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教完1 ̄10后,教师可向学生讲一些简单的、用数字写成的诗或对联,巩固学生对数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是宋代理学家邵康节一首写山水的诗,将“一”至“十”这10个数字嵌入其中.清朝时期有个穷秀才过年时,在自家门口贴了这么一副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对联的上联缺“一”,意思是没有衣服;下联缺“十”,意思是缺少粮食;横批上没有“东西”,意思是一无所有.秀才把自己的贫寒生活,通过数字巧妙地表达出来了.数学与语文方面的知识紧密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妙用.…  相似文献   

2.
有个故事说,从前有四个秀才,都是吟诗高手.一天碰到一起,要做一首咏景诗,决定各吟一句,联成一首.每个人单独做诗就够好的,四个人合作岂不更好!秀才甲起句说:“阳春白日风花香”,秀才乙紧接说:“绿树浓荫夏日长”,秀才丙按作诗要求来了个转折:“长风万里送秋雁”,最后秀才丁结束全诗:“塞北江南尽银妆”.吟罢,四人得意非凡,连声自赞曰:“好诗好诗.”只听旁边一位老者吟道:“字字珠玑如断线,春夏秋冬不相连:此篇若能称佳作,李杜泉台亦唤天!”确实如此,四秀才的咏景诗咏的是什么景?地地道道的四不象,四句话把四时景色说全了,这要算好诗,李白、杜甫九泉之下只有徒唤“天晓得”了!  相似文献   

3.
写诗作文,既不能啰嗦,也不能苟简,而应力求简练。明朝冯梦龙的《古今谭概》里引有这样一首诗: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陋荒疏无学术,龙钟衰朽驻高年。这首诗念来顺口,听来顺耳,可是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每句诗都有三重复的现象。像“秀才”就是“学伯”、生员”;“好睡”就是“贪鼾”亦  相似文献   

4.
拆拼诗     
相传有三个秀才来到杭州清和桥游玩,时近晌午,三人同进饭店吃饭。店里莱肴只有三种:豆腐汤菠菜,红烧猪肉块,黄豆煮成菜。因众口难调。各自口味不一,买什么菜下饭争执不下。最后商定分别以“清和桥”三字为题,将这三个字左右拆开,声旁读音和原字相同,形旁又与一字拼成一字,做一首选择菜肴的打油诗。并且要求整首诗有字、有义、有情、有景。秀才甲沉思片刻,便欣然命笔:“清——有水便是‘清’,无水也是‘青’,去水加争即是‘静’。静静水,人人爱,我要豆腐汤菠菜。”秀才乙一听,也不甘示弱,“和——有口便是‘和’,无口也是‘禾’,去口加斗即是‘科’。科科中,人人爱,我要红烧猪肉块。”最后但见秀才丙眉头一  相似文献   

5.
从前有四个赶考的秀才,在一家酒店相聚,喝酒行令。他们约定每人先吟一首古诗.但必须有意漏掉一个字;然后再吟一首诗.诗中必须有一句说明前一首诗漏宇的原因.不然就罚他饮酒。这特殊的酒令引来了不少的围观。  相似文献   

6.
数字联     
相传有个秀才,因为路上有事,耽误了考期。主考见他苦苦哀求,便准他补试,让他以"一"到"十"这10个数字做个上联。秀才便借机说明迟到原因:一叶孤舟,坐上二三个骚人,启用  相似文献   

7.
乐观向上     
有这样一首诗:“有个乐天派从12层楼掉下,每经过一层楼的窗口,他就对在楼下胆战心惊的朋友高喊:瞧,我现在还没事!”初读这首诗恰是心情失落的时候,无所事事地拿起一本书随便翻翻,而跃入眼帘的便是这首小诗。从此,我便记住了这么一个乐天派,我便记住了——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8.
数字与古诗     
近读一古诗谜题,颇为有趣.虽说古诗当属文学,但这一谜题却是利用数字的排列规律编设、解答,堪称文理结合,读来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请看下面一例:左边是一首古诗(你能读出这首诗吗?),右边是1~20这二十个数字,它们有何联系呢?你发现如何去读这首诗了吗?对于这首诗,你可能觉得熟悉.对,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你能找到其中的排列规律吗?如果是一首你不熟悉的五言诗,你能读出来吗?右边“1~20”这20个数字,正是它的排列规律.这个谜题可以叫做“42,21奇偶句”,所谓“42”就是每一行的数加起来都为42;“21”就是左右两列数相加的和都…  相似文献   

9.
数字诗赏析     
你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吗?里面有一首描写落花的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草丛都不见。”这首诗一共28个字,其中有12个是数字,“一蓑一叶舟,一枝竹竿一条钩,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江秋。”本首诗,用了9个“一”字描写月夜垂钓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鸳鸯,在我国一些文学作品中是爱情的象征,人们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人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显然,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相似文献   

11.
明代有个大文学家叫冯梦龙,他编的《古今谭概》中有一首题为《咏老儒》的诗很有趣味:秀才学伯是生员,好睡贪鼾只爱眠,浅陌荒疏无学问,龙钟衰朽驻高年。诗中"秀才"、"学伯"、"生员"意思相同,"好睡"、"贪鼾"、"爱眠"意思一样;"浅陋"、"荒疏"、"无学问"都是说知识极少,"龙钟"、"衰朽"、"驻高年"都是说年纪很大。其实,这首诗的内容只用"秀才好睡,无知到老"八  相似文献   

12.
古时候,有位落第秀才,整天旧衫一件,稀粥两餐,生活十分清苦。一日路过酒楼,老板笑嘻嘻地对他说:“秀才,我出一个谜你猜猜,若能猜中,请你吃酒,分文不收!”说罢吟道:一家分两院,两院子孙多,多的倒比少的少,少的倒比多的多。穷秀才拱手应遵:“不难,不难,请先听晚生赋一首诗。”随即吟道:四面四堵墙,当中一根梁,一宅分两院,关猪不关羊。老板一听连声称妙,便拉他进店喝酒。请猜猜他们两人诗句的谜底是一件什么东西?谜底:算盘。(谜面的“猪”谐音“珠”。)秀才破谜饮酒@赵濂  相似文献   

13.
唐代的南阳有个穷秀才叫张打油,喜欢写诗作,特别喜欢把民间的一些俗谚俚语、诙谐之句写入诗中。有一年冬天,张打油起早到井上打水,见雪花纷纷下个不停,天地一片洁白。他触景生情,诗兴大发,随口吟出一首《雪》诗:“江上一笼统,井上大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相似文献   

14.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语文五册35课《绝句》,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是从他家里的窗口摄取的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表达了他宽阔的胸怀和悠闲愉悦的心情。这首诗是杜甫重返成都后在他的草堂中写的。他这段生活比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这首古诗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习数字。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古诗。2.用听读识字及猜字的方法认字7个。3.认识、会写笔画横、竖,知道字的笔顺:先横后竖、先上后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会写“一、二、三、十”四个字。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互帮互学的品质。教学过程一、以图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投影)小朋友们,这幅图画美吗?你觉得什么地方美?(3~4个学生说)2.在宋朝有个名叫邵雍的人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便写了一首诗,题目是“山村”。(板书课题:山村)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小朋友们听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谁…  相似文献   

16.
枯燥无味的数字,一经文人墨客的巧妙运用,诗文就会产生妙趣横生的效果。一字连用意境幽远“一”是再简单不过的数字了,一般而言,在短短一首诗中若连续出现10个“一”,肯定会令人生厌。可是在清人陈沆的一首诗里,却另有一番景象:“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显然,全诗勾画了一幅意境幽远宁静的垂钓图。数字作诗妙趣无穷元代诗人徐再思的一首短诗,20个字中有10个数字,占据了一半空间:“一望二三里,烟火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读来既琅琅上口,又给人以一种优美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感受。而“扬…  相似文献   

17.
(一)有一个叫阎敬的御史到安徽凤阳县境内的高塘馆下榻。他误将“高塘馆”当作楚王梦中与巫山神女幽会的“高唐馆”(见战国宋玉《高唐赋》),也想像与神女幽会而不得,于是在馆壁上题了一首诗:借问襄王安在哉,山川此地胜阳台。今朝寓宿高唐馆,神女何曾入梦来?有一个学士看出了个中情由,于是在他的诗旁又题诗一首评道:高唐不是这高塘,淮旁川南各一方。若向此中求荐枕,参差笑杀楚襄王。(二)据说,从前有一个秀才参加科举考试时,将“刁”写成了“刀”,“寸”写成了“才”,“兄”写成了“允”,“吕”写成了“台”。主考官看到后,挥笔写了一首四言诗…  相似文献   

18.
语林撷趣     
一窍不通清朝著名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幼年苦读,19岁时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因是汉族儒生,此后屡试不第,只好在乡绅人家设馆教学。有一位土财主望子成龙,慕名请蒲松龄教家馆,去后不到三个月蒲松龄便告辞说:“令郎学有成就,老夫要另谋去处。”财主一听十分高兴,便问:“吾儿文章如何?”回曰:“高山响鼓,闻声百里。”财主又问:“吾儿在易、礼、诗诸方面也都通熟了?”回曰:“八窍已通七窍。”财主大悦,设酒为先生饯行,蒲松龄便离去。蒲松龄走后,财主便急忙把这喜讯告诉给在县衙当师爷的胞弟,并嘱其快些为侄儿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做个秀才,家…  相似文献   

19.
笑话与幽默     
诗兴大发一个大雪天,庙里躲了四个人。一个是文人,一个是秀才,一个是土财主,一个是上山打柴的农民。这文人看着大雪诗兴大发,便来了句:“大雪纷飞落地”;秀才进京考功名要拍皇帝的马屁,便接了一句:“全是皇家瑞气”;土财主有钱下再大的雪也不怕,就来了一句“下他三年何妨”;砍柴的一听急了,便接了一句:“放你娘的狗屁”。  相似文献   

20.
小朋友,这儿有一首古诗,诗名叫做《咏华山》。这首诗的作者名叫寇准,写这首诗时他才()岁。读了这首诗,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如果把它画下来,再为这幅画配上你所抄写的古诗,那该多美啊!你一定能把这首诗书写得很棒!试着先描红,再照着样子写。告诉你吧,“描红”是写好字的一个窍门!一、首先,描红的第一个任务是练习按笔顺写字。描一描“与”。“与”的第一笔是()。描一描“近”。“近”的第一笔是()。描一描“低”。“低”的最后一笔是()。二、描红还是体会“运笔”的好方法。试着把下面这五个字描一描,体会其中一些笔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