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的概念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此,作为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主要内容和途径的学校体育教学,其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范畴。各类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树立新的思维和理念,将"健康"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心理健康,正确把握教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心理不健康则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患病。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通过有计划的课内外教学 ,掌握身体保健的技能和方法 ,同时 ,还要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保障学生的身心素质能全面地得到健康发展。一、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使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有一正确的认识 ,从而能针对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其心理健康的标…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包涵三个要素: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包含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而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内容,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董建旭 《考试周刊》2015,(21):127-128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观念日趋完善。三维健康观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躯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因而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运动技能,就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的特点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发展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就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谈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我们的体育教师在许多方面进行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实施者,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康地发展,迎接新课程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心理健康的概念为切入点,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作用,并提出了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旨在让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降低其心理障碍疾患率是当前中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心理问题后,不但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而且使人在困境中难以逾越,并且达到了难以自拔的程度。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学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这其中必须包括对健全中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以及指导他们预防与纠正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明确产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如何利用高校体育的手段来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些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而体育这门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术与技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之外,更具有“开智创新,以德育人”的独特优势。承认优势,发挥优势,创造优势,这是在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可以强化学生能力提高和终身体育原动力逐渐的形成,特别是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锲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搞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各种心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通过体育教学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能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越 来越被各级教育部门和广大家庭重视。如何让当代大学生正 确认识心理健康的概念,成为学校教育的重点。如何通过课堂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建立 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培养学生健康健全的心 理和意志品质,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体育教学 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到体育教学当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心理健康是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运动实践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相似文献   

16.
于建伍 《成才之路》2011,(15):10-10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不仅要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更要侧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调节,通过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危害,利用学校体育课教学功能尤其是体育锻炼的手段,提出可行眭建议,为全面实施“健康第一”的体育课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陶坚 《成人教育》2012,32(1):113-114
身心关系的研究历来就是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通过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意在阐述高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又立足于心理健康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如何展开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8.
正确的健康概念,是指不仅没有疾病,而且表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能算得真正健康。因此,中学体育课程必须由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强调学生身体素质达标传统的技术观念,向三维健康观念转变,全面促进学生健康达标。  相似文献   

19.
朱春梅 《教师》2010,(12):97-9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一个有充足的精力,有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拼搏进取的意志,而且身心健康的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20.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而且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并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