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瞭望     
《教育》2006,(21)
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2006年第10期《书摘》摘发的《教育为何成了“腐败重地”》,阐释了其中的原因。作者认为教育成为“腐败重地”不是偶然的。原因之一是必须的教育经费始终  相似文献   

2.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3.
根据最近发表的一项调查,教育居然已成几大“腐败重地”之一。感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思:难道中国的校长、教师真的都腐败了吗?为什么教育给社会造成这样的印象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当一种现象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时,就应该从社会本身和普遍性的制度上找原因。教育成为“腐败重地”的确不是偶然的。原因之一是,必需的教育经费始终没有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证。中国的教育经费,无论是总额、人均,还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都是相当低的。到目前为止,全国绝大多数地方还没有达到教育法所规定的比例,而这些教育经费也没有完全用在教育上。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4.
教育领域的三张"红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高速扩张,据说我国的教育水平总体达到前所未有的成就之后,公众对教育的评价却降到了近20年来的最低点.最具讽刺意味的对比是,曾被视为学术殿堂、道德源泉,至少是清水衙门的教育,如今已成为舆论中的"十大暴利行业"、"五大腐败重地"之一.而社科院提供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子女教育费用已经超越养老和房产,排在中国居民总消费的首位.几乎所有的家庭都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为其日后上学存钱,但绝大多数家庭仍然难负其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难题,学校作为教育重地,就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和身心发展应从何下手呢?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如此惨烈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披露,虽然目前每年有超过100多万的学生无法就业,但是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中国大学生不是过多而是太少. 大学生就业困难与高等教育规模膨胀(只是扩招速度降低而已)为何得以并行?分析其原因,笔者发现,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其实是以"身份"教育为理念和核心,改变受教育者的"身份"成为教育贯穿始终的目的.提供更多的"身份转变"机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动力,违背了教育促使人全面发展的本质意义,违背了教育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人为"和"为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并非自然存在物,而是一种"人为"的存在,人为的目的在于"为人"."人为"和"为人"的统一程度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活动意义的实现程度.在现实的教育发展中,两者之间的分裂却始终难以愈合,且日益严重,教育的消极负面影响大多发源于此.在这分裂的背后,隐含着纠缠不清却又不容回避的问题:人为的教育为何会偏离为人的方向?教育如何才算是为人的?为人的标准是恒定的还是变动的、应然的还是实然的、普适性的还是个体性的?教育的"人为"和"为人"统一的基点在哪儿?……如果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教育的"人为"和"为人"之间的分裂程度就会日益严重,教育活动的意义就会日益削减,甚至走向反面,成为人的枷锁.  相似文献   

8.
近来某地冒出一个自称"仿效西点军校"的"西点男孩训练中心".上海某大报曾于2005年5月予以报道,又于6月发表追踪报道.据称"一时间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其独特的教育方式犹如投下了一颗重型炸弹,引起了强烈的冲击波."这到底是一颗怎样的"重型炸弹",所引起的又是怎样的冲击波呢?既然据说它"已由一例教育个案上升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那就不妨"关注"一下.  相似文献   

9.
当前,关于大学"去行政化"的争论成为各界关注的一大焦点.多数意见认为,过度行政化已成为诸多教育问题的总病根,必须尽快革除.但也有不少大学校长认为,在泛行政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无法单独去行政化,否则将面临无法与社会接轨的尴尬.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大学"去行政化"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0.
郭齐勇 《科技文萃》2005,(12):175-179
刘清平先生的<美德还是腐败?--析〈孟子〉中有关舜的两个案例>一文谈及儒家血缘亲情与腐败的关系,所举例证是<孟子>中有关舜的讨论,兼及<论语>中有关"子为父隐"的问题.7 000字的刘文用了20余处的"徇情枉法"、"任人唯亲"、"腐败行为"、"腐败分子"、"典型的腐败行为"、"典型的徇情枉法"、"典型的任人唯亲"、"无可置疑的腐败行为"、"无可否认的腐败行为"等等字句,足见事体之严重.刘文拜读之后,未敢苟同,我在这里先把原始材料录下来,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1.
"腐败链"已成为当前腐败的新特征.本文从"腐败链"产生的结构原因,本质原因,及其发展规律探寻起,得出加强党性修养是解决这一社会肿瘤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当教师把学生推到校长面前的时候,就一定是个难教育、有"分量"的人物了.面对这样"小霸王"式的学生,校长该如何面对呢? "四了解"是基础 "四了解"是指了解家庭背景,了解成长经历,了解个性特长,了解个人需求. 一个孩子成为让家长和学校都头疼的问题,是和以上多方面的因素有关的.从家庭上来说,有离异家庭,单亲教育缺乏平衡;有多子家庭,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贫困家庭,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走向两极;有留守家庭,缺乏父母亲情,存在代沟.不同的家庭,孩子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有不同的需求.了解这些,就会为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育社会学的经典理论大约共享一个根本的思想前提或曰研究范式,即教育与社会二分,且教育从属于社会——可谓之"教育/社会"学,即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社会学.这种范式的研究在学理上产生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在观念上产生教育万能论或教育无用论之吊诡成见.本文通过历史考察和新制度主义理论检视发现:教育与社会是互嵌的,且教育日益成为型塑社会的主导与根本制度而非后者的"随从"和"反应","教育社会"业已浮现,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似也随之呼之欲出——从"教育/社会"学到"教育社会"学.这一转换或可破解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关系说"之难题,亦可对"教育万能/无用论"过度教育论"(文凭贬值论)"学校教育消亡论"等论说予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北航的招生丑闻令人震惊,而高考中的"招生腐败"仅是我国违规招考的表现形式之一。招考失序已成为教育制度的一大诟病,不容忽视。以高考招生为切入点,探讨招生腐败的表现形式和深层次根源,并从宏观上论述根除腐败、实现依法治考的途径和策略,对推进招考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做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呢?爱成为维系师生关系的纽带,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有爱的教育如春风中的蓓蕾、春雨后的嫩芽,伴随着和煦的阳光茁壮成长.那么如何体现师爱,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获得长足的发展呢?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小学<社会>是一门集历史、地理、社会常识教育等知识于一体,涵盖了有关认识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常识课.这么多生动活泼的知识,如果让它变成枯燥乏味的内容,那该是多大的遗憾.怎样才能让社会课"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经济社会的"文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社会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的作用持续"升值",教育的功能迅速"膨胀","文凭"的价值日益凸现.一个人接受教育的时间以及获取"文凭"的高低,成为取得社会"高等职业"的重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凭"既是知识经济社会的"自致身份",又是知识经济社会的"分层杠杆",还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排序基石".  相似文献   

18.
"减负"这句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多年,然而"减负"的成效到底如何?为什么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那么沉重?为什么社会的呼吁还是那么强烈?时下教育行政部门又再次重申"减负"问题,并加大了对学校落实"减负"工作的检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社会调查所对全国16个城市的2000位公众做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显示:“住房”、“就业”、“教育”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今年最受公众关心的”两会”热点。其中对“教育”包括如何治理教育乱收费、打击教育腐败等问题的关注度达到58%。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个性"     
当今社会,"个性"似乎成为了人们新的追求,新的话题。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常常会听到"某某很有个性"之类的话。可我不懂"个性"是什么? 翻开字典,"个性"是这么解释的:指在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色。噢,是这么回事,但现在这个社会把它的意义扭曲成什么样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