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研究认为:冰球运动源于欧洲的杆球游戏,现代冰球运动则起源于加拿大,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职业发展阶段.从冰球运动的发展特征来看,欧美是当前世界冰球运动发展的主体;冰球竞赛处于项目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组织规范及校园冰球对冰球运动不可或缺.建议:积极向欧美冰球发达国家学习,并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开展冰球运动;大力开展高校冰球运动;一方面夯实人才,一方面打造联赛和球星;充分利用2022年冬奥会这一契机发展我国冰球运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攻守对抗”是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攻和守在制约与反制约,限制与反限制的激烈争夺中体现出来。攻守对抗规律推动冰球运动攻守技术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攻守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又把对抗推向更高阶段。文章认为任何冰球技术都是在对抗中完成,指出我国冰球运动员对抗力量的特点,并提出加强我国冰球运动员对抗训练的措施,强调应从打好身体基础、加强心理训练、学习运用规则和培养快速技术风格几个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