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陷阱的含意是众所周知的,如果移植到数学教学中来,那么中学数学习题中也就大量存在着种种“陷阱”。这些数学知识“陷阱”指的是在学生所熟知的内容中,找出那些按照思维习惯与知识水平,易于得出相反的或者是不完全的结论。这种题往往针对学生掌握某种推理、某个概念,某种运算中的薄弱环节,在学生容易发生错觉的地方着手编拟,或是针对学生的习惯思维、思维弱点来设置障碍。这种题像陷阱那样加上隐蔽的伪装,以假乱真,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有效地检测与暴露出学生的认知缺陷。请看下面几例。 例1.判断下列各命题的正误。 ①各边都相等的圆外切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②经过平面上已知两点且圆心在已知直线上的圆  相似文献   

2.
笔者参加了全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这次活动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师二附小殷智强老师上的“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殷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陷阱”,让学生屡屡“碰壁”.学生遭遇“陷阱”后,思维自然地发生碰撞、顿悟,课堂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风景,学生的思维也因之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吃一堑,长一智”,人对跌过跤的地方印象最深.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规律,选择合适的例题,设置知识的“陷阱”,让学生掉入“陷阱”,思维受阻,不能自拔,产生认知冲突,再诱导他们跳出“陷阱”.这样对于增强学生对“陷阱”的识别能力,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怎样才能识别出“陷阱”,并避开“陷阱”呢?  相似文献   

5.
启迪学生思维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单一的方法、策略所产生的效果有限 ,要从根本上推动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务必集思广益 ,采用多种方法。一、打破常规、求异创新 ,启迪思维人的思维往往易受已形成的思维习惯所控制 ,总是按固定的模式思考问题 ,思维被束缚在无形之中 ,日趋僵化。因此 ,打破常规、求异创新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 ,更应培养其“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多思、深思 ,大胆创造革新。二、制造“矛盾”、巧设“陷阱” ,启迪思维“矛盾”、“陷阱”是学生思…  相似文献   

6.
研读2006年高考单项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是针对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势所出的“陷阱题”。这些“陷阱题”常常利用英汉两种语言的易混点,或者通过一些句型结构、搭配等干扰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错选答案。本文拟通过今年全国及部分省(市)高考试题,探寻命题者常采用的思维干扰手段,以帮助同学们识别干扰因素,理清句子结构,从而避开“设题陷阱”,提高分析试题和正确判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命题者针对学生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识别“陷阱”,并迅速地避开“陷阱”,实现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8.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区分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评阅卷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形:学生的某些错解常常是雷同的,这个学生的错解在另一个学生的试卷中又会出现,这足以说明,这些错解往往是知识、思维和技能的缺陷,这是因为除了学生对所学的概念定理、公式等理解不够透彻外,还由于命题专家根据考纲的要求,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缺陷和认识规律等因素巧妙地设计了题目,以致于学生造成了错解的雷同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进一步了解陷阱题以跳过陷阱,本人根据考纲的要求,针对学生常犯的错误,精心编制了几类陷阱题,供学生有针对性的训练之用。  相似文献   

10.
“吃一堑,长一智”,人对跌过跤的地方影响最深。如果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意识、有计划地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规律,选择合适的例题,设置知识的“陷阱”,让学生掉入陷阱,思维受阻,不能自拔,产生认知冲突,再诱导他们跳出陷阱。这样对于增强学生对陷阱的防御能力,调动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巧设陷阱,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经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  相似文献   

11.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2.
学习数学能使人变得聪明,使人的思维变得缜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题目,以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考察,使得掉人“陷阱”的学生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从而达到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加深对一些典型解题方法的印象、解题时处处谨慎小心的目的,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考单项选择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陷阱题”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计的,这些“陷阱题”往往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存在表达不清楚、不完整、无序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说;搭建支架,让学生“能”说;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说;表扬鼓励,让学生“乐”说;提倡数学阅读,让学生“会”说。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生物试题中的“陷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试题中,命题者为了有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常在试题中特意设计一些“陷阱”,这些“陷阱”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只有努力做到慧眼识“陷阱”,才能有效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生物试题中的常见“陷阱”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7.
命题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过程中知识和思维方面的“漏洞”,常在试题中巧妙而隐蔽地设置一些“陷阱”,以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巧设陷阱,可以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学生在摔打中经受锻炼和经验,对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设“陷阱”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设“陷阱”可以检查学生对所学概念、定理的掌握情况概念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透彻,直接影响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学习了相反数概念后,常常认为“相反数”就是指“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两数”,而忽略了“零的相反数是零”这一特殊情况。针对这个问题设“陷…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陷阱”的含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功能一般意义上讲,“陷阱”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陷入其中的一种认识的片面性。纵观数学史,可以说,数学的发展是从一个“陷阱”到另一个“陷阱”,数学研究者曾经陷入过无数个“陷阱”而不断进步。1.从认知角度讲,设置“陷阱”可以诱发、暴露学生认知中一些错误、片面的观点,有助于教师及时捕捉、弄清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便于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使教学过程、方法具有针对性,有效地消除学生认知中错误、片面的观点,使之转化为正确、完整的科学概念和方法。2.从思维角度讲,针对学生某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