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在"情境"中实现着对专业实践的反思,实现着自身的专业发展。身处空间情境、故事情境与问题情境之中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在"情境"中予以呈现,并在"情境"中被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道义经济学》是一部有关农民问题的著作,它真正做到了从农民的视角考察东南亚农民的生存和反叛问题。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清晰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地区稳定、一致、冲突、斗争的历史画面。农民作为一个阶层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方式和对各种事件的逻辑处理方式,在他们的生存伦理中,始终伴随着两个原则:"安全第一"和"回避风险"。作为"生存在同一共同体中"的农民之间始终遵循着"尊重人人都有维持生计的基本权利的道德观念。"对农民来说,生活的选择都是围绕生存而进行的,极力避免外界对其基本生存形成直接威胁的风险,各种有助于弥补家庭资源欠缺的社会风俗和习惯安排,决定农民的生存伦理和行动逻辑。  相似文献   

3.
"赵氏孤儿"故事折射出如下集体心态:程婴舍儿救孤的情节及呈现方式体现出故事作者们将某些伦理原则预设性地置于其他伦理原则之上的伦理独断心态;将人的意义局限于作为实现先验伦理原则的工具;对贤圣人物内心世界"独白性"的想象。而在作为参照系的法国改编本中,伦理原则的对等辩难和人面对强势伦理原则时的自主空间则得到了呈现。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生于维多利亚时代末期,成长于新旧世纪交替之时。作为跨时代的作家,伍尔夫对社会变迁与人际伦理关系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验与敏锐的洞察。家宅空间是伍尔夫小说中最重要的故事空间之一,家宅空间书写形象地展现了从维多利亚末期到二战期间中产阶级的家庭群像和家庭伦理关系。通过伍尔夫小说的夫妻伦理叙事与父子伦理叙事,我们可以观照到伍尔夫的家庭伦理观念。由于处于历史转型时期,伍尔夫的家庭伦理思想呈现出丰富性、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特点,既对传统的维多利亚家庭模式进行批判,又崇尚维多利亚时代和谐、温馨的家庭关系。伍尔夫在晚期小说中展现了西方现代社会存在的家庭伦理失序,指出伦理身份认同危机与伦理身份混乱是造成个体伦理困境的重要原因,并表达了尝试重新建构家庭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5.
黄训华 《文教资料》2007,(34):120-122
苏童是追求独特小说写作风格的当代作家之一。他的"红粉系列"小说通过人生寂寞和女性生存境遇的荒凉描写,表现了小说荒凉的主题世界。而荒凉的象征意象和荒凉的人物情感,又为荒凉的主题的围构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弗莱彻基于对现实社会生活与道德抉择方法的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人为中心、以爱为最高指导原则的"爱"的境遇伦理,具体包含以爱为内蕴的道德规范、以爱为态度的道德关怀、以爱为计量的道德抉择以及以爱为唯一的道德之善的内在维度。弗莱彻"爱"的境遇伦理在理念上体现了人本思想,在实践中体现了理性思辨,但在具体境遇中,却易陷入爱的计量困境与爱的虚无境地。  相似文献   

7.
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来解读卡森·麦卡勒斯的《婚礼的成员》,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弗兰淇在家庭空间、公共空间和秩序空间中的生存困境,探讨了人在生活理想与现实境遇的多层嵌套之间的徘徊与失望,并揭示出沉闷、僵滞与封闭的生存空间对人的规训与限定。  相似文献   

8.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9.
曹禺的戏剧继承了"五四"以来戏剧反封建的启蒙精神,擅长通过家庭矛盾来折射社会现实。本文通过曹禺的重要作品《雷雨》,从家庭伦理角度来阐述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问题,探析伦理冲突表达的悲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苏童《碧奴》对民间哲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奴》是苏童沉寂许久的一部力作,它述说了关于一个女人千里寻夫的故事,一个持久、艰辛的历程,呈现一个女人柔韧、坚强的品格。《碧奴》中,对于"眼泪"的书写是苏童煞费苦心的一个环节,对"眼泪"的表现形式"哭泣",他作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描写,"眼泪"贯穿整个文本,赋予"眼泪"这一种人类感情表达方式以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李庆明 《中国德育》2006,1(1):30-35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儿童道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文化情境德育试图通过优化儿童道德境遇,构建一种基于文化情境、回应现代社会对公德伦理素养的迫切诉求并最大限度地继承道德文化传统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梁医生托人租的房子坐落在"香草营",这地名听上去很美,但无形中散发出诱惑的气息。事实上,苏童的小说往往这样,唯美而颓废,充溢着欲望的诗意。昔日"香椿树"的故事如此,"枫杨树"的故事如此,这个"香草营"的故事似乎也不例外。让梁医生猝不及防或始料未及的是,  相似文献   

13.
张春兰 《考试周刊》2012,(63):28-30
苏童的女性系列作品,多从勘探女性生存的角度虚构故事。本文试对苏童文本悲剧女性命运及其悲剧原因进行分析,透过女性生存的悲苦表象提出父权制度下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导致了红颜悲剧,以期唤起男性中心文化下女性的自省。  相似文献   

14.
众多当代作家中,苏童是比较超验的一位,其小说致力于故事与叙述技巧的和谐,以较为诗性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使得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本身,并以其独特叙述方式建立起苏童的叙事王国。短篇小说可谓是苏童叙事美学一大功臣,这里仅选取2008年出版的“苏童短篇小说编年”第五卷《垂杨柳》中几个短篇为例试做分析,借以感味苏童短篇小说唯美精湛的叙事智慧。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随之产生,同时此类研究也渐次增多。总结发现,其研究总体上可分为:关于农民工由来的研究、关于农民工生存境遇的研究、关于农民工发展趋向的研究。该研究重点综述了农民工"漠然"的政治境遇、低微的经济境遇、贫乏的文化境遇、艰难的生活境遇、边缘的社会地位境遇及农民工发展趋向等研究成果,期冀此类研究的纵深化、理论化。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以家庭和民族作为两个基本的伦理实体,对"伦"的本性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形成了其在思辨中所建构的"伦理世界观"。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指出了"伦"的最终归宿,即"伦"最终以法、道德与伦理的现实形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苏童小说的具体分析,探讨青年作家精致诡谲的艺术风格:多年来,苏童始终追求并想象的奇特、风格的优美、故事的魅力,基本形成了其独特的美学形态;其近期的短篇小说又表现出了对小说文体结构、语言、叙述更进一步的精心结撰和讲究,即无论小说的故事层面,还是人物、语境,都更加精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是"家庭本位",西方伦理精神则是"个人本位"。"家庭本位""个人本位"分别促使中西方走上了伦理本位和经典的西方式的封建社会。"家庭本位"和"个人本位"的互补融合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以"孝"治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伦理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影响着家庭和社会的安宁祥和。随着家庭结构、家庭功能、家庭关系的变迁,家庭伦理也发生急剧的变化。一般而言,个人生活得幸福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家庭这一细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有必要解决好家庭伦理问题,使其良性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的和谐构建。  相似文献   

20.
《妻妾成群》与《红粉》是苏童"红粉"系列小说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讲的是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女青年颂莲在父亲死后自愿中断学业成为小妾,并不断与其他妻妾明争暗斗的故事。另一篇《红粉》讲述的则是在解放初期,秋仪与小萼两名妓女被改造的故事。通过对被解构的历史宏大叙事、被颠覆的英雄人物、思想价值的界定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得出苏童创作出颂莲、秋仪、小萼三个形象的目的在于表明:历史的价值与意义并不能束缚住个人生命意识的勃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