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影视评论,是以电影、电视剧作品为对象的一种审美活动。意即评论者站在一定的视点上,带有思辨性地显示出影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近年来,影视评论在周末版和文艺副刊版占有一席之地。 一、影视评论的三种形态:影片评介、实用评论、理论批评 所谓影片评价,是专为那些没有看过某部影、视片的人撰写的,其主要作用是向人们提供关于这部片子的一般情况,如剧情梗概、明星阵容等等,大都  相似文献   

2.
一、30年的学步与求索 我的评论实践,以在正式报刊上发表作品算,到今年正好30年;以练笔和相对比较成熟算,又可大体分为前20年和后1O年。 真正开始写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70年代初我连续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几篇国际评论,用的署名是“秦皇岛港务局工人评论组”。那些东西,现在看来很幼稚肤浅,可我与评论的正式结缘,当从那时算起。 1976年,“文革”结束,报刊开禁。1978年《中国青年》杂志  相似文献   

3.
新闻评论写作的立论方法指作者在新闻评论写作中分析、评价对象,进行思考、判断,提出见解与意见,形成立论思想的原则和方法。它最终实现在作品上,体现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所以,通过对一定数量作品之立论思想的特征的分析,可以透视其写作的立论方法。本文选取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和获第90届普利策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为分析、比较的基本资料。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其获奖的报纸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主流面貌,表现出其各自基本的写作方法。本次所选取的均为2005年的作品。该年中美两国没有大的突变事件,两国的新闻评论写作都在常态下进行,能表现出它们一贯的特点。获中国新闻奖的报纸评论作品有社论、评论员文章、专栏言论、副刊言论,共21篇;获普利策新闻奖的评论作品为社论写作、评论、文艺批评,凡30篇。两国作品的体裁样式接近,可比性较大。就实际而言,新闻评论作品立论思想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表达立论思想的核心范畴的特征、评价对象的尺度、立论的态度取向几个方面,它们分别标示思考的张力地带、先在的主观操持和写作旨趣及风格。这几个方面,是本文分析、比较的基本项目。[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浅谈评论写作的改进济人评论,作为直接对读者讲话的一种新闻体裁,必须通过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论证,回答读者心中的问题。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评论作品能不能在新闻传媒的舆论导向作用上显示其影响力的关键。现在有些评论,就事论事,就工作谈工...  相似文献   

5.
一、努力转化角色,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新闻评论、特别是党报的新闻评论,能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对那些产生社会变革的重大事件进行评论,能给人以指点迷津、拨开迷雾的感觉,从而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防止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方向。在报纸体系内最具权威的党报,其新闻评论更是被视为“灵魂”与“精华”。  相似文献   

6.
认识王兰柱已经超过12个年头了。当《广告人》的编辑来电要我对Paul(老王的英文名字)那个人、那些事儿做个点评的时候,我却不免有些踌躇。如果要对这样一位在事业颠峰冲浪的人物做一番评论的话,我够"认识"他吗?  相似文献   

7.
批评界,谁来保护读者李洁非同志在《中国青年》杂志撰文,批评那些含着大量水份、夸大其辞为某作品高唱赞歌的评论又多,他呼吁批评家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心,保持批评界这一方净土,客观公正地行使评论权利。他说;在“炒”风大炽的今天,批评家及其所“外”的大象,显然...  相似文献   

8.
新闻评论的写作风格,是作者在写作中观察、认识现实社会生活,表达意见与见解的一贯原则和方法。评论的写作风格首先表现在选题上,是谓选题风格,指作者观察现实社会,选取评议对象,提出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写作风格规定为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而最终实现在作品上。通过对作品的品读与分析,能够透视其写作风格。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分别是中美两国最高新闻奖,获奖的评论作品能反映出两国新闻评论的基本面貌,体现其各自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是新闻评论中观点的本质 作为新闻评论的教员,我一直觉得,新闻评论教学和研究,一方面,固然应该帮助学习者从阅读分析和写作练习中增强思维和写作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则应该寻找和把握到那些能够有效地解释和整合纷繁复杂的评论现象的理论视角和概念体系.只有借助后者,才可能实现对经验化的评论现象进行理性层面的把握和作为知识的广泛交流,而不仅止于感性的、分散的、"缄默"的个体经验.  相似文献   

10.
评论主题的捕捉及其评论题目的制作,不少同仁已作过研究。近几年来,我看了不少评论作品,也写了一些评论,感到有一种形式的新闻评论较为受众欢迎:即是“名句反用式”的评论。何谓“名句反用式”,就是以一有名的成语、诗句、谚语等作为原型,然后对其词意、词序进行颠倒或对其进行换词、改造应用的一种取题形式(当然,这种提法尚欠恰当,这里只是用作说明相应问题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捕捉言论主题或制作言论题目的时候,找一些有关的名词句,然后对这些名词句进行反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三大体裁之一,与消息、通讯鼎足而立,其在报纸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政论文体的一种,新闻评论是以说理的方式阐述观点的。但这个理怎样阐述,却很有讲究。说得好,读者频频颔首,心悦诚服;说得不好,你就是声嘶力竭,人家也不买账。以我多年写作和编辑新闻评论的经验教训来看,一篇好的评论,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有三个因素需要认真把握,即讲真话,动真情,用真功。  相似文献   

12.
评论,是媒体表达思想、亮明态度、引导舆论的"旗帜".在节目创优中,能否充分发挥并放大评论精准锐利、短小精悍的尖兵优势,让作品承载一个重大主题,进而确立其选题牢固的"旗帜"地位,这是对作者驾驭题材功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3.
我是在讲授新闻评论中的“连贯”问题时更多地观察到过渡性语句的.过渡性语句是实现评论内部连贯性的一种语言手段,同时,它也直接反映着评论内在的层次关系和结构,从而体现了评论在认识上的某些一般规律.初学者有意识地观察、体会评论中那些往往习焉不察的过渡性语句,可能会对学习新闻评论,提高新闻评论的实战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治史为长的徐复观,政论写作时明显多了一些历史的穿透力和厚重感。前不久,我所任职的凤凰网评论部组织策划了"有声之年——2015年度影响中国十大评论评选"。为什么要做十大评论评选?我们的期待有三:勾勒一张评论人眼中的中国问题之新闻地图,打捞那些渐行渐远渐无影的评论记忆,树立一个好评论标准的参照体系。关于好评论的标准,在"凤凰纵议院"访谈节目《好评论的标准是什么》中,我说好评论至少有四个标准,分别是选题价值、判断立场、人性标尺和预见性。按这个标准来衡量,徐复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一次评论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面对这样一篇作品引发的问题: 南方都市报9月14日专栏中的<教师"过节"为何如"过关"?>这篇文章,是如何从社会对教师节送礼现象的声讨,过渡到教育自主权问题的思考的呢?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4,(2)
评论也要讲人情味有一种意见认为,消息、特写、人物专访、花絮等新闻类作品才能写出人情味和可读性,新闻评论是说理文字,是很难写出人情味的。在他们看来,似乎新闻评论就只能板着面孔训人,讲大道理,似乎新闻评论天生便与生动性无缘。是新闻评论长期的不景气导致了这...  相似文献   

17.
一、新闻即时评论与媒介素养 新闻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其感兴趣的新闻迅即做出的回应,长短不一,两三句者见多,这种形式在任何传统媒体上都是不可见的.网民在即时评论中能自由地发表言论,对所阅读的新闻及时反馈.同时与其它网民进行观点的交流与论辩,突现了网络传播的互动优势.当前,多数网站的新闻信息后都设有"我来说两句"、"我要评论"的链接.  相似文献   

18.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19.
说到数码印刷的精品,不禁让人想起在2006“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那些既有创意,又具有推广价值的作品,在这里,我们请来那些大奖得主,请他们来谈一谈作品诞生前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0,(3):115-121
《四库全书总目》将《唐诗纪事》《宋诗纪事》归入"诗文评"类,并溯源至《本事诗》,认为其广收"无事之诗"有乖体例。这样的观点被后代学者沿用并扩大范围用以批评所有"纪事"作品,颇有不妥。馆臣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编者的编纂意图以及作品与《本事诗》间根本差异。馆臣批评的形成与清代重史的时代思潮有关,同时重史的时代思潮也使清代出现的"纪事"作品史学色彩有所加重。"纪事"作品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自成一体,表现为:记一朝之诗与"事";诗有独立地位,非仅为系事而存在";事"广涉轶事、评论、考证、本事等个多方面。而《清诗纪事初编》在体例与主旨上与他作异趣,不宜算作"纪事体"作品。在性质上,"纪事体"是一种特殊的总集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