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中实现的.人的解放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马克思将这一价值理想奠基于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现实基础上,探讨人的解放的实现条件,寻找人的解放的现实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解放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以来人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始终是个体主体性张扬与集体主体性维护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人的现代化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国家人的现代化的模式特征,那就是它的乡土性、伦理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进程的深人发展,张扬人的主体性越来越显示出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发展主体性道德教育,张扬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教育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而言,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新的重要问题和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公民教育是转型中国对现代化进程的回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体现,也是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的现代化在公民教育的社会结构空间的形成、公民主体性的自我觉悟和国家的法权保障三个方面为公民教育带来发展契机。在现代化背景下,中国的公民教育必须体现现代性的追求:在价值取向上,应坚持权利本位;在教育目标上,应强调主体地位;在方法体系上,应注重实践体验。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应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转轨、个人在全球社会中面临社会角色失调的可能问题而提出的,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为青少年德育提出了发挥青少年主体性和实现德育社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高等教育应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现代化人为基本抓手。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蓬勃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人本身遭遇了很多困境和挑战,关于人本质的规约性、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人的理性与非理性、人的个体性与群体性、人的基本生存与谋求发展、人的物化与异化等问题都需要以主体性理论为源点来探讨、阐释、回应。而在思考主体性理论的过程中,必须将"人"放置于一个多维度的空间场和历时性的时间场中考量。而这种考量的终极旨归就是在多维关系结构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主体性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并在发扬和光大中形成了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主体性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必将走向由主体自身书写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与其公民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完善与发展呼唤着公民社会的出现.未来的公民教育实践中,如何发挥公民的主体性作用,如何使公民教育与中国传统精神相融合,如何促使传统道德教育向公民教育转变从而服务于我国的社会文明建设和民主化进程,是本文希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上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从九十年代开始的,大的社会背景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不仅加速了现代化进程,也使作为推进这一进程的社会历史主体的中国人经历着文化心理上的转变。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下,个人的生存状态是以被动服从、组织依附和重复模仿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探索,呼唤建设的和创造性的主体性:改革开放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前提与动力,营造出开放、多元和广泛交往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0.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为了以防过犹不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将来应该是一种制约性的发挥,和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现代化,从主体的角度定位,是指从人的依赖关系形态向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形态的转变,而这正标示着中国现代化自身所拥有的深刻的人文内涵——一种主体性的人文精神、同时,由于人文精神所内蕴的主体性精神、科学理性主义精神和社会批判精神,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内在文化支撑力。总而言之,中国的现代化同其人文精神是同构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背后折射的是中国人追寻人文精神反思和重建的历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翻译研究中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为背景,揭示了译者主体性过度发挥带来的隐患之一--文学文本解读空间的缩小甚至走向封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文学翻译应该发挥译者主体性的同时,在译文中保留或重建原文的解读空间,以尊重读者作为接受主体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教育应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神圣使命。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必然结果,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培养现代人为基本要求。因此,通过有效的学校教育的方式促进个体发展已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下,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空间上的先进和优势。由于较早接触西方文明,近代闽都文化努力促进中西方交流,引进西方文明,输出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国的文化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人更直接参与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福建船政作为近代“闽都文化”的代表,从多个层面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体系,推动了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成为中国近现代化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外,“闽都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中发挥了作用。闽都文化的历史总结对当代福州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德育理论是20世纪末德育理论向科学化和人性化整合的过程中,针对德育的实效性问题而提出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之一.后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理论,尤其是后现代知识论中关于知识的个体性理论,是支撑主体性德育理论的学理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为主体性德育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说明主体性道德理念的提出是符合儿童道德发展规律的.人的主体性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发展的过程,主体性德育的使命在于引导人择其善者而从之,不断提升、扩展人的意义世界,使人更像一个真正的人,使人的应然性的向度更能得到伸张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个性、主体性、创造性及其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实践中,以个性的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教育中发挥着中介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这是一条使人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使人日臻完善的教育的理想之路。这也是人的个性、主体性和创造性与当代教育之间和谐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主体性教育思想在中国由一种思想演化为一次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运动,主体性教学成为了教学创新的“聚焦”。我认为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培养与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价值取向,以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条件,以知识为载体,师生主动参与,主体共同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它强调教师作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使二者的主体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一种互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学创结合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五四运动既是自鸦片战争后开始的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逻辑环节 ,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 ,有量的增长 ,也有质的飞跃和升华。五四时期倡导的现代化意识 ,奠定了 2 0世纪中国一切具有现代意义的现象的基础 ,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考察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对于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的现代化问题就已得到了系统研究,并形成了一个普遍的看法,即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现代化,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把人的因素考虑在内,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为中心和内容.人的现代化和全面发展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目的.那么,人的发展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是“现代化”的人?美国学者史密斯在《迈向现代化》一书中指出,现代人具有如下特质:l、愿意接受新经验;2、随时准备接受社会变迁;3、易于形成意见;4、热衷于资讯搜集;5、在时间感上倾向于目前和未来;6、重视效率;7、有计划性;8、具备一种可计算感和信任感;9、注重工艺技能的价值;10重视教育和职业声望;11、承认和尊重他人;12、了解生产过程.我国学者概括更多,有人认为它包括人格素质、道德素质和角色素质.也有人认为“四有”新人是现代人的特征.还有人概括人的现代性特征的核心是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的弘扬.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和本质要求,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彰显人民主体性的现代化,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凸显资本主体性的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的现代化,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人民主体性的内涵中,它包括:提升“劳动主体性”,实现人的劳动能力的现代化;夯实“阶级主体性”,创新全面现代化道路;构筑“世界人民主体性”,推进全球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