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避讳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由于皇帝的名字不许直呼而产生的.中国古代,皇帝的地位至高无尚,他的名字既不许直呼,也不许直接书写,他的丑事不许张扬,违者就要被杀头.既然不能直接表述,就需要用委婉的方式,那种委婉的“曲笔”的表达方式,就是避讳.中国古代避讳的种类,按其内容,可分为国讳、方讳、家讳三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改革前沿的学校,师生直呼姓名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理由是既然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又何必在乎师生直呼姓名呢?老师能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为何就不能直呼教师的名字?他们认为师生直呼姓名不仅体现了对学生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前沿的一些学校,师生直呼姓名似乎成为一种"时尚",理由是既然我们这个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又何必在乎师生直呼姓名呢?老师能叫学生的名字,学生为何就不能直呼教师的名字?他们认为师生直呼姓名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彰显自由与平等,而且也有利于师生关系融洽,便于沟通和学习。笔者不敢苟同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4.
避讳就是对某些人的名字不能直接称呼和书写,而要用其他方法代替。我国古代有着广泛、严格的避讳,分为国讳和家讳。国讳是让臣民对皇帝的名字禁忌,凡遇着皇帝的名字不能直说直写,汉代以后连孔子的名字也包括在国讳的范围内。家讳就是遇到祖先和长辈的名字,全家要自觉地避而不谈、不写,要用其他词语代替。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文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课文注释:“人:民,避李世民讳,故用人。”为什么要避“李世民讳”?原来,在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及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字的,谓之避讳。特别是对帝王的名字,臣下及百姓是绝不能说或写的,否则就叫犯讳,犯讳就要杀头。所以,臣子们不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尽量绕开帝王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其他形近、义近的字去替代。这里用“人”替代“民”就是避讳的一种。这样沿袭下来,就形成了修辞格式上的讳饰。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某学生在教师面前一不留神,喊了教师的名字,该教师顿时大怒,动手打了学生一巴掌。过后,这位教师自知失态,在校长的陪同下,亲自登门,向学生和家长赔礼道歉。据了解,在工作中类似这种教师被学生直呼其名的尴尬现象并不少见,当然,像这种学生当面喊教师名字的只是个别,而学生在背后直呼教师姓名的却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三种。“国讳”要避讳的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名字;“家讳”是仅仅限于亲属内部的避讳;“圣讳”是避周公、孔子一类圣人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付爱华 《成才之路》2012,(6):I0016-I0016
(1)师生关系。在中国.由于师生角色的缘故.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疏远.没有学生会在学较里直呼老师的名字。但在美国.许多老师认为学生直呼他们的名字,是理所当然的。多数的学生不仅视他们的导师为指导者.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综初中语文课文中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结尾“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一句,课文注释:“人:民,避李世民讳,故用人。”为什么要避“李世民讳”?原来,在封建社会,对帝王将相及尊长是不能直呼其名字的,谓之避讳。特别是对帝王的名字,臣下及百姓是绝不能说或写的,否则就叫犯讳,犯讳就要杀头。所以,臣子们不论说话或写文章,都要尽量绕开帝王的名字,或者用一个其他形近、义近的字去替代。这里用“人”替代“民”就是避讳的一种。这样沿袭下来,就形成了修辞格式上的讳饰。所谓讳饰,就是避讳,即在说话写文章时,不便直说的事,就采用一种委婉的…  相似文献   

10.
黄家国 《教育文汇》2010,(12):28-28
学校新来了几个年轻的女教师。她们到校的那天,我请高年级的学生为她们搬行李。突然有一个学生直呼起其中一位老师的名字来。那位老师便问是谁喊的,并批评学生怎么这么没礼貌,可竟然没有一个学生承认。这可气坏了那位年轻教师。后来,她找到我,让我查一查。当时大家都在忙,  相似文献   

11.
有经验的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都非常注重一个“活”字,而要达到“活”的效果,就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往往采用举手的形式,或者为了让学生相互认识名字而抽学生名字卡片点名.为了让学生巩固音节,熟悉拼音方法,提高直呼能力,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的姓名制成音节卡片,随便抽,抽到谁,谁就站起来.学生认识自己的汉字姓名容易,要认识自己的音节姓名就难了,但在全班几十人面  相似文献   

12.
有一天,我从教室门口经过,恰好听见有个学生轻声喊我的名字.在一般人的眼里,这可是有关教师人格尊严的问题.当时,我的思维迅速运转起来,思忖着该如何应对? 我立即转过身问:`谁喊我,有什么事?'出乎这个学生的意料,他的喊声被我听见,而且我又追问事由,故学生们个个吓得不敢做声.过了一会儿,大家纷纷推说不是自己喊的.好久,才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站出来说:`老师,我错了,是我喊的.'看到学生如临大敌的样子,我不仅没批评他们,反而笑着说:`错什么,难道我不叫王大智了?在家里是父母直呼我名,哥哥直呼我名,妻子直呼我名.'学生们听了放松地笑了.我…  相似文献   

13.
一、师生关系 在中国,学生称呼师长为某老师,即便是英语老师,也是习惯尊称加姓氏.而英国学生常直呼老狮师名字,他们的老师也很乐意接受这样的称呼.在笔者刚去英国的时侯还觉得这样直呼老师的姓名很不礼貌,时间久了,就觉得这样称呼反而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正课堂语言在教师授课和与学生交流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提高课堂实效性方面,因此应力求规范、准确、简洁,并具有亲和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随心所欲地说一些不该说的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并对学生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不当的称呼——"美女""帅哥"教师称呼全体学生时,应称为"同学们";称呼个体学生时,一般应直呼名字或称"××同学"。但现在课堂上的称呼千奇百怪:"这个问题请这位美女来  相似文献   

15.
汉语拼音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获得了直呼音节的能力。这种能力有待进一步训练才能巩固、提高、熟练、生巧。我们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训练学生按声变韵不变,韵变声不变,以及颠倒次序熟读音节表或采取任意抽读的方法,快读音节卡片,以此来提高学生直呼音节的速度。我们把复习直呼音节,熟练直呼能力定为拼音课文、注音课文教学目的要求之一.教每一篇拼音课文,教师都有重点地将课文中的一些音节带调写在黑板上,训练学生快速直呼带调音节。教每一篇注音课文之前,教师都有重点地将一些注音新词,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称呼老师最安全的方法是用教授(professor)。若知道老师的姓,亦可称呼其为某某教授,但不要称老师为先生(Sir),尤其是对女老师,因为她们可能会在意。也不要随便直呼老师的名字,除非老师告诉学生可以这么做。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国家,它的儿童教育也别具一格。直呼爸爸妈妈名字直呼爸爸妈妈或长辈名字在中国是无法想象的事,然而在美国却是再正常不过了。如果你注意一下美国电影,就常常可以看到孩子跟爸爸妈妈打招呼,都是  相似文献   

18.
古代"避讳"之礼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制度,是古人忌讳传统的延续或传承,即在人死之后讳称其名,以示敬鬼神之义,并由最初的避君王名讳,又发展出家讳、私讳,甚至名字的谐音也要讳,演绎出种种避讳之事,避讳之制因此愈演愈烈。避讳制度既有敬奉鬼神、尊崇先父先王的传统文化心理,又有迂腐而荒诞不经的迷信观念。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拼读音节,有条件的要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大纲对学生达到直呼音节的要求没有作统一规定,既可以用从整体入手直读音节的“直呼法”,也可以用“由拼读入手逐步过渡到直呼”的“过渡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拼音教学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求收到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避讳趣谈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说话或写文章时。遇到君主、尊亲、上司的名字,不能直接说出或写出,必须用其他方法避开或代替,叫做避讳。古人把避孔、孟、周公、三皇五帝等先圣与当朝君主的名字叫做公讳;子孙避父母及尊亲的名子叫做家讳;下属避上司的名字叫做宪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